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差异化教学探索

2015-05-30 13:32黄武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理论素养

黄武

【摘 要】在全面认识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及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强调差异化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高职语文实施差异化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键,以期给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职语文 差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109-02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日渐受到社会各行业的青睐。但纵观人才的职业发展内核力却存在着种种困境,人才培养批量化而无个性化,适应岗位发展的持续力、创新力薄弱,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人文素养缺乏。这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有着密切联系,因为语文教学历来就承载着中国母语情感纽带、传统文化传承及人文滋养的重要作用,但一直被忽略或遗忘了。

要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发挥高职语文人文滋养作用,从教学内在方面来说,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差异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分析,明确其内涵及时代特征,关照学生个体,注重最大发展,从差异化教学理论中找寻一种新策略,激发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人文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的高技能人才。

一、我国差异化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重视“因材施教”,关注教授学生的个体差异。20世纪初,西方个别化教学理论的引入,我国才开始有针对性地研究差异化教学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也才真正系统性地开始探究和构建差异化教学理论及实践策略。

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所提出的异步教学理论和方法,可视为我国当代较早窥视差异教学的理论先声。其要义就是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情为组织前提,注重教学设计的多元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五步指导和学生六步学习,突出分层教学,虽在形式上与差异化教学有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进入21世纪,我国著名学者华国栋曾撰文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具体阐释了我国差异化教学的实质。

基于以上及相关理论探究,我们可以看出差异化教学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差异需求、实现学生差异发展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对于差异化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差异化教学体现教师个体的教学差异,这是作为教学主导者在教学理念、设计、风格、心理等多方面的个体发展变化而形成的;第二,差异化教学反映学生个体的差异需求,需求是教学的前提,在学前、学中、学后三个阶段适时而教、应时而改,以生为本,探求差异;第三,差异化教学注重教学反馈的差异评价,学有所获是基础,但学有所获的衡量更需要建立一种科学、弹性的评价标准。

二、高职语文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我国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人才素质教育,相继启动了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差异化教学理论作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也一直为教育界所关注。

(一)差异化教学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纵观我国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其理论和实践推广重心集中在中小学领域,高等教育领域理论虽然有一些探究,但是都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引,实践策略也仍然处在摸索中。高职教育领域因其发展短暂自然也处在探索阶段。

另外,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日趋边缘化也逐步显现出在中国母语情感纽带、传统文化传承及人文滋养上出现了偏失,这种偏失从小学、中学延伸至大学。尤其是倡导以就业为前提的高职教育,语文教学边缘化现状更加令人担忧。虽然差异化教学理论因注重学生发展个性化、差异化而受到重视,但是因高职教育的种种原因,高职语文应用差异化教学理论及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种教育理论和模式,以此作为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二)差异化教学是优化高职语文教师队伍的助推器。差异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语文实践中的突破口,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强调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高职语文教师个体的差异发展。

目前,高职语文课程承担者大多是青年教师,无论是从教育资历,还是教学经验,都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队伍建设停滞甚至脱节。但从长远来看,青年教师也正是课程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高职语文教师要正确审视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所承载的更为广阔的文化、母语教育作用,同时要正确认识差异化教学在发展中积淀的丰富理论成果,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通过高职语文课程进行大胆尝试,在教师个体差异发展中谋求语文教育科学发展。

(三)差异化教学是孕育人文化、个性化人才的炼金炉。现阶段,我国高职语文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职业教育没有直接的显性影响,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不高,导致语文课程几乎已经没有立足之地。职业教育即为就业教育,一切以就业为导向。殊不知,语文课程之所以在各阶段学龄开设,就是要求各类学生要在长期的滋养、浸润、积淀中去继承、传承好中华文化给予的丰厚的人文素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关照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上述提到,现代职业人才的发展内核力存在着种种困境,人才培养批量化而无个性化,适应岗位发展的持续力、创新力薄弱,这些不得不引起高职院校的反思。如何真正重视起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探索,尤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差异化教学理论,在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在长期的人文滋养、浸润、积淀中培养具有人文化、个性化的创新型职业人才,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三、高职语文差异化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键

在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差异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尤其要将语文教学差异化理念植入师生的教学互动中,定位好教学主导和学习主体的关系,厘清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凡此种种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矛盾。为此,借鉴当前国家推行差异化教学的试点区所积累经验,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

(一)将差异化教学理念紧密融入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差异化教学理论在长期探索发展中积淀了厚重的内涵,期冀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还原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实现学生的基础发展、个性发展、均衡发展。而语文教学,在我国从各学龄阶段始终在推进、不断探索中,可延至大学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中,却变了样,走了形,失了本。

高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些能力的获得,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养成,但更需要改革引入差异化教学理论,从总体目标上把握,挖掘出学生在人文浸润中的最大潜力。当然,前提是要让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学习的主体者——学生都能正确理解、互动理解好差异化教学的内涵,遵循高职语文教学的规律,既要让学生能学有所获,又要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注重教师教学的个体差异,真正实现双方的互动差异发展。

(二)在高职语文差异化教学中充分掌握和研判学生学情特点。学情分析和调研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 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高职学生的学情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源基础薄弱,尤其体现在学习方面。具体来看,高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偏低,逃课、旷课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想推行差异化教学,就要从本源上去调研,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实际。

在学情调研中,我们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研,在大一阶段进行比较好,预留第一学期为调研周期,了解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内外的学习情况、课程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可以有助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差异化教学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对课程内容课时、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进行合理调整。这些也正好对语文课程差异化教学方法的操作和应用有直接的反馈和影响。

(三)在高职语文差异化教学实践中推行职业素养和项目导向。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在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同步关照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推行职业素养和项目导向就是对差异化教学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的又一难点,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题下,还需融入职业技能及其素养的养成。

职业素养和项目导向,是依托职业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目标,以此反观语文教学在人文、能力、情感等目标实施中把握职业的特点,将项目化教学贯穿于整个高职语文教学的始终,不同专业、不同项目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分类需求,对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求也是一种新探索,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在个性发展、均衡发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诚然,差异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操作对策也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继续探究,但理论丰富了、系统了,才能更好指导其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策略的产生。语文教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仅仅是学习母语,更是一种情感的继承,文化的传承、内涵的彰显;差异化教学也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开展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30

[2]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3]黄书生.差异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基本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06

[4]彭绪山,李兴远,秦卫东. 大众化教育时代我国高校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及面临的困境[J]. 读书文摘,2014(20)

【作者简介】黄 武(1981- ),男,湖北武汉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助教,研究方向:中文教育、新闻宣传理论研究。

(责编 吴 筱)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理论素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