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程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2015-06-05 09:57李雪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微课程作文教学有效性

李雪

摘 要:“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产生的,它的应用能使教学越来越高效。而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因而,微课程的应用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必将提高有效性,微课程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素材,激发想象,促进自由写作,体现个性化,促进学生语言表达。

关键词:微课程;作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04-02

微课程是一种新兴的课堂形式,它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就目前来说,“微课程”的定义并不完整,而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认为:微课程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的例题和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微课程以媒体资源为媒介对某教学段或知识点进行完整的设计,由文字,解说,画面三部分组成,素材丰富且生动,可最大限度的搜集相关资料,进行透彻详细的解说,有利于整合有效资源,解决课堂效率低的问题,因而从这方面来说,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微课程不仅仅以多媒体作为媒介,在课堂上把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而是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比如说微课程视频可以上传到网上供学生观看,对教学中的某些重难点进行各个击破。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作文指导教学有效性不高,学生“无话可写”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而微课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推动语文教育的前进。

一、有效的拓展素材,激发想象

教师在微课程制作上会搜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和讲解,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比较精细的加工,或是扩展学习。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觉“无话可写”,即使老师在课上讲了大量的写作文方法,往往也提不去半点兴趣,而微课程可以在段时间内整合有效素材,把教师在课后整理搜集的素材内容播放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内容生动而形象的展现出来,一改作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指导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的心理过程。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尝尝想到星月以上的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他想潜入蚁穴。”[ ]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各种新颖、生动的意象,创新的萌芽就会破土而出,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重要的因素。

例如;要写一篇关于人物的作文,可以根据《鲁迅自传》《邓稼先》等课文总结出很多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而学生必然会对此感兴趣,但学生的素材有限,这事教师就需要制作一集微课程给予指导,微课程内容可以将《鲁迅自传》《邓稼先》的内容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生动形象的将写作技巧应用在文章中,与此同时,教师在微课程中可以进行课外拓展,展现一些人物形象的图片,和学生一起赏析探讨,激发学生的想象,将学生的真实感受联系到生活中,素材丰富了,才会有话可说,才能说得具体,笔下才会流淌出真情,写出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心扉。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有效的促进学生自由写作,体现创造性

作文指导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牵引性太强,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容易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好的作文必须要有体现真情实感,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整理和思考素材。而要引导学生自由写作,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微课程在这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开拓性。

微课程在其运用制作上都体现了微小的特性,教师在制作一节多媒体课件时,需要从多方面搜集素材,深入讲解写作方法,训练写作能力,而微课程的应用不仅仅可以缩短指导时间,一堂作文课上时间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并有时间去消化吸收作文指导课上的素材,方法技巧,有感受的进行自由创作,当学生拥有了习作的自主权,有了表达的欲望,就会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见闻、思想、情感无拘无束地诉诸笔端。

比如说针对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自拟题目,确定立意,学生往往不知道突破口在哪,这时候微课程的制作就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对同一类的话题作文进行多个知识点的整合性呈现,作文能力的形成是长期的工作,学生在作文训练时,某些知识点的指导也需要反复,为自主学习获得最佳的效果,因而针对这些特点,微课程能将多个知识点进行整合的特点更适合他们的实际需要。

三、有效的促进学生语言表达,体现个性化

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交流情感的。而学生为了应对考试,使得富表现力的语言也变得众口一词,出现了可怕的“失语”现象,因而要使得作文语言丰富多彩,赏心悦目,我们要追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要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必须要突破传统文体观的束缚。就是说不受题材及题材的限制,而学生能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淡化文体之间过于琐细的文体差异而凸写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其次,作文语言还要赋予文采和生动的形象。这就要求学生阅读量大,词汇众多,除此之外,还要凭借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渲染出引发想象的美妙意境。

微课结合PPT等多媒体的教师讲授或课堂实录这两种形式呈现,镜头的切换与采取推、拉、摇、移、跟等不同的镜头运动形式,使画面更丰富,更有动感。在后期加工时添加与内容相适应的形象化动画,以趣味性为主,从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其次,微课的制作过程是教师通过搜集报刊杂志、典藏书籍、文学作品、工作报告乃至电视中的广告等大量的资料来完成微课制作的过程,学生带着兴趣听教师讲课,教师生动形象的言语必然也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改平时“灌输“作文技巧性的教学。再次。微课程的制作并不是唯一,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可能是同一类型的作文指导,上课的形式就完全不同,所谓同课异构在微课程中同样适用每位教师制作出来的微课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同的老师的言语都可以对学生产生启发和影响,因而,同一年级,同一教研室可以共享课程资源,整合在一个资源包中,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分别观看学习,多方面学习,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

比如说,在叙事的作文指导中,大多数学生叙事的角度是第一人称,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令人感到平淡无味,语言表达太过朴素,不能完整的表情达意,这时候教师针对这个现象制作微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制作一集微课程,将叙事人称进行区分解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并且朗诵多篇不同人称的作文,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变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想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光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爱好有关联,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写作的习惯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微课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做到了让学生在了解写作知识的同时实现写作兴趣的养成与能力提升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 林 晨,谢兰荣.语文新课程与教学论[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4]彭晓泉.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N].中国教师报,2005.

猜你喜欢
微课程作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