让学生动起来

2015-05-30 08:15师轶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动脑学习策略动作

师轶

[摘要]让学生动起来,意味着课堂要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能力,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与方法。“动”可以理解为“动作”。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动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听”、“看”、“想”、“说”、“做”五个(少数科目还有“闻”的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动鼻)。让学生动起来,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何时动,即“动”的时间问题;怎么动,即“动”的方式问题;为什么动,即“动”的原因问题。

[关键词]动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77

让学生动起来,意味着课堂要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能力,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与方法。因此,让学生动起来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把“教中学”转变为“做中学”,“坐中学”转变为“动中学”;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自觉体验,自主发展,强调“活动”,强调“探究”,强调“经历”。

“动”可以理解为“动作”。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动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听”、“看”、“想”、“说”、“做”五个(少数科目还有“闻”的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动鼻)。

其实,“听”、“看”、“说”、“想”、“做”也是重要的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不同感官的“动”,促使学生在精神、心理、思维和身体活动诸方面都积极参与课堂中。

“听”是最基本的一条学习策略,也最容易被简化成唯一的学习方法,“满堂灌”即是如此。课堂上的“听”要有课前预习、要专注、要多种器官协调,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给学生“听”的机会,让学生“听”在该听处,使学生会听、听准、记住。

“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学习策略。“看”可以引申为观察,也可以引申为阅读。课堂上可以是看书,可以是看板书,也可以是看教师讲解,看同学交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看”的情境,给予“看”的时间,指导“看”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

“想”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学生的“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热热闹闹的“动”,而是要上升到思维的“动”,有思维的深刻,才有学习的深入,“动脑”才是“动”的最高体现。教师要把“想”贯穿于课堂的每个环节,也要采取多种措施启发学生去想,比如,精心设问激发学生去想,适度留白激活学生去想,质疑问难激励学生去想。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是对“想”进一步条理化、外显化的过程。“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是一条重要的学习策略。

俗话说,知易行难。“做”是把“听”、“看”、“想”、“说”的成果呈现出来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课堂效果的试金石,是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虽然“听”、“看”、“想”、“说”、“做”互有交叉,难分优劣,但是,总体而言,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想一遍,想一遍不如说一遍,说一遍不如做一遍。

“动”还可以理解为“活动”。课堂上存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互相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在学生活动中,也有学生个体的单独活动、小组活动以及全班活动之分。可见,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

活动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有独学、互学、群学之分。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实际基础,或者让学生协调运用六种感官自主探究,即独学;或者以小组形式、取各人之长、明确分工、组织合作探究,即互学;或者让某小组(或个人)展示、教师(或其他小组,或个人)进行评价、补漏、纠错、规范,即群学。

“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让”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也就是说,课堂要在教师的设计、引导、参与下,让学生动起来,还要多种器官协调地“动”,自动、互动,“动”得准确,“动”得熟练,“动”得规范。

让学生动起来,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何时动,即“动”的时间问题;怎么动,即“动”的方式问题;为什么动,即“动”的原因问题。

何时动,即“动”的时间问题,是课前准备阶段“动”、课堂引入阶段“动”、主题探究阶段“动”、强化巩固阶段“动”,还是总结拓展阶段“动”。

怎么动,就是要解决好学生“听”、“看”、“想”、“说”、“做”五个(或六个)感官协调、合理运用的问题,以及单独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的问题。

为什么动,就是要知道选择动作类型、活动方式的内在理由和依据,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教学是逻辑的,也是非逻辑的。课堂教学不应是封闭式的传授,而应是开放性的引导;不应是被动式的接受,而应是探索性的体验;不应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应是互动性的发展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把时间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自主探究;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把活动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智慧灵气。

总之,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让学生动起来,是一项需要长期修炼的教学艺术。希望通过我们的潜心研究、笃学力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并且使“让学生动起来”成为我校课堂文化的标志之一。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动脑学习策略动作
动脑
动作描写要具体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肯动脑就会成功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