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包装情感化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2015-06-01 17:47彭靖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感化食品包装设计师

彭靖

摘要:

试图探索儿童的情感与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关系,对情感化设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儿童食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表现形式,对目前国内儿童食品包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重点探讨了儿童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希望能给将来的设计师提供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情感化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8103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社会不知不觉地步入了“情感化经济”时代。消费者不再只是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更加关注商品的情感文化内涵,于是,情感消费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消费新理念,并直接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作为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有着与成年人不一样的独特情感,儿童是情感最为丰富的精灵,其情感对行为具有最直接的支配能力,同时儿童也是最需要情感关怀的特殊消费者。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将情感化设计理念融入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是设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1情感化设计概述

所谓情感化设计,就是通过形状、色彩、材料等设计要素,将情感融入到设计的产品中,在用户欣赏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用户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

国际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工业设计家唐纳德·A·诺曼教授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一书中,通过对人类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将人类的情感体验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通过这三个层次阐述了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本能层次的情感体验和人的第一反应有关。行为层次的情感体验和产品的使用有关。反思层次的情感体验是在本能层次与行为层次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消费者内心所产生的更深度的认识、理解、情感、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这三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

儿童食品包装情感化设计应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从满足儿童情感体验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等三个层次着手,着眼于儿童内心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特点,令儿童愉悦和难忘的包装,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2儿童食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表现形式

本能层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包装的图形、色彩、材料、造型等设计要素方面的设计,这些设计可以直接调动儿童的情感。儿童通过视觉欣赏、触碰、嗅觉等感官方面的体验对食品包装产生第一印象,从而引起相应的情绪,并伴随感官体验的同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对于设计师而言,应该尽可能让所设计的包装在本能层次上符合儿童独特的感官需求,使所设计的包装能给儿童带来愉悦、兴奋、依恋等积极的心理感受,并通过趣味性、美学性使儿童对包装产生一见倾心的感觉。

行为层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儿童使用的过程中,因儿童的参与而获得的一种情感体验。设计师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分析儿童的消费心理,从理解儿童的需求开始,寻找儿童在使用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不断发现儿童在使用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儿童在拥有产品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关爱,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身体上舒适,从而更好的满足儿童的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

反思层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包装对儿童的思维、情感所产生的影响。设计师在对儿童食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应该紧紧抓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的情感体验之下,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倾注对儿童的更深层次的关心,抓住儿童的情感记忆。

3国内儿童食品包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本能层次上,目前在各种便利店、超市的货架上,儿童食品包装琳琅满目,设计的也越来越精美,可惜的是,大部分儿童食品包装局限于依靠视觉上采用生动的卡通形象、卡通造型来吸引儿童,材料也多为纸质包装和塑料包装,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互动性和情感性。没有从包装的多感官和与儿童行为的互动上找到创新点,无法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更无法诱发儿童的购买欲望。

在行为层次上,虽然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包装几乎都满足了其保护商品、传递商品信息的基本功能,可是绝大多数的包装没有从理解和满足儿童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和商品的特性方面着手,没有根据儿童真正的需求以及商品的特点和属性进行情感化的设计,难以符合儿童对食品包装的功能需求与心理需求。

在反思层次上,目前国内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师对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没有怀着一颗童心去做设计,没有真正站在儿童的视角,从儿童所了解和熟悉的世界看待事物,无法亲近儿童的内心,自然无法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

4儿童食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4.1本能层次的发展趋势

在消费者看到儿童食品包装多姿多彩的同时,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还需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国内经常出现了儿童食品包装材料和造型的不合理导致的儿童安全问题。比如,包装印刷油墨残留有毒物质污染食品导致儿童食物中毒,包装物损伤儿童身体,果冻包装的不合理导致儿童食用的过程中窒息等。设计师应该遵循近年来提出的绿色包装的设计原则,选择能够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材料。针对儿童这个特殊消费群体,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应保证安全,例如要选择无毒性材料,包装时不会产生锐利尖角形态,其次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无毒、无味、无害的与人类情感最密切的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材料自然是儿童食品包装的首选,如草、荷叶、芦苇叶、藤条、玉米皮等,并且这些材料容易降解,也可以回收再利用,流露着大自然朴实、清新的气息,对儿童的视觉和嗅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材料与色彩、图案、造型、肌理相结合,应该选择与儿童心灵上更接近,情感上也更容易接受的使用起来舒适、有温暖感、凹凸感的不易滑落的肌理材料,尽量避免平滑、冰冷的肌理材料。这样在考虑到安全性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包装材料的趣味性,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随着科技的进步,包装的新技术应用和开发,如可食性的包装材料、环保的食品包装印刷油墨等将是以后食品包装发展的重点。如图1所示,是由瑞典的设计工作室Tomorrow Machine利用科学与智能材料设计出的覆盆子冰沙包装,不仅对生态毫无危害,还可以从包装毁坏程度判断内容物的新鲜程度。经过测试发现在一般室温下,包装经过一个月摆放会逐渐萎缩,半透明的特性让装载在其中的内容物,颜色容易透出来,对于辨识非常有帮助。endprint

4.2行为层次的发展趋势

方便化是儿童食品包装发展不容忽视的方面,减少包装的开封障碍是一个明确的需求。每个人都遇到过很难打开的包装,尤其是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儿童来说,力气比成年人小很多,而很多包装的开封设计的不尽人意,导致儿童在开启时很吃力或需要剪刀之类的工具来辅助开启,否则根本无从下手。设计师要考虑到将不难开封的包装与能缩短时间和减少麻烦的包装解决方案结合起来,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设计出无需任何工具,儿童就可以轻松开启和密封的包装。既然是儿童食品包装,那么就需要考虑儿童真正的需求,考虑到儿童的手型大小,儿童的力气大小等。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包装尺寸的合理性,摒弃成人的尺寸,以儿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以成人的尺寸做出来的包装,必然不能符合儿童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那么儿童在持握包装的时候会觉得不舒适,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肯定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图2所示,是Benjoy Nutrition食品公司独家使用的防泄漏儿童食品包装。此包装的盖子由两部分组成:外层是可揭除封口,里层是不能被撕去的带划线的薄膜,它巧妙的十字缝设计不仅能让儿童的小指头伸进去取东西吃,并在取用后自动归位,还能防止开口朝下时产品洒出来。

4.3反思层次的发展趋势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不仅要做到吸引儿童的注意,还要尽量去激发儿童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知识,从而能够起到教育的目的,也能够增加商品本身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95%的儿童在玩耍、娱乐的氛围中能学会更多的知识。因此,设计师可以考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包装或者配套物的设计中增加各领域的知识,将其与包装进行巧妙的融合。比如把一些游戏性的趣味小故事、有寓意的连环画、需要开动脑筋的算术题等内容印在食品包装上,再比如,对包装盒进行衍生利用,做成小玩具、小拼图等,增加包装自身的趣味性和文化含量,更大程度的发挥包装的教育引导作用。如图3所示,由Matadog Desig设计的儿童食品包装就是如此,当儿童撕开包装,取出零食后,把包装反过来,就能看到包装纸变成了玩具纸。儿童只要按照包装上面提示的折纸方式,将包装纸折叠固定好,就能亲手打造出可爱的纸玩偶来。此包装在锻炼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启发智力的同时,也使这个低成本的包装对儿童产生了持久的吸引力。作为中华民族的儿童食品包装,在增加知识性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背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包装只有有了地方色彩才会在众多包装中脱颖而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优秀设计元素,设计师应从中汲取先人智慧的结晶,在充分注意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各要素的同时,将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以不同表现形式通过不同载体呈现在儿童面前,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将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5结语

本文从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分析了国内儿童食品包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将情感化设计理念融入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必要性。也从这三个层次探讨了儿童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本能层次以材料的安全性为例,行为层次以开封的合理性为例,反思层次以知识性等为例进行探讨,只是提供一个思考方式,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来表示设计师可以从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来思考儿童食品包装的设计,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着眼于儿童内心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突破现阶段儿童食品包装单一、乏味、毫无感情的设计,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真正激发儿童情感的食品包装,这也是情感化设计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美).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唐纳德·A·诺曼(美).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宋岩,万萱.情感化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2.

[4]朱亚.儿童食品包装的设计要素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化食品包装设计师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小小设计师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食品包装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