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3 3例婴幼儿A B O血型I g M抗体回顾性分析

2015-06-05 08:39徐秀云周根水童小燕刘昕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血型A型抗原

徐秀云,周根水,童小燕,刘昕

(江西省儿童医院输血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保证婴幼儿输血安全的前提和保障,传统观点认为婴幼儿尚未产生IgM抗体,其ABO血型鉴定只需进行正定型检测。为了探索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产生的趋势及规律,笔者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婴幼儿血样标本1733例进行ABO血型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A、B、O三种血型住院婴幼儿血样标本 (排除AB型患儿),共计1733例,年龄为1天~1岁之间。其中男性927例,女性806例;A型630例,B型500例,O型603例。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分为3个组:新生儿组(28天内)、婴儿大于28天小于6个月组、婴儿大于6个月小于12月。

1.2 试剂来源 单克隆抗A、抗B标准血清和4%标准A型、B型和O型红细胞悬液,均由上海血液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实验方法 ABO血型鉴定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均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盒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操作[1]。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两组间抗体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1733例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检测,将其分为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别统计每个年龄组各种血型(A、B、O)检出IgM 抗体的频率(即检出抗体人数与检测总人数之比)。同时进行组别间的统计学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ABO血型系统的A、B抗原实际上是镶嵌在红细胞膜中蛋白质上结合的突出于细胞膜外的高度分支的糖链结构。A型特异性抗原即其糖类决定族是N-乙酰氨基半乳糖,B型特异性抗原的糖类决定族是D-半乳糖[2]。ABO血型抗体在未经免疫刺激(输血或妊娠)的健康人群体内主要以IgM性质为主,该类ABO抗体是人体天然免疫发挥效应的产物。Springer GF[3-5]、Irei T[6]等研究者的实验结果表明ABO血型IgM抗体产生的原因与免疫机制在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如不少细菌膜表面的糖类分子与人类ABO血型抗原存在相同或相似结构,人体的部分天然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微生物的这类糖类抗原,被并活化后产生了IgM类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微生物的相应糖类抗原反应外,还可以凝集人类A、B抗原,并在实验室中被检测到称之为抗A、抗B抗体。举例来说,大肠杆菌O86进入A型人体内,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菌体O抗原即(细胞壁脂多糖)经过加工处理,其中与自身红细胞A抗原相同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被免疫忽视,“异己”的B物质(D-半乳糖或类似物)被识别,并以“非T细胞依赖抗原”(T1-2)形式提呈给执行固有免疫的B1细胞,B1细胞活化后在较短时间内(48h)就产生了IgM抗B抗体。由于人体在自然环境中是持续暴露接触各类细菌的,使得这种B1细胞持续产生IgM抗体,并使其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表1 1733例婴幼儿ABO血型血清抗体盐水法检测结果

传统观点认为,婴幼儿出生后因其ABO抗体产生不足或不产生,只需进行ABO血型正定型检测。但据文献报道,婴幼儿血清中ABO血型IgM抗体在出生时就开始合成、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合成量也逐渐增多[7,8]。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婴幼儿血清中已经产生了较强的IgM类抗A、抗B抗体,这对于我们正确鉴定婴幼儿ABO血型以保障患儿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产生趋势及规律,笔者认为对婴幼儿血型鉴定回顾性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1)1组 (新生儿组)与2组(6月内)产生抗体无显著性差异;(2)3组(6~12月)产生抗体率明显高于前两组接近成人水平。首先,与已报道文献相比,本次调查的新生儿组的抗体产生率偏高[9,10]。这是因为我院开展新生儿溶血病检测较早,周边地区疑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例大多转诊至我院,使得新生儿组标本中有一部分是ABO溶血病例,由于这部分病例受到来自母体IgG抗A、抗B的影响,且IgG抗体半衰期为23d左右[11],这增加了新生儿组抗体产生率的权重,比其他文献报道的数据偏高。其次,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可能处于户外活动增加、添加辅食、食物多样性的阶段,加大了婴幼儿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菌群的几率,大大提高了其产生IgM抗体的几率,使得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抗体产生率高达96.5%,接近成人水平。因此,可以认为 ABO血型IgM抗体生成的数量和效价是随时间呈递增的趋势[12,13],尤其是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IgM 抗体有显著的增加,其血清中的ABO血型IgM抗体逐步达到了盐水法检测的阈值。对于尚未产生相应抗体的婴幼儿,若在ABO正定型中尚存不确定时,可以考虑采用更为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14]。

综上所述,业内规定6个月以内近几年来婴幼儿可以不做反定型,可以理解为6个月以内婴幼儿正反相符率不高,只有不到60%,而6个月以后则接近成人水平,高达96%。将界限定在6个月有一定的合理性。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数据分组,看IgM抗体产生率与月龄之间是否还有其他规律,这将进一步明确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必要性,也将有助于正确鉴定婴幼儿ABO血型,从而确保婴幼儿临床输血的安全和提高婴幼儿临床输血的疗效。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46-249.

[2]杰夫·丹尼尔.人类血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16.

[3]Springer GF,Horton RE,Forbes M.Origin of antihuman blood group B agglutinins in germfree chicks[J].Ann NY Acad Sci,1959,78:272-275.

[4]Springer GF,Horton RE,Forbes M.Origin of antihuman blood group B agglutinins in white Leghorn chicks[J].J Exp Med,1959,110(2):221-244.

[5]Springer GF,Horton RE.Blood group isoantibody stimulation in man by feeding blood group-active bacteria[J].J Clin Invest,1969,48(7):1280-1291.

[6]Irei T,Ohdan H,Zhou W,et al.The persistent elimination of B cells responding to blood group A carbohydrates by synthetic group A carbohydrates and B-1 cell differentiation blockade:novel concept in preventing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in ABO-incompatible transplantation[J].Blood,2007,110(13):4567-4575.

[7]马曙轩,徐樨巍,宋文琪,等.276例6月龄以下婴儿ABO血型IgM抗体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4):919-921.

[8]马曙轩.婴幼儿ABO血型IgM抗-A、抗-B产生及效价分布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09-110.

[9]沈健,陈秉宇.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2):65-68.

[10]符小玲.198例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分析 [J].海南医学,2010,21(21):113-115.

[11]高晓明.免疫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8.[12]沈健.162例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回顾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19(12):2959-2960.

[13]农荣欣.新生儿ABO血型鉴定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62-463.

[14]Roback JD,Barclay S,Hillyer CD.An automatable format for accurate immunohematology testing by flow cytometry[J].Transfusion,2003,43(7):918.

猜你喜欢
血型A型抗原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DF100A型发射机马达电源板改进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