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

2015-05-30 10:48景传武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境中学语文

景传武

【摘    要】个性化阅读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兴趣为基础,并逐步形成自我感悟和认知的阅读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倡导个性化阅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途径的探索,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境

作者:河北省大厂高级实验中学初中部  06530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个人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与情感体验的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营造愉悦阅读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生气和灵气。

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应以“真理拥有者”自居,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立一种民主气氛,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课堂有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应注意处理的方法,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这样,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静心、精心去阅读和思考。若能真正给学生提供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那么,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提问,集体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总结。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敢于且乐于发表意见,而不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以问题为钥匙,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更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丰富学生阅读想象力

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调动自身的情思体验,积极主动的去感受新形象,将此情此景转化为“我情我景”,此时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都处于最佳的状态,容易融入文本语境,理解和感受文中人物所思所想,同时发出新的体会与想法,创造出新的语境,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一种良性循环。比如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导语创设情境。在教授《柳叶儿》时,我引用学生熟悉的贺知章的《咏柳》诗句导入,接着反问学生:“诗中的春柳葱翠袅娜,给人生机勃勃之感,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宋学孟笔下的《柳叶儿》是否也是如此呢?”让学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更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其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也很必要,特别是散文的教学,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学生如能借助情境去阅读文本,应该更易体会。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通过展现“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多幅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艺术享受中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习,由感性认识带动理性认识,更能主动地轻松地获取知识。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

当今社会中,阅读既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学习活动,也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的基本过程是认读——理解——吸收。这三者中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陶渊明曾经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话是说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是说读文章要下苦功,“钻”进去才能读出来,有收获。这就告诉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篇,得其大意,再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新颖深刻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譬如,在学习《最后一课》一文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此时大多数学生对其中的情感体会并不深刻。当我让学生找找文中最喜欢或者最感动的语句或情节时,很多学生注意到文中的细节、动作、语言等手法,特别是注意到韩麦尔先生发的新字帖以及结尾处只做了一个手势,提示学生散学了,此时文中主人公的爱国情怀让学生颇受感动,那么学生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得更准确,情感体验也会随之加深。总之,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内容——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语文味来。

关于个性化阅读的方法肯定还有很多,只要能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的,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我们都应积极提倡,借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愈加丰富多彩起来。

四、拓展文本阅读范围,培养学生阅读创新性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课文感兴趣地方读,读后有什么感受。學生在阅读中,往往先是找自己喜欢地方读,这就是学生个性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在思考中有所创新。

总之,在新一轮的语文课改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能够独立感悟文本,并且借·助科学方法的指导,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的阅读,进而展现他们的个性与风采。

参考文献

[1]于怀凤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分析《快乐阅读》2012年8期

[2]张惠芬基于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6期

[3]张迎东浅谈中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现代语文》2012年2期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境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巧架桥梁,引“读”入胜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