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科学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2015-05-30 00:26吴德华杨冰龙岳红张习科汤淼
大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要素

吴德华 杨冰 龙岳红 张习科 汤淼

[摘 要]系统科学是以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生学风建设实质上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辅导员导学和行政人员督学等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而这些系统都是开放的复杂系统。学生学风建设系统也是一类开放的复杂系统。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问题,学生学风建设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而承认学生学风建设所具有的“整体”、“内生”与“综合”的特质,将有助于理解涉及学生学风建设的深层次因果关系,以便从学生学风建设系统分析与评价和管理与决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系统科学 学风建设 复杂系统 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06-02

高校作为人才生产的工厂,学风建设是其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1]高校学风建设包括建设良好学习风气和学术风气两个方面,其目的是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集学生、教师和学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理论和方法也被用来研究学风建设问题。杨健科,朱艳等[2]提出学风建设系统的发展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学风建设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时间、逻辑和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体现其整体性。雷卫平[3]提出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是确保高校学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姜雨婷,张言东[4] [5]提出需要将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有机结合起来,以建立高校良好的学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学风建设的系统学解析,通过分析学风建设的特点,提出学风建设的研究思路。

一、学风建设的系统学解析

从字面上理解,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具体来讲,学风既包括学生的求学与研学之风,教师的教学与治学之风,教管人员的督学与管学之风,还包括校领导的办学与导学之风。[6]学风建设系统,具有“整体”、“内生”和“综合”三个基本的特征。

“整体”是指在分析系统各种相互关系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学生学风与教师教风的各种外部因素和内在关系的不协调问题。对于一个学校建设来说,面对学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利益集团的情况就需要从整体上去协调彼此间的关系。

在学风建设上,“内生”常被认为是一个学校的内部动力、潜力及创造力,如生源质量、学习环境、教师的水平与知识转化力等。

“综合”是指学风建设的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的组合,而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累加。这种组合是在对线性的与非线性的、确定的与随机的等各种关系的经过层次、时序、空间与时空组合等的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内聚力、外力、增量、减量的综合考虑,而学风建设是影响其各种要素的关系“总矢量”。

学风建设研究的对象非常复杂,要求对组成学风建设的各事物之间互相作用、联系及制约的本质特征进行合理解析,在更高层次上定量分析出它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高级的定性分析,最终将其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和规律综合出来。

二、学风建设的特点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学风建设的实质就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政人员督学、辅导员导学等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这些子系统都是复杂系统,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学风建设系统也是一类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使得学风建设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一)由于学风建设本身具有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难以对系统目标进行具体描述和确定,在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评价与决策过程中被迫使用多个准则,而这些准则有时还存在相互冲突;

(二)学风建设涉及各种彼此关联的因素,系统结构复杂多变,导致用传统的建模方法来建立其数学模型与求解也十分困难;

(三)传统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包括定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在对学风建设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中会遇到困难;

(四)学风建设问题涉及面广,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模型进行研究;

(五)通过系统综合,把知识、经验、模型、数据等进行集成,才能解决学风建设发展中的复杂问题,而许多信息和数据是很难得到的。

在学风建设研究中,应重视这些特点,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学风建设具有一般复杂系统的共同特征,即综合性、系统性和动态性,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就是其研究方法。学风建设系统的研究不仅需要利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并且要结合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强调综合、整体、系统地考虑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

三、学风建设的研究思路

学风建设的系统研究包括学风建设系统分析与评价过程和管理与决策过程,如图1所示。系统分析与评价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对学风建设系统的目标、约束条件、系统结构和机理等进行描述,然后对学风建设的状态、趋势和能力等进行评价,最后对学风建设的条件、潜力及优势与限制进行分析;管理与决策过程就是依据上阶段分析的结果制订方案和策略,按照方案和策略对学风建设进行实施与管理,整个过程循环往复,具体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学风建设系统的描述、评价以及管理和决策等。用系统观点和理论对学风建设进行系统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如图2所示。

信息产生和管理过程:学风建设各子系统及其演化进程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管理等。

学风建设评价过程:建立高校学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学风建设的现状和水平,预测学风建设的趋势、潜力和能力,并找出制约因素,为学风建设战略规划提供决策。

系统协调、优化和决策过程:对学风建设各子系统内部彼此之间以及学风建设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构建学风建设系统的协调机制,促进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整个学风建设系统的整体优化。

信息反馈机制:通过现状评价和实证分析,对未来系统的行为进行实时调整,形成各子系统内部和整个学风建设系统的反馈机制,以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等为调节手段,使系统按目标发展。

四、结论

学风建设是由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政人员督学、辅导员导学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需要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进行研究,从学风建设系统分析与评价过程和管理与决策过程两方面入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协调发展。

[ 注 释 ]

[1] 唐成努,董伟.高水平大学学风建设因素相关性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6-108.

[2] 杨健科,朱艳,李树坚,等.论学风建设的整体设置[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 (6):49-52.

[3] 雷卫平.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90-193.

[4] 姜雨婷,张言东.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抓好学风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182-184.

[5] 徐士元.基于系统思想的高校学风建设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53.

[6] 李相阳.高校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7):6-10.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风建设新策略探究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