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地理教学导课法

2015-05-30 12:58丁小源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歌诀漫画学生

丁小源

一、巧用谜语法

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曲折有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而且能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在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引入谜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习情绪,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学习“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先让学生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当学生猜出谜底是“地球仪”后,教师可导入问题:“地球仪依据什么标准制作?”“它有哪些基本的点和线?”“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等。这样不仅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知识奥秘的境界,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设悬念法

常言道:“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中学生喜新好奇的、兴趣较广泛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悬念。学生由于急于想知道答案就会产生一种迫切的学习愿望,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必要的铺垫。例如,学习“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引用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接着向学生提出:这句传颂了千百年的诗句,如果从地理学的角度考虑,它是否正确?这样既提出了问题,又设置了悬念。接着向学生提出:“黄河之水是能够复返的,那么又是如何复返的呢?”悬念的提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思维开始活跃时引入新课“水循环”。

三、巧用诗歌法

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创造引人入胜的意境,善于把用千言万语说不清的道理,用最简洁的语言,贴切地表达出来。同时,用诗歌来形容、描绘、说明某一事物,往往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乐于接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当大家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我突然设问:“诗中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学生立刻处于“愤悱“状态之中,接着便开始学习新课。

四、引用漫画法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同时,漫画往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在教学中恰当引入漫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能够发挥文字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课时,我并不急于讲出课题,而是先投影漫画“苦难的母亲”,这是一幅由一个身怀地球、满脸愁苦的母亲,身上背着,手上抱着、牵着,脚下跟着一大群饥寒交迫、骨瘦如柴、打闹哭泣的孩子构成的漫画。学生看了这幅漫画,兴趣大增,议论纷纷,迫切要求理解漫画的寓意,我及时地切入新课,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内容上来,为讲授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五、运用谚语法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若巧用谚语导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迪思维。如,讲西北内陆气候时,我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生动形象的表达体现了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讲解;又如讲“垂直地带性”时,引用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能培养能力,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引用故事法

青少年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形象生动的故事,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新课导语,趣味横生,很受欢迎。例如,在讲授“季风环流”一课时,我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当时正值隆冬,赤壁战场盛行西北风(冬季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若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为此,周瑜焦虑成疾,一筹莫展。正在危难时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准确地预测到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天气反常现象,结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引入这种生动有趣的故事作导,可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乐听乐学,兴趣盎然。

七、巧用歌诀法

歌訣具有生动活泼、短小流畅、用语简练、韵律响亮、富有形象性的特点。运用歌诀,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智能思维,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识记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内容时,事先出示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

川藏宁辽青甘陕,重海内台北上天,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接着向学生提出:这首歌诀是概括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那么我国究竟有哪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呢?它们所处的位置又是如何的?问题一出,学生翻课文、查地图,都忙开了。这时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八、巧用歌曲法

歌曲以其节奏美,音韵美加上优美的抒情,或是磅礴的气势,为人们所喜爱,更博得学生的喜欢。用歌声创造一种气氛,能使学生兴趣集中,乐于求知。例如,在学习“黄河”这一课时,播放《黄河颂》的歌曲录音,用优美动听的歌声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理解黄河是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切入主题。

参考文献:

蒋海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导课十六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6(09).

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歌诀漫画学生
少林拳法二十讲
赶不走的学生
歌诀作伴助写字
学生写话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学生写的话
“歌诀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巧编歌诀在皮肤科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