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6-01 17:53薛烨南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国有银行银行发展

薛烨南

摘要:

目前对民营银行的问题理论界讨论较多,民营银行的发展过程确实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放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已成为共识和必然。

关键词:

民营银行;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10101

我国各类银行发展非常迅速,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对世界银行的排名显示,我国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四大行的排名均进入全球前十,但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所占份额少、比例小。

1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

1996年以来,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在北京成立,随后西安长城银行,广东南华银行、沈阳瑞丰银行、江苏苏南银行、深圳民华银行等民营银行相继成立,但除了民生银行外至今没有一家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

但是,如果将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4家上市银行公众股东持有的股份计算在内,民营资本拥有的总资产数已经达到3486亿元,只有民生银行才是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只说明民营银行的发展遇到阻力和障碍。

2民营银行的优势

2.1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清晰是民营银行发展、生存的制度基础。为民营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有效治理结构的提供根本保障。董事制度的落实、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分工合作机制、股东权益的保证使产权制度得到稳固,避免了国有银行那种政企不分、产权不明、股权虚设、责权利不统一的弊端。

2.2信息和成本

民营银行的灵活性、自主性和自身定位的优势使得信息获得的成本较低,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动因,极易沟通客户从而满足客户经营需要。由于客户的信息具有散度高、差别大、频率繁、次数多等特点对于国有银行在收集信息的成本就会较大,而民营银行在市场上具有的先天性优势很容易就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并能解决好因信息不充分而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这一障碍。从而促进形成相互依赖的稳定性银企关系,确保银企间的良性循环。

2.3灵活的经营机制

民营银行一开始就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小规模的经营机制能比较灵活的为中小企业解决好融资问题。民营银行的员工除了固定的工资、奖金之外,还与职工平时的业绩挂钩,从业绩中分取利润,从而提高了职工的经营银行的积极性同时在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上,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信息正确,决策迅速,能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3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营银行发展较迟,与国有银行和国外的民营银行相比在团队、产品、服务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

3.1产品开发不多

在国有银行纷纷推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时,由于民营银行开发产品的力量有限,缺乏银行业务需要的产品创新机制,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有时跟不上客户的需要,个性化程度不高,特色不明显,甚至有些是旧产品只是简单的包装就投放市场,与国有银行和国外民营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

3.2营销机制不全

营销队伍缺乏专业人才,对财务管理、财富管理、人员管理、市场管理、交易管理、保险税收管理等等都缺乏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对于品牌的创建认识不足,缺乏银行整体的战略高度和系统规划,其产品的服务内涵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体现不足。产品营销部门、产品宣传部门、网络推荐部门严重脱节。

3.3准入监管不力

我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力度不足,一是银监会的派出机构只设立省会城市,对基层民营银行的监管是空白;二是人民银行的支行不能覆盖乡村范围,而且只从事调控、汇兑、统计等工作;三是地方金融管理办公室对民营银行更多维护而不是严厉地监管。

3.4存款担保不稳

民营银行缺乏有效的担保机构,信誉等级低,担保资源有限,导致担保不稳,储户安全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了民营银行的市场化的开发和开放,影响了民营银行的发展壮大。

3.5生存环境不优

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市场开放后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空间的挑战一是市场空间狭小。资源匮乏,融资空间受限,成本上升;二是创新空间狭窄。我国国有银

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布局基本处于饱和,民营银行不

得不面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风险系数较高。

4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

4.1优化外部环境:扫清民营银行的发展障碍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民营银行进入壁垒,制定健全的法律规范和高标准的“准入”、“退出”监管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存款保险制度,推进民间信用制度的完善,确实保护和保证客户利益。

(2)优化竞争环境。国家给予民营银行公平对等待遇,与国有银行一视同仁,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或取消对民营银行的限制性政策和法规,为民营银行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4.2发挥内部优势:完善民营银行自身不足

(1)利用优势增强竞争力。民营银行自身的优势在于权责明确、产权明晰、政策灵活、信息准确,这就要求民营银行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以及经营班子中的各自权限、责任和义务,增强在经营决策中的实用性、科学性、前瞻性,为民营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保证。

(2)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在完善自身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民营银行经营活动中的调配和控制作用,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和机构设置,尽量避免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规模而重复设置内部机构,重走国有银行的老路。

加强自身监管,制定相应的行业监管体系和社会舆论监督体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的健康环境。

可见,我国民营银行在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与经济民营化还明显滞后,与建立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是长期的任务,我们要选择最优的市场准入方式方法,发挥民营银行优势,放大经济效益和效能,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璐,李丹.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J].商业研究,2005.

[2]周红霞.为什么需要民营银行[EB/OL].国研网,200299.

[3]曾康霖.民营银行:敏感而需要讨论的金融热点话题[J].财经论丛,2003.

[4]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J].金融研究,2003.

[5]王继权,董杰,付跃东.试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J].深圳金融,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银行银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