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林管护技术

2015-05-30 10:48姜福麟
新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幼林管护成活率

姜福麟

摘要:新造幼林树体矮小,根系浅功能弱,易遭各种不良环境因子的侵害,为了保证幼林成活率,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必须及时做好幼林的定株、除蘖、修枝、防治病虫等管护工作。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幼林;管护;成活率;技术;经济效益

1 幼林管理

1.1 间苗定株

播种和植苗造林时,当幼苗生长到一定高度,苗木间互助作用小于有害作用时,应及时进行间苗、定株。这些工作可一次完成,也可分两次完成。生长快的阔叶树如刺槐,苗木生长快,可在苗高4~6厘米,第一次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定株;针叶树生长较慢且幼苗喜丛生,可在第二年到第四年间开始间苗。

1.2 除蘖

主要指截干造林和平茬之后,苗干上往往生出2~10株萌蘖苗,可在其高生长达20~30厘米左右,选留2~3株生长良好萌蘖枝条,其余及时剪除。当选留的枝条高达50厘米左右定株,风大的地方可留迎风面的萌蘖苗以防被风吹折。

1.3 平茬

对于一些萌蘖能力比较强的造林树种,当2~4年生苗干不理想时,通过平茬使其重新培育苗干。有些利用枝条的灌木树种,为了采条也可采用平茬的方法,刺激其基部萌条。北方地区平茬须在树体落叶后休眠期进行,此阶段根系养分含量较高,春季萌蘖能力强,抽枝旺盛,而进入树体生长期后,由于营养积累不足,发生萌蘖较少,且长势衰弱。

1.4 摘芽除萌

利用一年生苗造林后生长较快,其侧芽和主稍同时生长,枝叶多蒸腾快,二苗木的幼根数量少,根系吸收能力弱,容易出现营养及水分循环失调,影响树体生长发育。因此,应在春季侧芽萌发后,叶片未展开前,将苗干下部2/3的侧芽全部剪除,使树体地上与地下发育平衡,促进幼树正常生长。截干造林和平茬的第二年,还需将幼干下部1/2范围内萌发出的枝芽除去,集中营养保证主干生长。

1.5 修枝

对树干不直,侧枝较大的树种,在造林后2~4年内,进行修枝可促进其高生长,减少疤节。修枝时茬口要与树干平,以保证尽快愈合。修枝的时间宜在落叶后,春季发芽前进行。

2 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芝性篓施。其内容包括封山育林,防火、防治病、虫、鼠、鸟、兽害,防除寒害、冻拔、雪折、日灼等。

2.1 封山育林

在造林后的2~3年,幼林平均高达1.5米以前,适时对幼林区进行封山护林。新造幼林植株矮小,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幼苗容易受人、畜践踏,或造成林地土壤板结。同时,不合理的割草砍柴,往往给幼树造成损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幼林发育生长。因此,通过封山育林严禁放牧、砍柴、割草,同时加强林区宣传教育,建立各项管护制度,订立护林公约,把封山与育林结合起来。

2.2 预防火灾

在人工幼林地,特别是针叶树,更应注意防火工作。首先,林区必须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订立各种防火制度,严格控制火源。其次,造林设计时应尽量多造混交林和阔叶林,开好防火线,营造防火林带,设置嘹望台,配置专职护林人员,加强巡逻,及时发现火警,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2.3 防治病、虫、鼠、鸟、兽害

为了防治这类危害,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造林设计和施工时起就应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如营造混交林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直播造林采用农药拌种以防鸟鼠害等。还应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药剂和人工捕杀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健全林木检疫机构,认真做好林木苗检疫和病虫害测报工作,防止危害性病虫的传播和蔓延。

2.4 防除寒害、冻拔、雪折和日灼等危害

在冬春旱风严重危害的地区,幼林易受寒害的树种,可在秋末冬初进行覆土防寒。在排水较差或土壤黏重,和易受冻拔危害的树种,可采取高台整地,降低地下水位,林地覆草,以免冻拔害的发生。在容易发生雪折的地区,应注意选择树种;在低海拔山地造林,成林后及时抚育间伐和适当修枝。对容易遭受日灼危害的树种,还应避免在盛夏季节进行除草松土。

3 补植

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41%~84%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40%时应实施重新造林。无论补植或重造都要及时,以保持林带的整齐度,便于后期管理。用于补植的苗木,应选用同龄大苗。飞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地,主要根据成苗和成效,进行适时必要的补植、补播。

猜你喜欢
幼林管护成活率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快乐佳县人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