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2015-05-30 10:48叶云雪
新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病叶灌根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也叫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是茄子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病寄主范围广,已知有38科180多种植物,在蔬菜上除危害茄子外,还危害辣椒、番茄、马铃薯等作物。茄子在苗期即可染病,田间多在座果后表现症状。

1 茄子黄萎病的症状识别

黄萎病多在门茄采收期发现症状,具资料介绍在显现症状前25~30天,其病菌就已侵染了植株根部。叶片一般自下向上发病或植株一侧叶片先发病。而在一片叶上,叶柄近处叶脉间或叶缘先发病变黄,然后才半个叶片乃至全叶发黄,当叶片半片叶或1/3片叶发病变黄时,往往扭曲不平展。叶片发病初期,绿茄叶上镶嵌的淡黄色斑若隐若现,边际不清。发病初期常有植株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正常的现象。后期病叶上1/3或1/2呈白色斑,并逐渐由白变褐,叶边缘向上卷曲,病叶整日处于萎蔫状态,最后病叶脱落只留一个侧枝或单株光干无叶。病株株体矮于健株,果实小而硬,经解剖茎、枝、叶柄的维管束呈褐色。

2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规律

带菌土壤是病菌的主要来源。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拟菌核甚至可存活14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从幼根的表皮及根毛侵入。以田间带菌土壤借刮风、流水及人、畜、农具和农事操作等传播。

2.1 气候条件

温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潮湿多雨条件下发病重。久旱后大量浇水使地温下降,亦可使发病早而重。

2.2 栽培条件

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盐碱地、多年连作、定植伤根、栽植过稀、冷水浇灌等,均可加重黄萎病发生。施未腐熟带菌肥料,或缺肥、偏施氮肥可导致病害流行。

3 防治方法

3.1 因地制宜选用耐黄萎病品种

一般早熟、耐低温的品种抗黄萎病能力强,如辽茄1号、3号、4号,丰研1号,济南早小长茄,长茄1号,齐茄1号、2号、3号,龙杂茄2号,熊岳紫长茄,沈茄2号等 。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

3.2 实行轮作

有条件地区种植茄子应选择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段,深翻平整。对于发生过黄萎病的地块,要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5年轮作,以选葱、蒜类为宜。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可在夏季种植一茬水稻,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3 适时定植

要在当地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定植时和定植后避免浇冷水,并注意提高地温。

3.4 加强栽培管理

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或尿素,合理灌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也可用嫁接育苗的方法防病,即用野生水茄、红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防治效果明显。

3.5 巧灌水肥

在北方6月份茄子生长前期,地温偏低,要选择晴暖天气浇水,防止阴冷天浇水使地温低于15℃引起黄萎病暴发。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使土壤不干不裂,减少伤根,控制发病。门茄坐果后,追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宝等或茄科类专用叶面肥(沃丰素)2~3次,或每次667平方米追氮肥10~15公斤,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

3.6 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98%棉隆(垄鑫)进行土壤消毒,或用3%秀苗(甲霜.噁霉灵)水剂400倍液移栽前、定植穴、发病初期进行灌根。播种期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克药加15公斤土上盖下垫,药剂有50%多菌灵或70%甲托或25%甲霜灵加福美双。定植时用药浸茄苗。发病初期用药灌根,每株浇500毫升药液,隔7~10天灌1次,连灌3~4次,可选药剂有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15%防萎蔫生态液300倍液,50%治枯灵500倍液。灌根前先将根部土壤锄松,可提高防效。

作者简介:叶云雪(1973.9-),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病叶灌根黄萎病
噻虫嗪经不同施药方式施用后对桃蚜种群的影响
越冬茬蔬菜灌根防病技术要点
大兴安岭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蒙古栎叶上真菌种群的分布与多样性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柳树病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腊叶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