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者:异族文化侵略与渗透的卧底

2015-05-30 23:09余飞
电视指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异族同质化受众

他参与编剧了45部以上影视剧

他有一支“编剧别动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

他是余飞

在这里,他秣马厉兵

预知编剧技巧和影视行业“那些事儿”

且看“飞说不可”

余飞

著名编剧,主要作品为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第三、四部。现任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电影家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2014年12月25日,北京三中院一审宣判琼瑶诉于正及其相关方制作的电视剧《宫锁连城》侵犯原告创作的电视剧《梅花烙》及同名原著小说著作权一案,认为被告侵犯原告著作权事实存在,并判决于正公开向琼瑶赔礼道歉,同时禁止电视剧《宫锁连城》的复制、发行、传播,并判赔偿金人民币500万元整。对此判决结果,于正一方表示不服,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后来又提起上诉。2015年4月8日,北京高院开庭二审之后,到现在还迟迟没有宣判结果。

“琼于案”二审结果将会如何,我们相信法律自有公断,在此不再赘述。我们关注的是由此引出的“抄袭、剽窃、非法改编”话题。此话题由来已久,作家、编剧群体中少数人的这种不光彩行为,过去出现过,现在也存在,未来一定也还会发生。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过去的抄袭者没有现在的这么猖獗、高调,数量也相对较少。原因何在?

第一是因为当前创意产业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的资金涌入文化市场,其中尤以影视产业为甚。因为资金多,播出平台多且竞争激烈,导致资金对项目的争夺进入白热化。这种繁荣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涸泽而渔。因为好的创作者和好的题材是有限的,每年能出来的数量都是固定的,有时候甚至因为成熟业者的衰退、新人成长的缓慢导致这个数量不升反降。过剩的资金和平台强行介入有限的项目和作者,必然会导致真正十年磨一劍的原创能力减弱。资金是个急性子,不管什么来路的钱,每一秒钟的耽误都会损失红利;平台是个“霸道总裁”,不管什么级别的播出方,每一天必须满足他充足的节目储备,这样的结果就是粗制滥造的作品大量涌现。如果压力再加大,连粗制滥造的原创作品都无法提供时,必然会导致同质化盛行;如果同质化都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最后创作者在资金和平台的强势压力之下,良心之弦终于崩断,滑向抄袭、剽窃、非法改编的邪路,饮鸩止渴。

第二是制片方、播出平台为了资金安全或业绩,必须尽量减少自己的作品在商业上的保险。创新、原创总是有风险的,所以跟风就成了一种保险的操作方式。但跟风就会导致同质化,同质化到严重的程度,其实就是抄袭、剽窃、非法改编的代名词,两者其实只有一墙之隔。我们能看到,每一部现象级的影视剧出现之时,马上就会有无数类似的题材蜂拥而上,这种同质化题材不光内容雷同,甚至连名字都只差一两个字。比如《中国式××》《×××时代》等。从受众角度上讲,这些雷同的名字确实会抓住人的眼球,会让人以为是续集之类的,相比那些完全陌生的题目和题材,这种剧确实会有先入为主之利。问题是,这种制作往往与被模仿者的质量差了十万八千里,受众是被吸引过来了,但失望和愤怒是肯定的,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受众对影视剧的失望,最终用脚投票。

第三是拜金主义流行与成功学盛行。以抄袭、剽窃、非法改编手段而出名的创作者,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反而取得了世俗的巨大成功,甚至被主流官方团体所默认。这是一种反向的表率作用,导致急功近利的社会群体将抄袭者拜为偶像,继续走上笑贫不笑娼的邪路。这个是大环境所致,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等待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因为以上原因,同质化、山寨和抄袭作品充斥在我们眼前,其危害是显见的。在最能反映民众呼声的网络上,几乎找不到一个对当前国产电视剧全面肯定的声音,大部分人都声称自己从来不看国产电视剧。从实际情况来看,国产电视剧每年能让人记住并留下来的,很难超过十部。拿谍战戏来举例,到现在为止,我们能谈起来的,还是《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数得过来的几部。在每年大约500部(1.5万集)以上的生产量中,90%以上的都沦为荧屏之战的炮灰。为什么会成为炮灰?盖因其没有创新,跟风滥造甚至直接抄袭借用,好歹拚凑出一台戏,塞满已经卖掉广告的那段时间。

同质化、山寨和抄袭作品的盛行,除了损害作品本身之外,同时还会损害创作者的状态。将一个灵魂设计师的高级工作降格为一个机械复制的蓝领工人,势必会伤害编剧的职业荣誉感和创作状态。逼良为娼之后,不可能再给你带来初吻的甜蜜心跳,只会给你带来老到娴熟、似曾相识的套路服务。在这种态势之下,谁最坏谁就最先成功、成功得更厉害。最后的结果是,真正有能力、有良心的创作者,可能不得不沦为小偷的长工或伙计。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劣币驱逐良币,唯抄袭是罪魁祸首。

对整个产业而言,如果同质化、山寨、抄袭现象严重,将会导致所有资源都为重复劳动而设,而非服务于创新和创意。这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只会重复劳动的产业,必然是没有竞争力和短命的产业。

产业如此,市场又会如何?市场上必然充斥着相同或相似面孔的作品。当你到商场时,发现所有的地方卖的都是同一种商品,你会有什么感想?你会有什么行动?显然,你会觉得这个市场完蛋了,你一定会离开它,去寻找那种摆满了千姿百态商品的新大陆。对于我们的文化市场来讲,同质化和抄袭导致的恶果,就是它会被受众所抛弃,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自嗨游戏。受众都到哪里去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谁来填补?

当然是以好莱坞大片和美剧、日剧、韩剧为代表的异族文化。

同质化、山寨之类的创作者,我们称之为“准抄袭者”,抄袭、剽窃、非法改编的创作者,这是真正的“抄袭者”。“准抄袭者”和“抄袭者”如果不受扼制,继续大量出现的话,必然会导致作品竞争力下降、创作者心灰意冷、受众大量流失、产业变成代工厂、市场成为毫无竞争力的剩饭专卖店、异族文化成为主旋律,我们的后代将会受异族文化教育而长大。当我们垂垂老矣之时,会看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已经没有自己的痕迹,曾经唱过的老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已经改变了歌词,成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他”。文化侵略和渗透对人的改变是不露痕迹、无法逆转的,我们倾尽一切来严防死守尚且异常艰难,如果有异族文化的卧底来里应外合,我们还无视、纵容这种劣行,那我们必然就是自绝于本民族文化,无可救药了。

异族文化的卧底是谁?不管“准抄袭者”和“抄袭者”承认不承认,没错,就是你。

猜你喜欢
异族同质化受众
文学场域中的异我情结:马来文学族群叙事中的他者建构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古希腊人与先秦华夏人异族观念之异同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