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策略
——以浙江省12所高校官方微博为例

2015-06-05 09:48吴玲玲
关键词:利用微院校政治

吴玲玲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高校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策略
——以浙江省12所高校官方微博为例

吴玲玲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高校微博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对浙江省12所高校官方微博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做好对高校微博的信息管理,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并建构一支微博管理团队,推进高校微博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 官方微博; 特征; 现实问题; 改进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也是推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为推进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高校开通官方微博的案例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国约有700多所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2]。与此同时,高校学生使用微博的比例不断提升,通过微博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换已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积极尝试利用官方微博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4]。基于案例研究的视角,考察当下浙江省高校利用微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高校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为推进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二、样本设定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设定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选取浙江省内影响力较大的12所高校的微博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截至2014年5月31日。以新浪微博为分析平台,一是基于新浪微博为国内开放微博信息服务的首家网络门户网站,国内影响力大且信息技术较为成熟;二是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用户注册量大,互动性强。统计显示,新浪微博注册量已占全国微博总量的87.67%[5]。因而有助于相关统计研究的误差概率较小,便于把握总体情况。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使用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高校微博的“使用天数”“关注量”“粉丝量”“发布时间”“微博量”“原创率”“语言模式”等维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对高校微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项指标,以此得出科学结论。

三、基于12个样本案例的调查

(一)高校微博总体情况分析

摸清高校如何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对高校微博的形态和特征有大致的把握。根据新浪微博平台对浙江高校微博影响力的统计分析,选取了浙江省内关注度较高的12所高校的官方微博为研究样本。具体包括本科院校官方微博和高职院校官方微博两大类,通过数据综合,得出12个样本微博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微博相关信息统计

注:,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31日24时。

由上表可见12个样本微博在使用天数、关注量及粉丝量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首先,从使用天数看,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共12个样本微博的平均使用天数为935天和597天,即在微博应用上普通本科院校总体上要长于高职院校。其中浙江大学官方微博使用时间达到1 299天,于2010年便已开启账号,其余账号最短也在400多天以上,而高职院校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官方微博为1 067天,最短的只有260天。可见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普通本科院校的参与积极性要强于高职院校,在利用微博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中走在了时代前列。

其次,从粉丝量和关注量看,12个样本微博也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普通本科院校的粉丝数量要高于高职院校,浙江大学的官方微博位列榜首,远远高出其他微博账号,可见其人气指数相对较高。其余本科院校均在万人以上。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微博的粉丝数量要“寒碜”许多,显然与其院校本身的办学规模和发展实力分不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数量相对庞大且在校时间较高职院校学生更长,因而其微博的学生粉丝相对较多。不可忽视的是高职院校微博的关注量却超过了本科院校,其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官方微博关注量分别达到1 288和1 006个单位。这说明高职院校微博的互动性要强于本科院校,其在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最后,从高校微博信息发布量看,在区间范围内12个样本总共发布信息14 185条,平均发布信息1 182条,其中在平均量之上的有浙江工商大学官方微博、宁波诺丁汉大学官方微博、浙江师范大学官方微博、浙江大学官方微博和浙江理工大学官方微博,高职院校发博量普遍不高。浙江工商大学官方微博以日均9.06条的信息量位居首位,其余高校微博账号都在日均3条之下。在高校微博的信息内容来源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的原创率达到94.23%,内容原创率较低的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官方微博,仅有14.42%。这些数据表明高校微博虽具有一定原创水平,但总体而言,信息发布量依然不高,高校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 高校微博发布时间分析

对发微博时间的把握是高校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由于用户自我可以主导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不同的时间段内微博用户的使用特征和微博的活跃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要发挥高校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即必须根据学生粉丝的微博使用习惯,把握最有利的内容发布、议题讨论和信息反馈时机。基于此,我们对12个样本微博的信息流动状况进行历时态的考察分析。为便于统计,我们借鉴了新浪微博平台对企业微博的统计模式,将统计中的变量分为评论率、转发率与发博比例三部分,以替代微博的评论、转发和信息发布的具体数量,从而达到对微博运行状况更为直观的分析。具体换算公式为:转发率=账号转发量/账号粉丝量,评论率=账号评论量/账号粉丝量。发博比例=特定时间发博量/发博总量[6]。信息采集以本次调研结束前2个月为限,得出具体状况如下。

周一、周二为高校微博发博的活跃期,周三、周四保持中度平衡,周五后因周末的到来活跃程度开始降低。从转发和评论的比例看,数据统计显示刚好呈反向特色。即从周一开始,评论率和转发率一直呈现递增趋势,周六为顶峰,周日开始下降且与周一基本持平。从转发率、评论率与发博比例的对比分析看,一周的前三天发博比例要高于评论率和转发率,周四后出现反超态势,到周日又实现平衡,显然与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有极大关联。高校学生因平时有课时任务而主要以线下学习为主,周末课余时间较多,参与网络讨论的机会增加。由此说明,高校要有效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握好发博和讨论时间,如适当地将信息发布往一周的后几天进行挪移,充分利用周末粉丝在线量多的优势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使用习惯形成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将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与传统媒体不同,微博信息传播速率往往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除了一周的区间节点分析,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还必须根据微博的运作特性进一步缩小时间节点,以摸清高校微博24小时内的信息流动状况。譬如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高校若要及时把握总体局势,必须争分夺秒,利用微博向学生及时传达相关信息,以确保自身在信息领域的主动地位,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有效排解危机争得黄金时间。基于此,以调查截止日为例,本文进一步统计了12个样本微博24小时内的信息流动状况。

在24小时区间内高校微博的信息流动主要有三个高峰段,分别为上午的9—11时、午后的14—16时和夜间的19—22时。在三个高峰段内,高校微博上午的信息发布比例显然要高于午后和夜间,其微博本身的转发率和评论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特性,即上午的发博比例要高于转发率和评论率,至午后则出现相反的趋势,高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状况开始活跃起来,并超过了微博的信息发布状况。可见,高校微博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一天的区间范围内必须把控好具体的运作时间段,适当强化午后的评论和回馈工作,做好与学生群体的信息互动,及时解答疑惑和相关诉求,绝不拖延和耽误最佳时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7]。

(三) 高校微博的内容分析

高校微博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本质上是与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沟通的公共空间。对此,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曾指出,在公共空间中,“公民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8]。可见,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高校微博可谓开启了一个平等的信息交互渠道,为大学生群体平等、自觉和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由表达自身的观点并参与有关思想政治领域的议题讨论提供了空间,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间性发展有积极意义。这也决定了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微博信息内容的甄别和归纳工作,以实现其积极效应的不断扩大。通过对12所高校官方微博信息内容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方针政策、时政新闻、校园新闻、思想交流、招生宣传、社团活动等方面。

当下引起大学生思想困惑的因素很多,牵涉到国家政策层面,牵涉到院校的发展、就业以及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以上内容主题无论是国家方针政策还是时政新闻、院校新闻,抑或是招生,均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实践中,一些高校利用微博将国家时政新闻、本校的发展动态、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师生交流等信息及时公开,便于学校及时获取信息,了解院校发展动态,且已达到正面传播的效益,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积极意义。师生之间的思想与信息交流也占据一定比例,作为高校利用微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较高的数据显示其重要性目前已引起一些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也利用微博及时公布各类学生社团的获得状况,以利于学生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达到提升活动参与度的目标。此外,个别高校还通过微博发挥娱乐和情感沟通功能,发布一些相关的幽默和娱乐资讯,在营造自身良好形象的基础上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目的。

(四) 高校微博的语言特征分析

通过对12个样本考察分析,发现高校微博在语言应用上,传统的官方话语模式仍然构成其信息传播的主流,这类语言往往公正客观、言简意赅,体现了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和权威色彩。同时,受到现代多元文化,尤其是各类娱乐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冲击,高校微博中的各类娱乐化和非主流化的语言开始出现,传统的官方话语表达模式受到冲击。这类语言如“淘宝体”“咆哮体”“私奔体”等在学生中间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要么含情脉脉表达某类观点,以营造出和谐温馨的网络氛围,如12个微博中多次出现的“亲……”“淡定”“给力”等非主流术语;要么干脆以各类表情符号和图片作辅助,并配以网络流行语言进行意见表达,如浙江工商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官方微博中曾经出现的“你懂得……”“神马都是浮云”等语言文字。这些非主流语言在高校微博中的出现受到学生粉丝的追捧,合理应用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积极意义。

四、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

由上可见,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通过高校微博的发布,一些高校意识到了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尤其像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官方微博,其粉丝量达到20万人以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积聚效应和学生群体的互动效应,为大学生群体进行答疑解惑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调查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1)高校微博的总体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其他领域的微博,如名人微博、娱乐微博相比,高校微博的影响力要低很多。在已有的样本案例中,有部分虽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大部分只在万人左右,与一些名人微博上千万的粉丝群体相比,显得弱小和冷清。因此,要提升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必须把提升微博本身的影响力摆在首位。(2)信息传播缺乏足够的互动和沟通。与门户网站的页面信息传播不同,微博本质上是来自媒体工具,信息互动是其根本特色,也是其价值所在。然而纵观12个样本微博,粉丝关注量普遍较低,平均在420个单位左右,最少的只有72个,说明高校微博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信息发布的层次上,与大学生的思想沟通和信息交流相对不足。(3)微博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分析12个样本微博,大多数微博在过去的时间内处于积极活跃姿态,但也有部分微博在信息传播上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要么一日内更新数条信息,要么多日没有信息发布。在语言运用上也存在对非主流语言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导致相关信息出现权威性不足的窘况。

(二)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高校要更加有效地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着力提升高校微博的影响力。高校要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推进作用,应高度重视对信息内容的甄别工作,既要杜绝随意粘贴其他网络媒体信息的简单做法,也不能随意篡改信息,以维护信息的权威性,同时要积极做好与大学生的思想交流与信息互动工作,使高校微博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实现在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基础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的双赢。(2)根据议题特征合理应用微博语言。高校微博要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改变自身的文风,这是必然的。但语言应用绝不是一味追求时髦或迎合学生,而应根据议题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使用。如对重要信息应坚持官方话语模式,以确保权威性,同学生群体的思想交流则应积极放下姿态,使用各类大学生更易接受的非主流语言,以确保信息传播的有效性。(3)合理分配信息发布时间。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微博使用习惯和参与特征,有针对性地挑战高校微博的信息发布时间,实现高校微博与大学生群体的有效对接,达到强化沟通的目的。(4)培养管理团队。微博作为当下“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9],其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高校应把做好微博的管理和运作摆在突出位置,培养一支专业管理团队,确保高校微博的有效运转;在实践中做好对网络信息专业人才的选用工作,通过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对微博的管理技巧和操作水平,在提升微博影响力的过程中,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起到推进作用。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2] 朱保举.高校微博:这个可以有[N].中国青年报,2012-02-23.

[3] 郑洁,付有.微博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2-67.

[4] 董兴彬,吴满意.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问题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2-77.

[5] DICC数据互联网中心.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ED/OL].(2012-09-20).http://www.dcci.com.cn/media/images/20120920.

[6] 新浪微博商务部企业研究小组.企业微博发布时间规律研究[ED/OL]. (2011-06-10).http://www.yixieshi.com/pd/7670.Html.

[7] 王刚.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7-162.

[8]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25.

[9] 胡洪彬.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地方政府官方微博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电子政务,2013(12):54-63.

(责任编辑:张 杰)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Colleges of Using Micro-blog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s Twelve “College Blogs” as an Example

WU Lingling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China)

The micro-blog is an important wind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welve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official micro-blog, it is found that the use of micro-blog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actively carry ou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 the Weib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tudents, and construct a micro-blog management team, promote the micro-blog to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raising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official micro-blog; characteristics; problem; improvement strategy

2014-06-01

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与改进策略研究”(Y201432938)

吴玲玲(1986-),女,江苏南通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4-0297(2015)01-0115-04

猜你喜欢
利用微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