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空中交通管制专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2015-05-30 10:48王超徐肖豪
大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高等教育

王超 徐肖豪

[摘 要]空中交通管制是一个国际化特点非常鲜明的行业。空管人员的教育培养需要与国际标准要求一致,这样才能适应国际民航发展的需要。空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对人员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还需要研究国外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管制员培养模式,找出存在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制定空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和院校评估管理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与实践 空中交通管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28-03

空中交通管制(以下简称空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维持快速高效的空中交通流。[1]空中交通管制属于特种专业,其从业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下简称空管员)需要具备特别的素质和能力。[2]目前,我国开设空管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广汉飞行学院三所高等学校。

空中交通管制又是一个国际化特点非常鲜明的行业。空管人员的教育培养需要与国际标准要求一致,这样才能适应国际民航发展的需要。因此,空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对人员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还需要研究国外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管制员培养模式,找出存在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制定空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和院校评估管理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一、世界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管制员培养模式

根据世界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空管专业基础教育的不同,可以将空管人员教育培训分为三种模式:学历教育模式、职业培训模式和混合教育模式。学历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为法国、瑞典和俄罗斯;职业培训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英国、德国和新西兰;混合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一)法国的高等学历教育模式

法国的空管教育培训体系采用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基础技能培养并行的模式。法国的管制员主要分为两类:军航管制员和民航管制员。管制员赴岗位之前的学历教育阶段都由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培养。[3]学生要进入ENAC学习,首先需要参加高中会考。成绩优秀者进入科学类预科班学习两年,然后再参加“法国高等工程师学校”入学考试。在经过航空基础知识、数学、语言能力考核及身体情况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ENAC就读。法国每年招收管制员180名左右,一旦被选中,作为学员就可享受正式的公务员身份和待遇。

ENAC的空管专业的学制为36个月,学生在此阶段内轮换在ENAC和各空管运行单位分别接受教育。ENAC和空管运行单位各自负责不同的教学模块,一般来说,ENAC承担初始管制员的基础教育,空管运行单位承担见习培训。培养出来的民航空管员成为空中交通管制工程师,毕业后拥有工程师资格和相关的高等教育学历。ENAC负责的教学内容包括:空管基础知识教育、空管法律法规、基础管制技能、英语和实习等,历时18个月。管制单位负责的教学内容包括:陆空通话、管制设备使用、区域管制、终端管制和机场管制实操,负责具体的管制技能的培养,直到管制执照的考试。

(二)英国的职业培训模式

英国的空管教育采用了职业培训模式。目前,英国民航局认证的培训机构有NATS培训学院、资源集团公司和国家航空培训服务公司。这些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之前须向民航局提交培训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管制员的选拔由国家空中交通服务公司委托职业心理测试公司完。选拔程序充分考虑了空管工作的具体需求,主要包括机械理解记忆力、速度感知能力、空间理解能力、心算能力、注意力分配和警惕性等。

NATS的空管基础培训学制为一年半。培训的规格是根据执照标准制定的,执照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机场管制、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在每个执照等级培训后都有部分学生被淘汰:在第一个执照等级淘汰的学生就终生告别了管制职业;第二个执照等级被淘汰的学生只能作机场管制员。以此类推,其累积淘汰率在60%左右。

教育培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分为机场管制员培训和区域管制员培训。机场管制员培训内容包括机场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和雷达管制;区域管制员培训内容包括区域管制、区域雷达管制和雷达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第二部分是为在职人员提供的进修培训。

(三)美国的混合教育模式

美国国家空域系统内的空中交通服务统一由联邦航空局(FAA)提供,所有军民航飞机的运行管制服务均由FAA签约的管制员负责。由于美国空域辽阔,飞行繁忙,需要数量众多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因此,美国管制员的选拔有多种途径,主要包括:1.拥有管制经验的申请者,如拥有管制经验的退伍军人;2.无管制经验的已获得学位的美国公民;3.参加AT-CTI项目学习,考试合格的申请者可以成为FAA的管制员。

AT-CTI项目是FAA为了招收合格的、数量众多的管制员而与36所航空类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管制员的一项教育培训项目。这些学校提供两年或四年的空中交通管制基础知识,合格者授予非工程类民航学位。[4]这些学校负责两年或者四年的空管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必须通过空中交通管理基本课程考核才能毕业。毕业生可以进入联邦航空局培训学院,学习管制技能。学生入校后,根据与FAA签订的工作方向,全面接受工作岗位强化训练。其中的内容主要有:1.37天的终端管制初始资格训练。2.62天的区域管制初始资格训练。在结束培训并考试合格后,管制学院才能进入一线管制运行单位成为见习管制员,接受岗前见习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以管制模拟机操作训练为主。培训中注重实践环操作节,按照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

概括起来讲,36所签约高等院校进行空管基础知识教育,联邦航空培训学院统一进行初始管制技能培训和考核。这种混合教育模式整合了教育资源,达到了提高培训质量和统一考核标准的目的。

二、国外空管员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大多数国家采用非学历教育,即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管制员培养与培训,从学员初始选拔、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直至毕业获取初始执照,整个过程表现出了鲜明的职业技能培养特色,课程设置完全以国际民航组织(以下简称ICAO)标准为依据。只有法国等少数国家与我国相似,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但其培养过程中仍与空管运行一线岗位联系紧密,职业教育的性质同样非常突出。

(二)统一的培训规范标准

如对于美国的AT-CTI院校,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针对空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制定了统一的教学目标,此教学目标与FAA学院提供的空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从而保证了各AT-CTI院校与FAA学院之间的无缝隙对接,使学生获得进入下一阶段培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整个空管员培养过程得以有序进行。每年由FAA下属的空中交通技术培训部负责对FAA学院和AT-CTI院校的课程和培训等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院校教学和技能训能够达到FAA制定的相关标准。

(三)明确的培养目标

空管员培训课程安排以“专业基础课程+管制岗位课程”的模式开展教学,按照学生的目标管制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种定向培养的优势是人才培养效率高,专项学习效果好,但也存在学生对其他岗位工作方式不甚了解,只能胜任单一的工作岗位,不利于在工作岗位上与其他岗位管制员进行协调安排任务。

(四)极高的培训效率

ICAO关于空管员初始培训有一条重要建议,即课堂理论教学应与单位岗位实习培训紧密联系,穿插进行。通过分析发现,以上国家几乎都采纳了这一建议,这些国家在管制员初始培训过程中,先教授学生理论知识,随后将学生送到单位进行岗位培训,如此往复穿插进行。这种做法能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可以验证理论,培训效率很高。

(五)良好的校企合作

如美国AT-CTI院校的空中交通管制模拟实操课程都是聘请在职管制员或管制教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院与FAA的合作极为顺畅,保证了模拟机课程的教学质量。FAA学院的模拟机实操教员同样来自一线管制单位,并且均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经过学院的考核、面试,合格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才能独立担任模拟机教员,这充分体现了学院对模拟机实操教员聘请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他国家院校机构在管制员培养过程中也都与管制一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理论学习与岗位实习可以保持良好的交叉与对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六)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

学生进入到FAA培训学院以后,在学院期间的所有培训费用均由FAA承担。其他国家的民航局也都意识到管制员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经费投入的必要性,因此,他们都建立了合理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如在购置先进的模拟机设备、开发CBT软件、聘请运行一线管制教员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经费支持,从而提高了管制员教育培养的质量。

(七)科学的选拔机制

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建有科学、严格、复杂的管制学员选拔机制。虽各不相同,但一般包括基本条件、能力倾向性和面试三道关口,特别是能力倾向性测试,很多国家都采用科学的测试软件,测试题目丰富、类型多样,充分保证了选拔的科学性。科学的选拔机制保证了空管员初始培训的高成功率和高成本效益。

(八)严格的淘汰机制

严格的淘汰机制是高质量“出口”的保证。这些国家在管制员基础教育过程中,均有较高的淘汰率。例如美国的累计淘汰率约为40%,德国的累计淘汰率约为50%,而是英国的淘汰率累计高达60%。在严格的淘汰机制下,教育培训机构对教学管理也更加严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也得以端正和保持,这种精英式教育培训为高质量空管人才的输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完备的软硬件培训设备

各国管制员培训机构都拥有种类齐全、用途明确、功能强大的培训设备和系统。除了高逼真度的空中交通管制模拟机以外,还配备大量、先进的CBT软件,从而满足各种课程、技能的培训需求,为管制员的进阶式培养提供了科学的训练平台,对于管制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严格的教员指导

模拟机操作是管制员培养的核心课程,各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模拟机课程时均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模拟机教员均为具有多年运行一线工作经验的资深管制教员,这样充分保证了操作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学员可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我国管制员培养与国际对比分析

(一)我国管制员培养模式与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管制员培养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融合职业教育,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管制员培养模式。总结我国民航管制员学历教育模式下的培养经验,可以发现我国管制员的院校培养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学历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必须经过高考筛选才可以进入院校学习。这样,可以保证进入管制行业的人员都具备较高的文化基础。在四年本科学习中既要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学习,又要完成民航局对管制员培养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因此毕业生能够达到本科学历的各项要求,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与单纯职业教育下的毕业生相比,我国的空管员培养有明显的知识和能力优势。

2.有效的空管“通才”教育。由于用人单位选人机制的原因,学生在院校期间无法事先确定未来从事的管制岗位,因此学生要在院校把三大管制课程(机场、终端和航路管制)全部修完。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培养模式相比,这种方式增加了培训周期,但此方法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空管知识面,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空管运行体系知识。这不仅增加了学生毕业进入空管单位后可以从事管制岗位的选择余地,也为今后工作中的管制协调能力打下基础。

(二)与国外管制员培养的差异分析

1.管制员培养模式的差异。国外空管人员的培养模式多为职业教育,其主要优势是针对性强、培养效率高。而我国目前以学历教育为主辅以职业教育的模式必将导致毕业学生的空管职业化特点不强,与用人单位毕业生高素质、高技能的要求存在差距。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工作压力和难度的提高,这种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管制员培养人数的差异。近年来,民航运输快速发展,我国三所民航院校每年培养管制学员也逐年扩大,目前年毕业生共约1000余人,占世界管制员年培养总量的25%。[5]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师资力量和管制模拟教学设备数量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目前,仅三所院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无法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为学生提供精英式的职业教育,造成了管制模拟机实际操作课程时数有限,师生比偏低等问题,无法做到“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直接影响了学生管制技能的提高。

3.管制员培养机构体制的差异。我国三所民航空管院校与空管用人单位之间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高等教育特色更为明显。因此在招生招聘、协调协作和培训对接等方面势必存在一定的“缝隙”。然而,国外大多培训机构隶属于民航管理当局,这种机制保证了从管制员选拔、培训直到上岗工作的整个流程可以顺畅进行。

4.院校之间的差异。由于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广汉飞行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历史背景、资源条件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长期教学过程中缺乏规范标准的情况。国外大多数国家只有一家培训机构从事管制员的培训工作,即使同为学历教育的法国,也只是由一所学校(即ENAC)实施管制学员的教学与培训,因此培养规范体系的制定和施相对较为容易。

四、结束语

民航运输是国际性的事物,空管人员的培养需要从国际化的视角,按照国际标准开展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本文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管制员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旨在以国际视角,认清自身、寻找差距、探究根源,为下一步制定我国空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和院校空管专业评估管理办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 注 释 ]

[1] 董襄宁.空中交通管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

[2] 王凯丰.浅析管制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华东科技,2012(6):445.

[3] 梁曼.法国民航管制员培养体制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5-86.

[4] 张建,刘永欣,王同乐.中美管制员培养规范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150-154.

[5] 张晶.国际民航组织未来20年航空专业人员需求预测[J].中国民用航空,2012(12):89-9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空中交通管制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为失误分析
当代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间隔问题探索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素质与技能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