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90例

2015-06-05 07:25巩文学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9期
关键词:原方小茴香干姜

巩文学

(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卫生院,250206)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腹部及腰骶部疼痛难忍,以致影响正常的学习及工作,称为痛经,又名“经行腹痛”。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至昏厥。如果仅感小腹或腰部轻微胀痛不适,为正常现象。痛经的特点是伴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周期性疼痛。本病为妇科常见病。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见初潮后不久的青春少女;后者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如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及宫颈的粘连性狭窄等。本人所接触的痛经患者多为功能性,以寒凝血瘀型多见,少数为子宫腺肌症。自1996年起,笔者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3岁,最大5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其中未婚者50例,已婚者40例。

治疗方法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小茴香6g,干姜6g,没药6g,延胡索15g,肉桂3g,川芎6g,当归15g,白芍15g,蒲黄(包)12g,五灵脂(包)12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饭后服,5d为1个疗程。一般情况下经前或经期用药。必要时配合针刺气海、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往往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为痊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明显好转,能坚持学习及工作为显效;腹痛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为无效。

90例患者中痊愈69例,约占76.7%;显效19例,约占21.1%;无效2例,约占2.2%。临床治愈时间最短2个疗程,最长7个疗程。

分析: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经水为血所化生,经血通畅与否与气机的通畅调达有密切关系。古人云:“气随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行则血行。”若气血充沛,气血调和,则经行通畅无阻,自无疼痛之患。若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即“不通则痛”。少腹逐瘀汤为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而成。川芎、当归行气养血,四物汤去熟地黄防腻膈碍胃。原方中的赤芍改为白芍,既养血调经,又缓急止痛。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血得温则行。若寒邪偏盛,腹痛剧烈者,原方加吴茱萸6g,艾叶6g,炮附子6g;若腹痛隐隐,小腹空坠伴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者,原方去蒲黄、五灵脂、没药,加熟地黄24g,党参10g,黄芪10g,加强补气养血之功;偏肾虚腰痛明显者,原方加川续断15g,杜仲12g,菟丝子15g;若肝郁明显伴乳房胀痛者,原方加香附10g,玫瑰花10g,川楝子6g,夏枯草15g;若腰腹痛如针刺伴经色暗、夹血块,经行不畅者,原方加桃仁10g,红花6g,水蛭3g,土鳖虫6g;伴恶心、呕吐者,原方去没药加半夏6g,陈皮6g,生姜6g;若小腹胀痛伴有坠胀灼热感,平素带下色黄者,原方去小茴香、干姜、肉桂,加车前子15g,败酱草30g,金银花10g,牡丹皮10g。

典型病例

治则:养血温经,化瘀止痛。方药:小茴香6g,干姜6g,没药6g,延胡索15g,肉桂3g,川芎6g,当归15g,白芍15g,蒲黄(包)12g,五灵脂(包)12g,香附10g,夏枯草15g,半夏6g,川楝子6g,玫瑰花10g,生姜3片。5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经前5d用药5剂。连用3个疗程,患者已无经前乳房胀痛,行经时,无腹痛,无恶心、汗出,痛经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例2.患者某,女,45岁。于2014年3月25日就诊。素有痛经史,10年来呈进行性加剧。B超示子宫腺肌症伴腺肌瘤。右附件囊肿5.4cm×3.2cm,子宫内膜厚1.7cm。末次月经2014年3月24日,现在是月经第2天,两少腹部冷痛,喜温,不喜按。腰酸如折,月经量少,色暗,经行涩而不畅,汗出,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纳少,小便调,大便溏,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沉涩。

治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兼以补肾。方药:小茴香6g,干姜6g,没药6g,延胡索20g,肉桂5g,川芎6g,当归15g,白芍15g,蒲黄(包)15g,五灵脂(包)15g,益母草30g,吴茱萸3g,水蛭3g,土鳖虫6g,桃仁10g,川续断15g,杜仲12g,菟丝子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4年3月30日,患者服上方后月经量较多,色暗,夹少许血块。血块下后腹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3月25日方再进3剂。嘱咐患者下次来月经前5~7d用药。患者如约就诊。上方加减治疗,连用6个疗程,痛经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此后患者每次来月经轻微感腰腹部不适,已无大碍。再做B超复查:右附件囊肿已经消失。

体会

少腹逐瘀汤乃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为治少腹瘀血而设,他在《医林改错》中说:“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以上两个案例的临床表现与少腹逐瘀汤证大致相同,“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且其病位主要在少腹,故用此方加减治疗多能获效。

例2是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因为它的瘀结不仅在宫腔内,且以子宫肌层内多见。故瘀血排出无出路。应加用促进瘀血内消之药,以达畅通。水蛭、土鳖虫、桃仁三药合用,破血通经力胜,逐瘀除恶血,使瘀血祛,积滞消,方法得当,故能药到病除。

临床上除药物治疗外,生活调护也不容忽视。应注意调畅情志、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经期勿涉水、游泳,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冬日勿用冷水洗衣服,严禁经期房事。

猜你喜欢
原方小茴香干姜
小茴香可缓解颈椎不适
小茴香购销平稳
枕边常备小茴香,缓解失眠护颈椎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Δ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巧用小茴香止痛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