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40例临床观察

2015-06-05 14:34戈晓荣叶洲延符秋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缬沙坦

戈晓荣 叶洲延 符秋红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110

缬沙坦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40例临床观察

戈晓荣 叶洲延 符秋红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110

目的:观察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DBP及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观察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MI及LVPW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治疗中,采用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法,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高血压;心脏病;氢氯噻嗪;缬沙坦

高血压合并心脏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慢性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控制血压基础上,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采取联合用药疗法,效果较好[2]。本研究对80例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观察采用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4.7±4.3)岁,病程6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3.4±1.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8±4.1)岁,病程9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3.6± 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 《高血压防治指南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3]中诊断标准,经血压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后确诊。排除糖尿病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缬沙坦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8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 (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02)口服,12.5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BP(舒张压)及SBP(收缩压)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射血分数)、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PWT(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9.0软件中录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DBP及SBP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与SBP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对比表(mmHg,±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对比表(mmHg,±s)

DBP S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组别 例数40 112.4±9.6 79.5±3.7 162.3±12.5 119.1±7.6对照组40 109.8±9.5 88.9±5.8 161.9±11.8 134.4±9.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LVMI、LVPWT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EF、LVMI、LVPWT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I与LVPWT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EF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共出现3例不良反应,1例为恶心、呕吐,1例为疲乏无力,1例为肌肉痉挛,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共出现1例恶心呕吐患者,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指标变化对比表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指标变化对比表 (±s)

组别 例数EF/% LVMI/mm LVPWT/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60.9±3.8 68.4±6.5 154.2±9.1 14.9±6.8 13.1±1.7 8.5±1.1对照组 40 61.7±4.6 4.2±5.1 155.3±9.4 124.7±9.1 13.0±1.5 9.8±1.4

3 讨论

高血压心脏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注重对血压进行长效控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药物联用对高血压心脏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因此选择高效安全药物至关重要[4]。

氢氯噻嗪为临床应用较广的抗高血压药及利尿剂,其可促进患者体内氯、磷、钾以及镁等离子排泄,同时可减少尿钙排泄,通过作用于远段小管前段,对氯化钠重吸收进行抑制,进而对远端小管中Na+-K+交换产生增加效果,使K+分泌增多。同时,可对碳酸酐酶活性进行一定程度地抑制。在降压方面,由于增加胃肠道对Na+排泄作用,进而起到降压效果。使用后能被机体迅速吸收,且起效时间短,有观察显示[5],在患者用药后,3~6h可产生降压效果,该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可达60%~80%,且无毒副作用,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作为长期降压药物。缬沙坦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对于AT1具有较强选择性,可在无激动作用情况下产生竞争性拮抗,同时,能有效抑制AT1受体所介导的肾上腺素球细胞对醛固酮进行释放,进而防治血管收缩,减低患者血管压力[6]。同时有研究发现[7],该药对于其他受体及ACE等不具有影响作用,副作用较少。且中断使用缬沙坦后,不会产生高血压 “反跳”现象。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较好协作性,可提高药物活性,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高,预后较好[8]。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及心电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心功能恢复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治疗中,氢氯噻嗪同缬沙坦联合,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范秀杰.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观察 [J].中国社区医师,2014,27(20):13-14.

[2]黄海鑫.应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J].当代医药论丛,2014,18(10):135-136,137.

[3]柴玉莲.分析缬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9(9):256-257.

[4]阮媛.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体会 [J].中国社区医师,2014,34(24):20-21.

[5]叶桂玉.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4(12):307-307.

[6]王荣忠.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2):75.

[7]周琦,吴华丽.高血压心脏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变化及缬沙坦干预作用[J].疑难病杂志,2013,12(11):828-831.

[8]王东辉.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9(23):18-19.

[9]刘源.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J].医学信息,2014,23(35):247-248.

R541.3

A

1007-8517(2015)13-0058-01

2015.04.02)

戈晓荣 (1965-),男,本科,内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缬沙坦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降压治疗:重视和合理使用噻嗪类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