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思考

2015-05-30 10:48赵竹君蒋筱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传统文化

赵竹君 蒋筱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医药类的大学生而言传统文化更是不可或缺。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意义和现状入手,希望以此找到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途径;医药类大学生

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呈现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不变的主题不仅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树立民族自豪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大学生对传统的三观产生了质疑,甚至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倾向。医药类大学生大部分的就业方向是医药行业,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更是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需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样才有可能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公义胜私欲”的大局观念、“推己及人”的和谐思维、“学礼以立”的礼仪之道、“以诚为本”的做人准则、“廉洁自律”的出事原则、“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道德传统与当代道德规范相结合。

4.有助于内塑大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素质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基本要素,对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医药类大学生来说,医学人文精神更是不可或缺。传统文化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熏陶文雅睿智的内在气质、塑造丰厚扎实的人文底蕴。

二、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现状

1.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传统文化的传授

想要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本身具备极高的人文修养,还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尤其是面对医药类的大学生,还需要在传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贯穿一些医学传统文化,这些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是巨大的,所以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和方便,可能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剖析,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感低

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没有学习兴趣,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下,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已经是封建社会腐朽思想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已经不需要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在心理上就缺少认同感。

3.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的教学模式陈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常被学生视为混个学分的课程,而且随着高校的全面扩张,如今的思政教学基本是大班制的教学,上课学生数量多而且专业各不相同,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

三、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途径

1.加强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人文修养

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思政课程的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自身要有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意识;其次,自身要对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有全面的掌握以及深刻的认识;最后,要严格自身的行为规范,因为,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生动的教学材料。

2.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要打破学科的专业壁垒,是建立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医药类大学生而言,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专业的医药类知识,能够诊治疾病即可,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加强人文修养?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我们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弥合医药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鸿沟,没有让给学生明白人文医学的重要性在哪里。

3.借助各类新媒介赋予传统文化教学鲜活的生命力

我们的教学可以借助高科技的力量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例如: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网站进行网络教学,开设传统文化的微信公众账号等。与此同時,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举办传统文化的专题报告或者学术讲座,参观具有纪念意义的展览馆、文化基地等,开展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对医药类大学生进行医药实习等。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赵竹君,女,广西南宁人,1987年11月出生,就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蒋筱,女,广西南宁人,1963年6月出生,就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传统文化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