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搪瓷碗

2015-05-30 20:05王立群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电铃搪瓷粮票

王立群

两个一样大的搪瓷碗,高5厘米,直径15.5厘米,摞在一起放在卫生间。天天看见,什么也没想。那天,不知为什么,看见它们,忽然触动了头脑中回忆的那根神经,往事浮现在眼前。

1965年,我初中毕业考入了省城的地质学校。离开家就得在外吃饭。那时的学校食堂没有如今食堂那样的餐盘,餐具要自备,于是就买下了这两个搪瓷碗,一个盛饭,一个装菜。白备的餐具也要放在食堂。两个搪瓷碗摞在一起,倒过来扣在饭桌上,小铁勺子放在里面。

那时我们学校食堂是“死伙”,即早中晚三餐都是一饭一菜。饭是早三两,午六两,晚四两,每天都是这样,固定不变。那么点的饭对于年轻人当然不够吃,可要加量得自己花钱还得给粮票——家里生活困难,每月才寄给5元钱,一半交伙食费,另一半零用。钱从哪儿来,粮票从哪儿来?所以,不够吃也只能饿着。

早餐三两饭,菜就那么一铁勺。年轻人吃饭快,三下五除二,三两饭就没了踪影,菜也没了,两个搪瓷碗都空空的了。

上午,刚上第四节课,胃里就咕咕地叫了,盼望时间快点过,早下课好去食堂吃饭。估计快要到下课时间了,把书桌上的东西收拾好,只等电铃一响,老师的一声“下课”。电铃终于响了,老师“下课”的话音还未落,男同学们就夺门而出,冲向食堂。冲到食堂门口,戛然收住脚步——门还没开。不一会儿,门前就聚集了许多饥饿的同学。终于,门开了,穿白衣服的食堂人员拉开门闩,一闪,快速躲向一边。否则,就会被撞个倒仰。我快速地跑向餐桌,拿起两个搪瓷碗,冲向打饭窗口。中午的饭好,不是大米饭就是馒头,个别时还有包子,并且是六两。菜也好一些,有时还有一两块肉。只有中午,两个搪瓷碗才没有白用。一次,跑到餐桌边去拿两个搪瓷碗,没拿好,掉在地上。快速捡起来,也没顾上看脏不脏,坏没坏,就跑向打饭窗口。洗碗时才看见碗边掉了一小点儿漆。

1969年11月,我们终于毕业了。离开学校时,有的同学把用了4年多的餐具扔了。我没扔。两个搪瓷碗还挺好,不能扔,被我带回了家。

1971年5月上旬,和我结婚4个多月的妻随我去地质队所在的小镇,我们要在那里安家。离开父母时,除了两套被褥和几件衣服外我们什么都没有。妻知道家中有我上学时用的两个搪瓷碗,特意向母亲索要。于是,两个搪瓷碗又跟随着我了。

在小镇居住的4年中,我们搬了4次家。后来到县城,又搬了3次家。最后住上了自己购买的楼房。这么多次的搬家,这么多次的辗转,两个搪瓷碗始终跟着我们,没有丢掉。然而,它们像人似的老了,边沿和全身的漆已经脱落了许多。

那天收拾橱柜,看见了它们,真想把它们和那些样式旧不再好看的碗盘一起淘汰。可一想,它们已经跟随我50个年头,没舍得扔,就把它们放在了卫生间,装经常用的铁抹布……

猜你喜欢
电铃搪瓷粮票
老乞丐
粮票
在粮票堆里遨游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粮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什么声音
渐渐——搪瓷碗灯具设计
消逝的怀旧物品:搪瓷杯
搪瓷缸
动手做音乐电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