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结果分析

2015-06-05 08:39袁招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血脂检验

袁招红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赣州3410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达国家发病率达5%~10%,我国目前调查约为2%左右,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糖尿病与精神医学的关系,无论在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精神症状的产生、预防治疗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1]。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脂代谢功能紊乱,现就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3例为研究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71例,年龄18~73岁,平均45.16岁,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10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68例,年龄22~70岁,平均48.01岁。研究组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精神疾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类型:精神分裂症101例占82.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3例占10.6%,躁狂症6例占4.88%,双相障碍3例占3.23%。

1.2 方法

1.2.1 血样采集方法 受试者在血脂检验前1周保持个人生活习惯,禁止服用影响血脂的药物,禁食12h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4ml静脉血于干燥试管中,及时分离血清,3h内完成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验。

1.2.2 检测方法 检验使用仪器为深圳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TC采用总胆固醇试剂盒(CHOD-POD酶法)检测、TG采用甘油三酯试剂盒(GPO-POD)检测、HDL-C和LDL-C采用直接法检测。

1.3 血脂异常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中血脂异常标准:TC≥6.22mmol/L,TG≥2.26mmol/L,HDL-L≥1.55mmol/L,LDL-L≥4.14mmol/L,这四项中有一项异常即为血脂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TG、HDL-C、LDL-C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T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123例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者90例,占73.17%,健康对照组血脂异常42例占39.62%,经卡方检验两组血脂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4,P<0.01)。

表1 两组血脂检验结果比较(s,mmol/L)

表1 两组血脂检验结果比较(s,mmol/L)

注:-表示无数据。

组别 例数 TC TG HDL-C LDL-C研究组对照组123 106 t P--4.85±1.26 4.93±1.18 0.50>0.05 1.82±1.35 1.26±0.84-3.72<0.01 1.06±0.35 1.30±0.32 5.54<0.01 3.12±1.16 2.31±0.68-6.30<0.01

3 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以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本研究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为73.17%,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与麦兰花[4]等报道的相近。本组统计资料中精神疾病分类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占82.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位居第二占10.6%。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增加高血脂和糖尿病的风险,特别是应用氯氮平,奥氮平患者[5]。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TG、HDL-C、LDL-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G、LDL-C明显升高,而HDL-C降低;两组血脂检测结果中TC无显著性意义,但是TG、HDL-C、LDL-C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伴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高血脂可导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增高等,造成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黏度增高,过缓的血流作用于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并渗入到内皮下间隙,成为含大量脂质的巨噬细胞或泡沫细胞[6-8]。由于TG升高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在临床用药中需注意采取相应措施,如定期复查血脂水平,低脂饮食,加强锻炼,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等[9],以便早期发现,干预和治疗糖脂代谢性疾病。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低HDL-C水平是临床上冠心病的先兆,并且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据报道,血脂的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参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10]。临床资料表明,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家族史者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史等潜在诱发因素者均为血脂检验重点检查人群[11]。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动脉血管壁内胆固醇脂大量堆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及管控狭窄[12]。有文献报道[13-15],血脂增高会增加血液黏滞度,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脂蛋白增高可竞争性抑制纤溶酶活性,最终都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凝血和血栓形成,肾脏缺血、缺氧、微血管受损,导致和加重肾脏损害。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应及早监测患者的血脂含量,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2.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导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3]张向荣,张志珺,姚志剑,等.抗精神病药治疗急性期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代谢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2004,30(4):271-274.

[4]麦兰花,蔡教壁.抗精神病药治疗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0-131.

[5]Ananth J,Parameswaran S,Gunatilake S.Side effects of atyicalantipsychotic drugs[J].Curr Pharm Des,2004,10(18):2219-2229.

[6]陈家坚,叶余辉,梁亮.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2009,11(1):22-23.

[7]郑文锦.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及其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0):1619-1620.

[8]宋柯瑶.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及血脂检测的相关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04-1105.

[9]吕建宝,杨旭,加春彦,等.利陪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5):345.

[10]张建国,张华,张敏,等.糖尿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25-126.

[11]史玲玲,李灵绪.超敏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06):673-674.

[12]韩景银,杨文东.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34-35.

[13]Jha P,Das BK,Shrestha S,et al.Glycemic status,lipid profile and proteinuria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J Nepal Med Assoc,2010,49(178):143-146.

[14]Vidotti DB,Casarini DE,Cristovam PC,et al.High glucose concentration stimulates intracellular rennin activity and angiotensinⅡgeneration in rat mesangial cells[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4,286(6):F1039-F1045.

[15]Zhang Z,Yuan W,Sun L,et al.1,25-Dihydroxy vitamin D3 targeting of NF-kappa B suppresses high glucose-indused MCP-1 expression in mesangial cells[J].Kidney Int,2007,72(2):193-201.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血脂检验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你了解“血脂”吗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