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腔内放疗合并局部真菌阴道感染分析

2015-06-05 08:39王冰郎梅春雷红梅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氟康唑念珠菌分泌物

王冰,郎梅春,雷红梅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1、妇产科;2、检验科,江西 九江332000)

随着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多,妇产科侵袭性操作也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真菌耐药现象已日趋严重。宫颈癌患者实施腔内后装放疗后患者出现免疫力下降以及肿瘤坏死组织脱落、出血等情况,均大大增加了患者并发局部感染的风险[1]。因此对此类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妇科宫颈癌患者实施腔内后装放疗期间出现局部感染病例695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经培养所分离的真菌。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先用0.5%碘伏常规消毒外阴,用阴道窥阴器充分暴露子宫颈部,用无菌长柄棉签至阴道后穹窿处转动1周,然后将标本置于无菌试管中,棉签柄污染部分弃去,立即送检。

1.2.2 真菌培养 临床标本直接接种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普通35℃孵箱孵育,24h后,根据平板上菌落的颜色判断念珠菌种类,绿色为白念珠菌,紫色为光滑念珠菌,粉红色为克柔念珠菌,蓝灰色为热带念珠菌。若培养基24h无霉菌生长,则继续孵育24h,仍未生长,为阴性。(注:热带念珠菌显色鉴定为48h)

1.2.3真菌药敏试验 酵母样真菌快速显色药敏(FUNGUS-7)试剂由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FUNGUS-7药敏MIC测定试验条由8对小孔组成,其最后一对小孔中不含任何抗生素,作为对照孔。另7个小孔中含有7种高低浓度的抗生素,将接种酵母菌的培养基加入小孔中,35℃孵育24h,滴加显色剂,肉眼观察结果,耐药孔为淡蓝色或无色,敏感孔为红色或淡红色。其中药物有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 B(AMB)、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益康唑(ECO)、氟康唑(FCZ)、伊曲康唑(ITR)7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2 结果

2.1 真菌种类分布 本组695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共检出真菌89株,真菌分离率为12.8%。主要真菌分布为白念珠菌62株,占69.7%;光滑念珠菌12株,占13.5%;热带念珠菌9株,占10.1%;克柔念珠菌4株,占4.5%;其它真菌2株,占2.2%。

2.2 真菌的耐药率分析 分离的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耐药率较低,而对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4种常见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见表1。

表1 4种常见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

3 讨论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黏膜处,多为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阴道局部环境改变,念珠菌会大量繁殖,造成机会性感染,并引起临床症状,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约75%妇女一生至少患过一次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40.0%~50.0%经历过一次复发[3]。多项研究表明[4.5],真菌引起的女性生殖道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阴道中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异常宿主如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还有一些外来因素,如阴超、内窥镜等阴道检查,以及各种阴道侵袭性治疗等因素导致真菌的感染。同时,抗真菌药物的反复长期治疗和预防导致耐药株的产生[6],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

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因放射性损伤、阴道自洁及防御功能的下降等诸多因素易导致阴道内菌群改变,破坏了阴道内环境;同时,腔内后装放疗后机体免疫力下降,肿瘤坏死组织脱落、出血,增加了感染机会[7]。本组695例宫颈癌患者腔内放疗合并局部感染阴道分泌物共培养出89株真菌,真菌分离率为12.8%。比相关文献[8]报道的4.71%高,这可能与病例采集时间、标本病原学检测目的不同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宫颈癌腔内放疗合并局部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主要以白念珠菌为主,占69.7%,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5,9,10]。真菌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耐药率较低,尤其两性霉素B对所有念珠菌敏感性最好,耐药率小于5%,与文献报道一致[6,11];而对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值得一提的是,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存在固有敏感性低的现象[12],所以本组资料显示的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较高。这可能与临床抗真菌药物治疗使用的频率增多,导致药物作用于念珠菌的药物靶酶改变、药物与菌株的亲和力下降以及念珠菌对药物的外排增多密切相关,从而表现为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13],此情况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对宫颈癌患者实施腔内后装放疗期间出现局部感染的病例在实施经验治疗前应采集阴道分泌物送细菌学检验,同时,临床医生对真菌感染及耐药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与微生物实验室之间的沟通,重视病原学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以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耐药率[14,15],避免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陈华江,陈维军.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3,32(25):194-197.

[2]刘志贤,李剑鸿.外阴阴道念珠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2039-2042.

[3]丰有吉,沈铿,马丁,等.妇产科学[M].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0,:271-273.

[4]Leonde M,Jacober SJ,Sobel JD,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vaginal candida colonization in women with type land type 2 diabeters[J].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02,2:1-6.

[5]段达荣,王伟平,汪俊.女性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4014-4015.

[6]朱剑霞,林晓晖,韩泽平,等.广州市番禺区阴道分泌物的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56-57.

[7]王小林,李胡斌,陈秀平,等.宫颈癌患者腔内后装放疗后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学调查与药敏分析 [J].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9,21(7)766.

[8]郎梅春,王冰,李秋华.100例宫颈癌患者腔内放疗合并局部感染的临床病原菌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04):336-339.

[9]谭正方.137例阴道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9-30.

[10]李全亭,王力学.296株酵母样真菌医院感染分布和耐药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880-2881.

[11]徐叶红.阴道感染酵母样真菌大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503.

[12]周庭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

[13]戴美芝,周建光,谭科军,等.女性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及药物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03):650-651.

[14]曹岩,沙春磊,卢晟晔,等.阴道分泌物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蛋白酶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82-2385.

[15]李春红.50例医院获得性外阴道真菌感染分析及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87.

猜你喜欢
氟康唑念珠菌分泌物
鸡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比较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