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轻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对策研究

2015-05-30 08:15苏丽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对策

苏丽金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时期,对于外界的变化十分在意,常常会给自己增加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农村初中生,因为其所处的特殊生活环境以及有限的经济条件,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分析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的成因,提出减轻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对策,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心理压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02

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学校管理三大方面,只有从深层剖析其成因才能真正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使其可以直面人生的挑战,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挫折,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成因

1.家庭教育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影响着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农村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农村,很多家长误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尽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至于孩子今后个性如何发展,以及孩子日常的情绪变化、行为动机并不关注。其次,某些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在农村,仍然存在很多留守家庭,很多初中生被留在家里,没有机会与父母沟通交流,造成其孤独、沉默、悲观的个性。最后,家长误认为心理素质会自然形成,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许多农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鲤跃龙门,对孩子有着无限的期望,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求。

2.应试教育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句话道出了应试的心酸。在农村,唯分论的错误观念比在城市更加严重,农村孩子想要改变生活的最佳途径就是读好书,考高分。应试教育往往注重考试内容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置之不理,造成教学时间无限延长,教学进度盲目加快。再加上高密度的考试竞争,使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产生厌学、弃学思想,甚至会因为教师的区别对待而怨恨教师,仇视优等生,导致心理畸形。

3.学校管理

农村学校的管理模式一般是关系明确的上下级治理。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交流不多,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了解。教师对一些问题学生也只是采取物质惩罚策略,很少深入探究学生犯错的原因,忽略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减轻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初中生不是只要有了优秀的成绩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很难面对今后的人生挑战。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减轻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教师有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这门新课程,运用讲座或者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化解压力,使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挑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

2.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长过高的期望往往不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只会使孩子形成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心理压力。所以,加强家庭教育,使家长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二学校,家长的言行举止、管理方法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家长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理论的学习,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与孩子进行沟通,缓解孩子内心的忧郁,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3.加强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

环境育人,加强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有助于形成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为了使青少年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需要加强整治,降低网络、游戏、不良书刊对青少年的思想影响,对于未成年人有害的思想以及物品需要进行过滤筛选,以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社会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电视、报刊等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以多种形式为青少年带来正确的心理引导。

总之,在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强强联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摈弃功利色彩浓厚的应试教育,还其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

[ 参 考 文 献 ]

[1]韩梅.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1).

[2]杨宏飞.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

[3]姬成伟,王祝欣等.影响初中生心理障碍发生的若干因素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4).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心理压力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