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罨包法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2015-06-01 10:53戚东卫娄方璐
中医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戚东卫,龚 娟,刘 毅,娄方璐

(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10)

中药罨包法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戚东卫,龚 娟,刘 毅,娄方璐

(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10)

目的:观察中药罨包法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罨包治疗。两组均以3~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4.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罨包法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药罨包法;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对于PHN仍无统一定义,临床较为接受的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1]。据报道,34%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中60岁以上患者中有70%可发生该并发症[2]。PHN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PHN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确定或有副作用。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采用中药罨包法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患者60例,符合《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3]中诊断标准,排除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8~84岁;病程1个月~2 a;病变部位为头面部者6例,躯干部14例,四肢10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2~86岁;病程1个月~3 a;病变部位为头面部者7例,躯干部14例,四肢9例。所有患者入选前均已经常规药物治疗2周,疗效不佳,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在5分以上,疼痛剧烈者达9~10分,且多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维生素B1片(由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10713)10 mg/次,3次/d,口服;腺苷钴胺注射液(由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 20110331)1.5 mg加入9 g/L氯化钠2 mL,肌肉注射,1次/d。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由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10921),2~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罨包治疗。药物组成:鸡血藤30 g,桃仁15 g,乳香15 g,没药15 g,五灵脂30 g,细辛10 g,延胡索30 g,丁香10 g。将上述药品加水1 000 mL,浸泡30 min后,加热煮沸20 min,过滤去渣,取药液500~750 mL。然后将脱脂棉花制成的大小适中、厚3~4 cm的厚棉垫浸入药液,待其充分吸收后,略加拧干,以不滴水为度,待温度适宜时,趁热敷于患部,棉垫上用刺有针孔的塑料薄膜覆盖,外加松紧适宜的绷带固定。2~3 h换药1次,药汁用毕再煎。

两组均以3~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观测指标

①止痛起效时间,即治疗后疼痛开始出现减轻的天数;②止痛效果,使用国际通用的VAS; ③生活质量评分(SF-36)。

4 评分方法

①疼痛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采用VAS量化患者的疼痛(0为无疼痛,10为疼痛最强)评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②SF-36量表[4]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8个方面。量表的每个问题即为1个条目,反映同一领域若干条目的得分之和为该领域得分,即粗分。S=(X-Min)×100/R,其中S为标准化分,X为粗分,Min为该领域得分的最小值,R为该领域得分的级差。分值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

5 疗效评价标准

疼痛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疼痛改善率≥75%。显效:疼痛改善率为50%~74%。有效:疼痛改善率为25%~49%。无效:疼痛改善率<25%。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对照组3例患者因疗效不确切,不愿继续接受观察退出治疗;治疗组2例病变部位在头面部,患者因罨包法不易固定于头部放弃治疗。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起效时间/d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 VAS值/分治疗组284.1±0.38.0±1.57.4±1.54.8±1.4**##3.1±1.3**##对照组274.2±0.48.0±1.57.5±1.56.9±1.4**6.6±1.4**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PFRPBPGH治疗组28治疗前63.1±15.460.1±19.922.1±16.235.9±21.1治疗后78.1±19.6**##63.4±17.542.1±17.5*#45.1±20.3**##对照组27治疗前63.9±14.358.2±20.923.5±18.937.6±26.1治疗后68.3±15.2**59.9±18.422.7±19.938.2±24.9组 别例数时间VTSFREMH治疗组28治疗前57.4±12.056.9±21.811.7±21.334.0±13.1治疗后67.7±12.3**#57.6±20.329.4±19.4*#49.1±14.8**##对照组27治疗前56.2±10.056.3±23.812.3±23.035.0±15.1治疗后61.0±11.3**55.2±21.713.2±23.538.2±14.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8 讨 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其受累区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急性发作期损害外周神经,致使感觉神经的痛觉传导出现了障碍,外周神经的末梢亦可发生结构的异常改变,即形成外周敏化[5]。目前,国内外都无确切根治PHN的方法,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包括局部疗法、全身疗法、神经阻滞治疗,以及中药、针灸等疗法。

PHN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证指南医案》曰:“盖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毒邪入侵,损伤经脉,加上失治或正虚无力祛邪尽出,以致余毒稽留,久病入络,导致络脉瘀滞,绌急挛缩,不通则痛,气血不行,不荣则痛。 故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PHN的主要治法[6]。中医学历来重视外治法,《黄帝内经》《伤寒论》均有对塌法、敷法、蒸法的论述。《外科精义》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水有荡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行血脉,使无凝滞也。”充分阐述了外治法则及原理。中药罨包法乃是溻、敷、蒸法的有机结台,属于封闭式冷热交换湿敷范畴。罨包初敷时,由于热的作用,可抑制皮肤末梢神经的病理性冲动,罨包由热变冷作用于皮肤,可改善末梢血管收缩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减轻和消散。外敷塑料薄膜,再外用绷带加压,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渗透到病痛所在。方中鸡血藤、桃仁、五灵脂破血行瘀止痛;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具有镇静、安定、催眠作用;丁香温中降逆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

综上所述,中药罨包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卫生安全、疗效肯定、无毒性副作用、费用低廉的特点,值得推广运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报道不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Rowbotham MC.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Semin Dermatol,1992,11(3):218-225.

[2]Schmader K.Herpes zoster in older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01,32(10):1481-1486.

[3]边天羽,俞锡纯.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Ware JE Jr,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6):473-483.

[5]Fu ZH,Wang JH,Sun JH,et a1.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possible clinical evidence of the subcutaneous connective tissue in acupuncture[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07,13(1):47-51.

[6]闫秋虹,陈宏.从治病求本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0,30(3):208-209.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8-0021-03 ·临床研究·

752.1+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8.09

2014-10-09;

2015-05-25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