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2016-10-19 05:12史凌珊
中国市场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

史凌珊

[摘 要]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时下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之使得学生们都成为“低头族”。文章对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的活动进行综述,提出从学校、辅导员、科任老师、学生四方面打造“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的策略,以期将“无手机课堂”活动稳定、长久地执行下去,进而提升学校的学风、教风。

[关键词]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大学生;科任老师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6.214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加上各个通讯公司为抢占学生市场而开设的活动,如“0元购机”“预存话费送手机”“分期购”等,当下大学生乃至贫困生拥有智能手机已非难事,人手一部已是常态,人手数部也是屡见不鲜。“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找到Wi-Fi,就像找到了组织”等网上调侃语,无不反映出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状。如何让智能手机的功能回归本位而不至于“绑架”每个人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武夷学院于2015年10月开展“正课堂 强学风”学风建设活动。要求各学院结合教室文化建设,设置手机收纳袋,收纳袋上标注学号,倡导学生上课前将手机放入收纳袋,以期起到杜绝学生上课低头玩手机,同时提高科任老师考勤的效率。活动试行至今,由点到面,分步骤进行,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带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原因很简单:学生无法忍受没有手机的生活,上课时坐立不安而下课后蜂拥去拿手机,这些无不表明当下学生都有“手机依赖综合征”,此症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关系到全校学风建设的成败,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1 “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综述

在开展“正课堂 强学风”学风建设活动前,武夷学院先在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科学等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中进行充分有效的动员,并在班长的带领下签署“无手机课堂倡议书”,让学生们了解“低头”的现状和危害,呼吁学生们拒做手机奴隶,打造无手机教室;鼓励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科学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此活动中。学院在教室中安装了手机收纳盒,让手机“对号入座”,使低年级的学生们开始体验“无手机课堂”的人生。

开始时,学生们都较为积极主动的上交手机以图新鲜;时间久后,手机收纳袋中已出现真手机不多而模型机较多,或者是第一节课交手机第二节课取手机,更有的班级是直接不交手机的现象;目前多数班级靠班委带头或是学生会检查能维持一定的上交比例。

关于“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上述的现象,引发笔者的深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风气是最易形成的,学校的各项政策也必须以他们试水,但如果低年级都难以推行何论高年级呢?

1.1 从学校角度看

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动机就是使学生们能意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同时能够打起精神认真听课,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学风的目的。从层面上看,此次活动在全校各年级各班级都有宣传,在我院茶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科学等专业的低年级中全面施行,高年级采用试点,可谓是深思熟虑。从开展时长来看,2015年10月持续至今,并未因放寒假后回来就中断,依然持续推进,可谓具有连续性。在全国高校都在倡导拒做“低头族”的今天,学校此项活动亦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

1.2 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对待此次活动的变化是有过程的。从积极参与到后面的疲态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学生自己觉得离不开手机,没有手机较不适应,但因为部分老师是通过交手机考勤,故而导致上述交模型手机的现象;其次,部分学生以上课要查资料回答科任老师的课堂问题为由,不交手机;再次,与科任老师的教学方式相关,有的科任老师会让学生们将其PPT用手机拍下事后补笔记导致不少学生以此为由不交手机;最后是跟风现象,当开始有人不交手机科任老师也并未多说什么,学生便开始“偷运”手机至口袋,以致“无手机课堂”活动推行受阻。

2 打造“无手机课堂”主题活动的策略

青年一代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很多人而言,手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而是一种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2]

学校此次开展“无手机课堂”的主题活动可谓用心良苦,但毕竟是刚刚起步,成效也并不显著。面对“低头族”这一现象,如何贴近学生的具体实际和使活动的长久稳定执行下去,又不至于遭到学生的消极抵制,足以考验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智慧。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学校方面

首先,必须大力宣传“低头族”的危害,同时呼吁学生们回归原始课堂,要让使用者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手机所绑架。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是种心理疾病,对于严重病患还需特殊对待,得给他们一个过程,循序善诱,不可冒进以免激发不必要的矛盾。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要想彻底戒掉这个瘾,只有依靠患者自身的毅力和意志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次,健全制度。可以将上交手机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与综合积分相对应,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如武昌理工学院规定,学生课堂玩手机发现一次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此外,可以举办班级间、年级间的评比活动,手机上交率高的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能提升参与度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最后,与电信、联通、移动营业厅协商,对于教学区的网络覆盖、流量信号给予分时段供应。在上课时间段中无网络(含流量)的供应或是采用信号干扰、屏蔽等措施,这样智能手机的功能就大大受限,使得学生们刷微博、聊QQ、看实况比赛等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那么手机在学生手上就只能是最初的手机,学生自然乐意将这样的手机主动上交。

2.2 辅导员方面

首先,在新生入学初,将“无手机课堂”作为学校的常规项目告知到每位新生,将这一理念植入到新生脑中;其次,设计相应的表格,将新生持有的手机数量、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建档,做到对新生手机持有量心中有数;最后,指定班级负责人做好课前上交提醒、清点、课后取回等工作。

对于大二及以上的学生,则主要依靠优秀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求班级班委、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成员以身作则,倡导带动,这样才能拉动“无手机课堂”的车轮,由点到面,使学生从“自律”中收获集体荣誉观。

特殊群体给予关爱制度。大学时期,不少学生存在我行我素、个性鲜明的特点,辅导员需要通过促膝长谈,以交朋友的方式让其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多关怀、少批评指责,以心换心,把工作做细,使推行的重难点慢慢解决。同时让明显有改进的学生现身说法,促使其他学生共同进步。[3]

2.3 科任老师方面

认真探究校园“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成因和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或多或少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智能手机即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必坐等着教师来“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如果把造成“低头族”现象的原因全部归罪为学生的不认真学习,的确是有失公允。

科任老师只有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学生能将注意力由手机转向学习,才能在课堂中收获新知,而所有的这些就只能依靠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智慧才可能最终实现。

“正人必先正己”,良好的教风必须从教师自身抓起。武夷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通信设备属于Ⅲ级教学事故。[4]强化教师的这种纪律意识,有助于在教师层面上消除“手机依赖综合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风与学风的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那么带动学风建设并非难事。

2.4 学生方面

学生自觉意识的认知。学生们上体育课或者课余打篮球、练瑜伽、健身时,基本是不可能带着手机的。所以当学生自己注意力集中时,手机便不是他们的必需品。初交手机时学生的不习惯一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当科任老师将课堂授课内容讲得吸引学生时,学生便能渐渐习惯没手机上课,自觉找回最初上课的状态。

学生间相互影响、促进作用。当下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都来不及,无暇顾及手机,所以交不交手机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影响。此部分学生主动上交手机后,会有另一部分的学生跟随上交,只余部分顽固分子留着手机使用。同宿舍间、好友间这种带动作用最为明显。

监督与制约机制的运用。从执行中发现,当有学生会成员到班级检查手机的上交率时、当科任老师采用交手机点名或者加学分时,学生们的上交比例一定高于自觉主动的比例,表明当存在一定的制约时,学生们交手机的现象就能达到普及。

3 结 论

“无手机课堂”的目的显然不是无手机,而是针对课堂积弊日深,学生荒废学业、茫然度日的典型大学现状,不得已实行的一个“下策”之举。学校希望通过“无手机课堂”的活动,开展“强学风 正课堂”的系列活动,来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合理规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课上不做“低头族”,同时响应团中央“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号召,做到“三个一小时”(提前断网一小时、晚自习一小时、锻炼一小时),进而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学生体魄、提升教风学风等。

参考文献:

[1]陈名琛.“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综述[J].教育探究,2015,10(4):93-97.

[2]吴猛,田丰.“数字原生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及手机依赖研究[J].青年研究,2014,(2):73-82.

[3]陈金鑫,汪燕,殷娟.“无手机课堂”方法探讨——信息时代辅导员的新职责[J].雪莲:教育天地,2015,(11):68.

[4]传媒动漫学院.武夷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EB/OL].[2015-03-27](2016-03-24).http://211.80.243.81:8087/a/dangjiangongzuo/guizhangzhidu/2015/0327/607.html.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