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辞典 神秘的 “台军”

2015-05-30 18:18小屿
海峡旅游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宪兵陆客当兵

小屿

九月的台湾已被登革热虐得很惨,而十月、十一月才是登革热高发期。在灾疫面前,大家最容易注意到哪种人?

在台湾,风灾水灾震灾等各种“灾”和各种“疫”爆发后,各种“蒙面白衣人”就会上镜,除了人们熟知的“白衣天使”之外,还有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见不得人”的化学兵(防化兵)——他们永远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护服,蒙得严严实实,进行环境消毒,且随到随消、消完即闪,是能够安抚人心的救灾主力,却又背着“台军投放生化武器任务执行人”的原罪。

其实,别说越曝光越显低调的化学兵了,就算普通现役“台军”官兵,跟陆客也没什么直接交流的机会,由此,“台军”在陆客心中,从来都是陌生人。但有意思的是,陆客在台湾游览时,尤其是每到假日,就会遇到穿着作训服出来休闲的阿兵哥;陈菊甚至曾提出,开放位于高雄凤山的“陆军官校”(该校自命为黄埔军校在台湾的延续)给陆客游览。凡此种种,引发了陆客对“台军”的无限好奇。

其实“台军”不神秘。两岸交流越来越多,退伍后跟大陆人接触的台湾人越来越多,他们中便有很多人属于“预备役”——“台军”士兵退役后要转服预备役,直至年满36岁,退役军官也有相应规定。理论上说,“台军”退役后还可能接受征召(有点召、教召等名目)回部队训练,但实际上,这些规定形同具文。

在台湾,适龄青年统称役男,全伙强制当兵。役男收到兵单(入伍通知)前,出个境、留个学、混个娱乐圈总像戴着紧箍咒——去当兵,影响职业规划,不去吧,影响感情和生活。于是,围绕着“不想当兵”这一永恒不变的中心思想,台湾人民创作了无数段子:譬如,台湾人说“男当兵,女变心”,俗称“兵变”;本岛人将到金门马祖当兵视为畏途,称抽到去金马服役为中“金马奖”。

躲兵役成为岛内永恒话题,但大部分人终究躲不开梦魇,而那些“已躲成”或“仍在躲”的,“德智体”总有一样值得商榷:要么,他一直赖,找“延毕”(大学毕业后投考研究所或转学,以图延期毕业)等各种理由拖着不当兵;要么,他机智地找到理由被判免役,但他的理由通常受到质疑;要么,他身体真的不好。

曾盛极一时的台湾军教片(剧)里的标配角色包括魔鬼排长、机车班长(机车的意思是难搞),以及涵盖奸商担当、颜值担当、逗比担当、体重担当等特征的“天兵(天的意思是搞不清状况)”,且其中必有一枚超过200斤的胖子——然而,影视剧都是骗人的,真相是,200斤以上不用当兵。于是,有人拼命多吃以求超重,有人过度用眼以求高度近视,有人弄断手指自残,有人提前几年就做精神病病历……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不用当兵。然而,未来想从艺、从政、走上人生巅峰的话,最好别在年少无知时想歪,万一将来红了,很容易被媒体或对手以躲兵役为由挑剔一辈子。

当然,不管多么嫌弃当兵,当兵总是特别的回忆。所以,“成功岭”等关键词成为时代的记印。成功岭位于台中,初为成功基地,后为成功岭训练中心,是陆军入伍新训与大专集训的地方,后来又成了义务役预备军官、陆军新兵、替代役训练的营区,它承载着130万名1980年代以前出生学子的青春回忆,有很多军教片以它为素材,成为军教片的代表作——你认识的台湾艺人,尤其是综艺咖,大都拥有如下经历:要么待过艺工队,要么演过军教片,要么兼而有之。而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跟成功岭有过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大学生可参加预备军官(士官)考试,合格之后,当的不是兵而是军官(士官)。李敖当年就是少尉军衔的菜鸟排长,曾有专著回忆这段经历。马英九也曾服预备军官役,现在还有“海军预备役少校”身份。

除“成功”外,“莒”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譬如,莒拳(号称“宪兵拳”)、莒光日(官兵看军教片接受教育的日子,为每周的周四)、勿忘在莒(蒋介石的座右铭,在金门坑道可以看到),“台军”为何爱用此字?因为齐桓公曾在莒国寄人篱下,有人提醒他不要忘本,蒋介石便用这个典故鼓励部队“反攻大陆”。

不过,理都懂,然并卵,大家还是不想当兵,于是好消息来了:近年来台当局推出“95后尊享奢华套餐”,让部分役男有了盼头——1995年元旦后出生者,未来不需要在部队捱一年,军训4个月就算当完兵,这就是全募兵制。根据历史经验,募兵的战斗力强于征兵,然而,这要建立在民风尚武、兵源充足的基础上,所以,在民众厌战的台湾,呼者切切,应者寥寥,募兵时间表一推再推,很难实现。

最近的一条新闻或许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据说“台军”仪队身高要求降至176厘米。有媒体提出礼兵耍花枪时可能会刺到自己,同时发现礼兵有身高不够鞋跟凑的趋势。

其实,不管礼兵要借助鞋跟还是鞋垫,他们的服装向来是热门话题。譬如我们之前说过,礼兵把自己那明晃晃的钢盔(尤其是陆军仪队和空军仪队)叫“大同电锅”;眼尖的大陆军迷则会注意到,他们的九分裤和鞋子上数不清的扣眼显得很幽默,而且裤腿里加了东西。

“台军”礼服中藏着什么玄机?鉴于陆客在台湾最容易遇到仪队(仪队操枪表演和“站蜡人”已成吸引陆客的保留节目)和驻“总统府”的“宪兵”211营,不如就让“宪兵”来现身说法:“宪兵”穿甲服时,洁白的防弹头盔里塞了很多海绵或报纸,以保证够高够紧,军装上所有容易翻起的部分都用扣子固定,裤腿则用胶圈固定在特定位置。如此“全副武装”的结果是,穿甲服的“宪兵”荷枪实弹站哨时,其实根本跑不动。

其实,“台军”还有一种通常只出现在“双十”展演场合、陆客看不到的“门面担当”——“宪兵”机车连。进入该单位者身高须在180厘米以上,能骑400公斤重型摩托车,被害怕选上的役男称为“第十八层地狱”。因为表演性质太高,机车连、仪队每每遭遇裁撤危机,但民众就好这口儿,所以拖拖拉拉撤不大动。看来,颜值取胜,才是王道。

当然,“台军”也有“明明可以靠脸偏偏要靠才华”的单位,如特种兵序列中的“蛙人”。俗称“海龙蛙兵”的“陆军”101两栖侦察营蛙人,曾在两岸对峙时期跟大陆驻军频繁交手,留下许多水鬼摸哨传说。而两岸恢复交往之后,“海军陆战队”两栖侦搜大队的蛙人反而名噪一时,因为他们要走完“天堂路”才能结业,视觉效果相当震撼——所谓天堂路,就是受训者须在50米的尖锐礁石上通过8个关卡,包括滚、爬、翻、匍匐前进,并进行俯卧打水、仰卧打水等蛙操动作。

最后想说一下在台湾的最特殊部队。他们并非“台军”,而是来自新加坡的星光部队——台湾提供场地,协训新加坡部队,是岛内人尽皆知的秘密。星光部队在恒春、云林、新竹基地,穿“台军”制服,拿自家武器,开右驾车辆,成为一道奇景。而由于这些以团体观光名义入境的新加坡军人消费力惊人,颇受当地店家欢迎,也算一种另类的“到此一游”吧!

猜你喜欢
宪兵陆客当兵
当兵为了啥
兵王要飞第五话宪兵之争(连载)
当兵爽不爽
当兵咱咋就当不够
当兵当好兵
西班牙宪兵用佩枪换毒品
台商贩抱怨陆客“只问不买”
走近意大利宪兵
“宪兵娃娃”助阵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