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体会点滴

2015-06-03 06:29且木
新课程·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更新认知兴趣

且木

摘 要: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学生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师生交流,教师会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有更深的了解。通过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很陌生,反而会更融洽,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兴趣;认知;情感;更新;创新;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知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些内容教师没有学过。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

二、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首先,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认同因材施教的要求。从教师与学生关系角度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要求等。只有在师生关系上“目中有人”,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本身就应充满创造性,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就要做到精雕细刻、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育人和教学。教师应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这既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之一,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榜样。不管是笨学生还是聪明的学生,漂亮的,或不漂亮的,他们都希望被关注和被尊重。因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法,使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能力。

再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布置同样的作业,学生在教师面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数量和难度也应有所考虑,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但不能指定学生做什么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

三、教师鼓励学生自信,树立目标

人是有着丰富情感的高级动物。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渴望与成年人交流,得到关爱。给小学生施予情感的激励,对他们树立自信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情感激励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对尖子生,我们可直接告诉他,老师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不要辜负,勉励他不断攀向高峰;对后进生,我们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用特别的爱帮助他们恢复信心,改正缺点。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肯定是没有自信的。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树立目标。我会告诉他们现在换了老师是他们的幸运,对所有的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是从零开始。随着学生高昂情绪的高涨,自信心也会随之确立,进而树立自己的短期和远期目标。

四、教师关心学生,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积极情感的作用,并利用这种积极情感促进教学。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重视、关怀、理解,形成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师生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教师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一种自变量,容易被人察觉,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结果,它能使教师产生情感体验,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激发并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要,这很重要,但是也不要忽视课后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教师会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通过交流,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有更深的了解;通过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很陌生,反而会更融洽,从而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更新认知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