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重整河山

2015-05-30 21:20宋玉
电视指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神剧卫视抗日

宋玉

抗战剧一直是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热播题材,曾一度受到观众喜爱。后来大批抗日神剧出现,靠话题炒作得到高关注和高点击率的同时,遭到网友疯狂吐槽,让观众对抗战剧失去信心。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扶持下,不少制作精良,口碑与收视俱佳的优秀抗战剧相继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在荧屏沉寂许久之后,抗战剧终于迎来了重整河山的一天。

为抗战剧正名

近期播出的抗战剧中,《伪装者》是最受瞩目的一部,一直稳居收视率和关注度排行榜的冠军,这部由胡歌主演,由《北平无战事》的制作人侯洪亮操刀,以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初期为背景的电视剧,以上海明氏姐弟的视角来讲述抗战时期上海滩隐秘战线上国、共、日三方展开的明争暗斗。本剧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偶像元素不“雷”不“神”无缝隙嫁接进抗战剧里,让抗战偶像剧摆脱了“脑残”的形象。

江苏卫视播出的《毕业歌》,由著名编剧严歌苓执笔,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的乱世风云为背景,聚焦时代变迁下的家国命运,向观众展示了年轻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奋斗与感情,抒写了饱含热血情怀的“青春之歌”。该剧独僻视角,将青春的懵懂、民族的危亡、和纯粹的信仰融在一部抗战剧里,最大程度凸显了战争背景下年轻人的个性和情感。

一向端庄的央视接连退出了几部大制作的抗战正剧。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由真实人物改编的《历史永远铭记》,以马海德这样一个新鲜的、外国人的视角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全貌。除了展现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历程和宏大而真实的战争场面外,“异国恋”成为本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战火、爱情,诸多学生运动、谍战风云、文艺汇演等精彩元素,配合国际歌的旋律,将那个动荡但有着崇高革命梦想的纯真时代全景展现出来。此外,展示八路军在山西战场运用游击战、麻雀战、伏击战、破袭战、围困战与敌军抗战历史的《黄河在咆哮》;讲述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援华美军和侵华日军在“二十四道拐”这一咽喉之地展开的殊死战斗的《二十四道拐》也同样精彩。

除了以上几部优秀剧目,浙江卫视、安徽卫视的《铁在烧》,东方卫视的《卧底》、北京卫视的《巨浪》《左手劈刀》等,也不乏亮点。同时,各大视频网站也纷纷推出精品抗战剧合辑,将历年来优秀抗战电视剧进行梳理,包括《生死线》《红色》《我的团长我的团》《战长沙》《永不磨灭的番号》等经典剧目,播出以来受到网友追捧。

昔日神剧大起底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通过爱调研和民意中国网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6.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的“抗战神剧”歪曲历史,缺乏基本的历史观。45.6%受访者担心“抗战神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出现粗制滥造的“抗战神剧”,75.0%受访者认为审片部门最应该被追责。这组数据不难看出观众对抗日神剧的抵触和担忧。

所谓的“抗战神剧”,是观众对那些人物设置一味追求高大上、情节夸张、违背历史的抗战影视剧的戏谑。这些神剧的产生,有的是将太多武侠元素嫁接进抗战剧里,有的是制作方为了博话题故意制造“雷点”供网友吐槽热议。这些抗日神剧的产生,一度让观众对抗战剧失去信心,累觉不爱。

说起抗日神剧,首当其冲的便是以“手撕鬼子”闻名的《抗日奇侠》,被誉为“中国首部武侠抗战剧”。该剧讲述抗战时期,齐鲁大地上四位身怀绝技的奇侠,怀着对日寇的刻骨仇恨,用自己高超的武艺打击日寇的英雄传奇故事。一拳击穿鬼子腹部,徒手撕开鬼子身体,赤手空拳打倒一片全副武装的日军等等情节比比皆是,让人惊叹不已。

前不久在网上引起热议的《一起打鬼子》再次刷新了网友的三观,葛天饰演的抗日女青年银花台词赤裸大胆,剧中还设置了银花在裤裆中藏手榴弹的情节,网友看后一片哗然,大呼“太雷。在雷人的剧情之外,台词也低俗不堪,不适宜18岁以下观看。

类似的抗日神剧屡见不鲜,归根到底是因为制作方为博收视率丢掉了“节操”。抗战剧一直是受观众欢迎的题材,要么像《北平无战事》一样用强班底大制作,以品质和口碑带动收视,要么像《红色》这样用人物的出彩来吸引观众。而抗日神剧走起了捷径,用夸张的人物设置,不合逻辑的情节来人为制造“噱头”,甚至故意在网上炒热话题带动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据说, 因“手撕鬼子”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一集卖到200万,随后还要进军海外市场;抗日偶像剧《向着炮火前进》播出后,吴奇隆的身价涨到50万一集。抗日剧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正义凛然”的生意场。

抗战剧的影响力

抗战剧作为重现抗战历史、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特殊剧种,已经具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且,抗战类题材包容量很大,可以青春热血、家国仇恨、儿女情长。平凡战士如何成长为英雄,普通民众怎样被战争改变命运,这些内容才是抗战剧能打动人心的所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尊重历史真实”成为好的抗战剧的第一标准,71.3%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受访者心中最经典的三大抗战剧是:《地道战》(1965年电影)、《亮剑》(2005年电视剧)、《铁道游击队》(1956年电影)。这些经典都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还原了抗战期敌我对抗的艰难和我军战士奋勇杀敌的斗志,《亮剑》剧中主角李云龙,既是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也是会耍心眼、会为兄弟流眼泪的凡人。《亮剑》的成功足以說明,尊重历史,才能赢得观众的尊重。这么多年,一大批优秀抗战剧问世,这些优秀的抗战剧能激发出观众心中的“英雄气概”,国人为那段光辉的历史而自豪,为英雄而感动。

抗战剧既是为了纪念那段不屈的血泪史和为抗战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们,更是现在的年轻人认识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被歪曲的历史如何能给当下的年轻人以正确的引导?演员陈道明曾经说过,“抗日神剧近乎于胡闹和娱乐,这么沉重的一段历史搞成这样,对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将会产生错误的引导。”抗日神剧的危害,说轻了是毁三观,说重一点,是对历史的亵渎。

面对“抗战神剧”泛滥一时的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今年多次表态要整治。仅在8月,就有山东卫视的《绝地刀锋》与《孤影》、东方卫视的《来势凶猛》、天津卫视的《枪侠》、贵州卫视与河南卫视播出的《野山鹰》等因质量问题被中途下档。曾制作《长沙保卫战》等多部优秀抗战剧的湖南和光传媒有关人士认为,“抗战神剧”的出现是为了争夺眼球和收视率,但“抗战”这类严肃的题材不应当采取哗众取宠、搞笑戏说的方式,而是应当秉持“做艺术而不是做商品”的创作原则,这样才能以历史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姿态在大浪淘沙的市场残酷竞争中稳稳站住脚跟。

今年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9月1日至5日(周二至周六)上星频道暂停所有娱乐性质节目的播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契机下,不“雷”不“神”的抗战剧用口碑重振河山,风头正劲。

猜你喜欢
神剧卫视抗日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抗日小英雄杨杨
听着熟悉的BGM,你开启暑期神剧模式了吗?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神剧——太平天国运动
“抗日神剧”主创喊冤?
抗日英烈马威龙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爷爷的抗日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