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用品之问

2015-05-30 10:48陈融雪
齐鲁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助听器老龄产品

陈融雪

“被独资”的助听器市场

右手边是海鲜大酒楼,后面是一家夜总会KTV,虽然白天里霓虹招牌并不璀璨,但仍然足以遮掩天津市助听器厂的标牌——破旧的两层小厂房,是中国最早以及最专业的助听器厂。

“按照中国残联2006年统计,中国有2780万需要听力辅助器材的人,虽然现在只有每年几十万的市场,但我们每年的销售量也不过一万。”

在二楼的厂长办公室,董事长唐惠德告诉记者,中国助听器市场已基本为六大国外巨头所垄断——瑞士峰力,德国西门子,美国斯达克,丹麦奥迪康、瑞声达和唯听。

“丹麦就有三大品牌。我们有2000多万听力辅助器材需求者,而丹麦全国只有2000多万人口。”唐惠德说。

天津市助听器厂于1960年建厂。唐惠德自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已工作了40多年,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该厂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期,他曾亲自给邓小平、彭真等国家领导人验配助听器。

也有领导人在外国品牌助听器店配助听器不理想,到天津市助听器厂才配上满意的助听器。

“当时好些同志从国外回来,都给小平同志带助听器,但没有一个他满意的。301医院副院长姜泗长就找我去给小平配。小平很满意,把别人送的外国产品转送给陈锡联上将,但陈锡联上将也来找我,直接就说‘要配和小平一样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外国品牌进驻中国,还得找天津市助听器厂合作。

“西门子、斯达康都和我们合作过。做来料加工、组装销售,但慢慢地,我们就被他们赶出来了。”唐惠德回忆说,“很多中国人给他们出主意,要独资,后来这些中国人就去那里做负责人去了。”其中不少人就来自天津市助听器厂的国内竞争对手。

就此,在助听器市场上,外商独资逐渐逼退国企和合资企业。

如今,中国的助听器市场每年的实际销售额约11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这个市场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在2000多万助听器材需求者中,一般认为有一半来自老龄人口。

一个特殊背景是,空巢老人增多。这部分老人必须借助高科技手段和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生活。家庭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助听器逐渐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

目前对中国老年性听力损失发病率的统计差异较大,下限是35%,最高达98.9%,影响语言频率的患者比例为90%。

如果无法借助助听器等得到缓解,老年性耳聋的直接后果是:由于与外界交流减少,大脑运动减少,增加了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

然而,面对如此市场,天津市助听器厂只能用出租房屋的租金补贴助听器——为了给工人们发工资,把三分之二的厂房租给了夜总会和酒楼。这两年租户的商业效益也不好,收取租金要花费很大精力。

说起2014年10月上旬在广东举办的老年人用品博览会,唐惠德和一旁的厂领导都伸长了脖子:“我们想去!可是没有钱!”

标准化缺失下的行业乱象

从整体来看,中国的老龄用品业正处于初创阶段,基本起步于残疾人事业——大量产品都与残疾人康复用品交叉重叠。

“正是得益于残联的帮扶,我们才发展到今天!”在天津慈济康复器材厂,身兼董事长、总经理和厂长三职的张克霞对记者说。

在慈济办公楼大厅,一个大大的牌子上写着“打造中国康复设备第一品牌”。

张克霞原本是天津市政府的翻译。上世纪90年代公派日本期间,因母亲偏瘫,她给母亲买过助行器和轮椅车,开始接触这个行业。

现在,慈济康复器材厂500多种产品里的自主研发产品已高达90%,十多个厂房遍布全国,还销往日本、德国等五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劳动力成本低,比外国产品具备价格优势。但在国内市场,我们和国外品牌竞争,拼的是更多更好的本土服务。”她以海尔冰箱为榜样——服务取胜。

“但是,有些高端产品,我们还差得远。比如老人沐浴设备和大小便设备,又比如无障碍坡道,我们和人家的材料都不一样。我们用铝合金,人家用的是钛合金。无论是材料进口,还是技术研发,对我们来说都太贵了。”张克霞举例说,铝合金一公斤不到25元,而钛合金则要到400元到600元。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轮椅生产国,年产量在400万辆以上。但产品科技含量总体较低,缺乏创新,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北京达福康辅助器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勇指出弊端所在——中国老龄用品业缺乏标准和准入制度。

张克霞亦称老龄用品业准入无门槛——“一些皮包公司就三五个人,产品质量没保障,但人家便宜,就有人愿买!”

更有大量无牌无证厂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譬如市场上越来越多电动、燃油动力的“老年代步车”,多是非法组装产品,不仅没有合法的登记手续、没有牌照和保险,车辆驾驶者也没有机动车驾驶证,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日本老龄产业的发达便得益于其丰硕的标准化成果。其标准非常细致,大到一般性的消费产品,小到衣服扣子的形状和使用,都有相应的标准。

而中国,现行的老龄产业相关国家标准有七项、行业标准有八项,却仅有一项涉及老龄用品业。

研发乏力的问题对于天津助听器厂更为致命。“助听器生产是世界性采购。比如话筒和耳机用美国楼氏公司的,芯片用瑞典的。其他的就是看产品设计。”唐惠德解释说。

他的企业现在最主销的产品是两款中功率模拟机,分别为628元和680元。但这不是外国品牌的主销产品,“他们主销的数字助听器,用电脑芯片来控制,一般都在三四千元以上。”他说。

在广东,一些城市存在着自发形成的助听器一条街,助听器多在百元左右。由此批发到全国的助听器,长时间佩戴还会损害佩戴者的听力。然而中国还没有明确对助听器销售的管理规定。

由于仅有不多的“国产助听器”的知识产权和定价权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外公司,而且独资企业核心研发部门几乎都没有进入中国——虽然有临床试验基地和展示中心——在消费电子产品不断降价的同时,中国市场的高档助听器价格一直在攀升。

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讲,张克霞企业的“活力”来自于产品的多样化:500多种产品,小至残障人用的筷子、防洒碗、拾物器等,大至各种康复设备、各种治疗床及水疗机等,尤为突出的是不锈钢蝶形浴、步行浴及带有儿童趣味型水疗池等在中国独占鳌头。

但张克霞期待——“低息贷款、科研经费倾斜都可以给我们这些做实事的好大帮助!”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她希望可以争取到科研经费做更多自主研发,却苦于没有门路。 “或者,哪个部门给我们研发一些好产品,我们来生产销售也是好的!”她更希望与科研单位共同研发更好的产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中国老龄产业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既没有对老龄产品进口的限制政策,也没有对国际资本在中国投资老龄产业行为的规范政策。”

在毛勇心中,有一副壮阔的蓝图。“老龄用品的使用不仅实现给老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关心老年群体的同时,也必须关注那些为这个群体服务的护理人员,社会亟需科技化、标准化、人性化的辅具产品应用于服务人群,只有让服务人群解放出来、轻松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老年群体真正做好服务。”

他在编织一张大网,等待“春露谷雨,果子落地”。

在雾霾笼罩下的天津市助听器厂二楼,唐惠德指着一堆东西告诉记者,那是微缝吸声材料,世界首创——他们声学工程的研究成果。但现在资金困难,他们连专利费都不准备缴纳了。

唐惠德自我安慰:“这没什么,当年舒伯特的小夜曲还写在菜单纸上!” 当然,他觉得自己真正的底气是——“反正别人也生产不出来!我们是首创,天津市助听器厂虽然不景气,但也沉淀和积累了很多特种技术和经验。”

微缝吸声材料适用于坑道等特殊环境消声、吸声,美国一家做军事电子芯片的公司想和天津助听器厂合作,但被拒绝。“我们希望国人来用,为的是使中国富强起来。”唐惠德说,“助听器人仍然还在做梦,只要招标不腐败,我们就有希望。只要我们的吸声材料得到应用,我们也有希望!”

(文据《瞭望东方周刊》)

资讯

创新BMW 2系运动旅行车济南站首发

本刊讯  1月11日,创新BMW 2系运动旅行车济南站上市发布会,在济南大友宝展厅开启。这款创新车型的问世,标志着BMW首次将产品阵容扩展至豪华紧凑级运动旅行车(Sports Activity Tourer)细分市场。创新BMW 2系运动旅行车可选择装备BMW互联驾驶系统,具备同级车中独有的车载互联功能。同时拥有流畅、灵动的外观:动感的前脸与BMW标志性双肾型进气格栅使其在同级别车型中脱颖而出:从车头贯穿至车尾的侧面线条,让整车更显颀长;整车风阻系数仅为0.26,堪比BMW i8。另外,全新的全彩色平视显示系统也首次应用于该级别车型,这套系统可在仪表板与风挡玻璃间的折叠式玻璃屏上投射丰富的车辆相关信息,可以满足驾驶者更多需求。 (宏文)

“极普号”在山东首发新闻发布会

本刊讯 1月11日,“极普号”在山东首发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极普号新品普洱茶,取材云南勐海树龄百年以上的大树为原料,采用手工石模压制,由资深制茶名家纯手工精心制作,实乃难得好茶,值得茶友期待和关注。

来自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周红杰教授,现场为大家讲解了普洱茶的养生功效。据悉,此次极普号打破品牌加盟概念,让销售环节充分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品牌经营中,极普号的创新销售模式将一改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迅速形成品牌效应,成本低,忠诚度高。极普号模式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革新领秀。 (马克)

猜你喜欢
助听器老龄产品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我是奶奶的“助听器”
眼镜助听器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