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们”要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不妨狠一点

2015-06-05 15:31杨江涛王金卫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铺货中间商娃哈哈

文/杨江涛 王金卫

“娃哈哈们”要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不妨狠一点

文/杨江涛 王金卫

据说整个快消品行业的大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从首富更迭的规律来看,也印证着这个规律,先是快消品首富的宗庆后,后来是商业地产的王健林,到电商大鳄的马云。似乎昭示着行业更迭的规律。

先是做产品搞渠道的能发财,后来是地产收租的能赚钱,最后一锤定音,赢家是搞电商的。

该撵走中间商了

互联网时代,信奉的逻辑是“羊毛出在狗身上”,是让自己所处生态链之外的人埋单,电商就是让中间商和商铺埋单。那些被“绕开者”就是埋单者,被排除在了生态链之外。

前些年,很多企业通过渠道扁平化,让更多中间商去埋单。现在更狠了,很多厂商直接与终端连锁机构进行ERP系统对接,对中间商的价值展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

我要说的是,未来的主流一定是厂商与消费者个体的直接对接,现在甚至很多厂商都直接让消费者参与到商品构思设计上了,未来到了直接掌控消费者的年代,这样下去,连终端都得倒大霉。

在非互联网时代,厂商面对着高昂的交易成本,不可能跟每一个消费者进行交易,而是让中间商承担了分销工作。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一对多或者一对更多的交易,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分销工作被互联网取代了,人如果跟机器比赛肯定是要输的。

传统商业两个最主要的成本——中间商与商铺,成了互联网商业的“埋单者”。多个互联网创业的成功者,都是让这两个冤大头埋单的。

我们再看看娃哈哈,其重要资源就在于这两块,结构森严的层级经销商,和无所不至的铺货。

在过去那个时代,娃哈哈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渠道优势,秒杀了许多同行,无论是农夫的水溶C100,还是秋林的格瓦斯,娃哈哈财大气粗,人多势众,人家创新的产品,娃哈哈只需要在复制中变化、铺货、再砸广告,就足以让原创者变成“山寨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可是我要说的是,传统商业上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正在成为累赘。在过去的年代里,娃哈哈的渠道优势是其资源,在这个时代却成为尾大不掉的包袱,娃哈哈本来是卖饮料的,饮料当然比卖方便面、饼干类的利润率更高,可是归根结底是快消品,不可能有更多利润。

而这么多中间成本,想赚钱将越来越难。在过去大赚是因为行业尚未触顶。而今这个行业已经过剩了。我们知道快消品的盈利不是靠单笔毛利,而是靠更高的商品流转率,可是在过剩的时代,本来我一天喝一瓶,你也不可能让我喝两瓶,这是这个行业的天花板。

在相对固定的储量前提下,增加销量也是以牺牲同行销量为代价的,很明显的这个行业已经进入红海。

资本来到世间就是为了赚钱,并且要增长着赚钱,如果这个行业无法再继续“开疆拓土”,只能同类相食才能扩张,那么必然进行以效率化为名的内部肃整,例如渠道扁平化,厂商进行垂直管理,把本来属于大经销商的利益拿回企业。或者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把所有中间商逐步剔除。

背叛是迟早的事

饮料这东西跟其他商品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即时购买”,而其他商品可以“延时购买”。

所谓的“即时购买”就是当时渴了就得马上买,即兴的。而别的东西都可以推后一下用电商来解决。饮料的这种特性,必须是在地面到处铺货撒网才能满足,从而不受电商影响。尽管中国的电商什么都卖,但很难卖饮料。

因为饮料的“即时购买”特性,饮料可能会成为唯一的一种仰赖地面商业的商品。这也就决定了娃哈哈这些饮料企业,难以像其他企业一样在互联网时代转型。

这个行业已经饱和了,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开疆拓土了,销售额的增长是以竞品的负增长为前提的零和博弈,增量的大盘几乎已经变成定量了,企业更多地只有在盈利率上做文章,也就是说要砍掉不必要的成本,要砍掉中间成本,最直接的就是两点:第一,直接向曾经患难与共的经销商兄弟开刀;第二,向零散的不计其数的终端开刀。

但经销商是跟这样零碎庞杂的终端是一体的。离开经销商,商品很难到达庞杂零碎的终端,所以,拿谁开刀都不容易。

当初ERP系统推行时,很多人极力反对,因为机器又一次准备让大批人没事干,但是在人与机器的斗争中,最后都是机器赢了。富士康的机械手臂最终一定会战胜那些无数的时代热血青年。连锁终端的普及,也为ERP系统的推广提供了平台。

我是真真切切地见过企业与经销商分手时的尴尬,曾经患难与共兄弟义气,而今分道扬镳。没有办法,中间商在互联网时代注定是个结构性失业的组织。不合适了,尽管有无尽的情感牵绊,但是该分手的时间还得残酷地分别,这种感觉跟男女朋友依依不舍地分手很相似。

时代变了,这种开刀是迟早的事。

饮料今天的落魄,可能激发自动售货机产业

饮料行业另一个革命者,可能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动售货机。

在我们的印象里,自动售货机是个很愚蠢的玩意儿,不知道咋用的,还经常断货,收钱还挺挑,简直愚蠢之极。哪里有冷饮摊贩的阿姨通情达理!

是的,最早的火枪,哪里干得过大刀长矛!

自动售货机在过去的时代,顶多算个稀罕玩意儿,让大家新鲜新鲜还行,论卖东西实在不堪大任。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自动售货机在下一个时代大展拳脚,甚至能改变整个饮料行业的业态。

如果厂家在所有的终端建设售货机,那么厂家就可以直接跳过所有的中间商,也就砍掉了所有中间成本,虽然不能像电商一样,由厂商直达消费者手里那么直接,但是作为饮料这种即时性购买的商品,厂商能直接铺货到顾客眼前已经是够短平快了。并且这些自动售货机,除了可以贯穿ERP系统,还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比如手机支付)。

自动售货机不但承担着铺货和交易功能,还承担着数据采集等功能,大大降低管理运营成本。不同的是,与原来的经销商系统相对应,企业要成立一个配送系统。当然这个配送系统就可以邀请原来的部分经销商来辅助管理(他们彻底转身成了搬运工)。

自动售货机与传统饮料终端是什么关系呢?

可以是取代关系,即直接取代部分冷饮摊;也可以是替补关系,即在超市、士多店,替补冰柜区,当然对成箱购买并不形成影响。

或许,这些超市或连锁店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但假若未来电商甚至微商一再扩张,这些地面商业入不敷出,就会关张大吉。因为超市、士多卖的大多数商品都可以电商解决。假设这些地面商品未来泥菩萨过河,这些饮料就没有了存身之处。

那个时候,自动售货机就等于提前上了一份保险,仍能让这些饮料随时随地在顾客面前。

“联销体”为何不能去做自动售货体系?

至于怎么做,这个事就如同娃哈哈当初招募代理商一样,现在要招募的是自动售货机加盟者,不但是超市、士多店可以加盟,甚至像理发店、诊所等地面商业都可以加盟。他们无须负责自动售货机的运营,只需负责自动售货机的安全,不被破坏,就可以享受每年的与厂商的分红。

从国外的饮料终端来看,自动售货机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最终机器的平均成本远远低于人的成本。

无论是娃哈哈还是康师傅、农夫山泉、统一,谁优先布局就占据了主动权。或者说在未来,这些饮料巨头的座次排序就是由自动售货机的渗透率决定的。

可是,以我的判断,娃哈哈可能是行动最慢的那一个,因为娃哈哈的起家就是靠联合众多的经销商达成的,他们既然从里面获利最大,就更容易形成依赖,多年与经销商如胶似漆地搅和。若想让娃哈哈挥刀劈斩这种关系,似乎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自动售货机体系的建立,对于娃哈哈的“联销体”来说,也不全是坏事。经销商手里拥有更多品牌,更容易形成产品齐全、品类互补,更有利于自动售货机体系吸引用户。

把“联销体”的做法,移植到自动售货机体系的建设中来,也不是不可能。

全面自动化的时代注定到来,先到先得,看你决心。

需探讨可联系编辑:范超伟125031243@ qq.com

猜你喜欢
铺货中间商娃哈哈
少不了的中间商
市场营销渠道中间商管理研究
不动销,铺货率再高也白费
不动销,铺货率再高也白费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乌克兰强化网站中间商责任
娃哈哈困局:老司机碰上新问题
误解中间商
“我不想做娃哈哈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