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也能负重托

2015-06-06 20:45张佳蕊
关键词:编导理想现实

张佳蕊

当北京市委组织部拍摄的专题片《敢担正义 可堪重托》(以下简称《重托》)的最后一帧画面在荧屏上定格时,我的心却还沉浸在叶衍艳的世界里不舍自拔。一个80后女检察官,她柔弱的肩膀是如何承载起事业的重担?她少时的梦想遭遇现实的苦涩后又是如何坦然地接受?她炽热的心灵又是如何坚毅地面对不法行为滋生的罪恶? 种种反差,让俗世中久已看惯喧嚣和浮华的我们很难去想象。然而,《重托》却用独特的“反差”式塑造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敢担正义、可堪重托”的女检察官形象,从而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窦。

刚与柔:女人与事业的博弈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当然这话未免失于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承担着更多家庭责任的女人,在事业上面对的常常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女人天生柔弱,而干事业需要刚强。刚与柔并不是绝对对立,但却充满了博弈,因此让很多女人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然而《重托》一片通过运动镜头和特写等镜头语言的运用,生动地展示了叶衍艳虽身为女人,却在事业上取得了让男人也要敬佩的成绩;她的身上,写满了“刚”。

《重托》的编导经常通过不断移动的镜头来跟拍叶衍艳,从而传递出了“她时刻奔波”的含义。如为了调取某起经济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证据,夏日炎炎,她开始了紧张的走访调查。此时摄像机就仿佛她的影子,忠实地记录了她奔忙的身影。只见她站在某公司门口,向职员们认真询问,又见她来到嫌疑人家门口,隔着紧闭的大门耐心说服……画面中的她急匆匆的脚步、焦急的神情,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她开展工作的不易。这种用“运动的镜头”来表现“运动的人物”的手法,既增添了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又渲染出叶衍艳的忙碌,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特写等细节刻画手段,也对描写叶衍艳大有帮助。如昏暗的灯光下,叶衍艳正在伏案整理案卷,眉头紧锁、面容憔悴,快速地敲击着键盘。沉浸在工作中的她,身上没有一丝一毫女性的娇柔。此时镜头一摇,定格在了墙上的时钟:已经是凌晨一点了。这个特写画面自然让观众展开了联想:这么晚了,像她一样的年轻女子会做些什么呢,也许是躺在温暖的床上甜蜜酣睡,也许是捧着零食看偶像剧,也许正在浏览网上购物商城,也许正在夜店里狂欢……总之,这个时刻更多的人都在享受生活。然而,她却放弃了享受,为了事业透支着精力。这正是编导最想要告诉我们的——女人固然天性柔弱,但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须坚强!如何取舍女人的柔和干事业的刚?叶衍艳用行动回答得掷地有声。

虚与实:理想与现实的选择

正如马丁·路德·金曾说过的:每个人都有梦想。尤其是风华正茂之时,理想更是璀璨如夜空中的繁星、美丽若雨后的彩虹。但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时,该如何选择呢?《重托》一片运用画面闪回和主人公自述的镜头语言,揭示出了叶衍艳的非常选择。

画面闪回这一手法可以让观众通过讲述过去的叙事片段引发深层思考。而《重托》的编导正是运用这一手段,来引起观众对叶衍艳关于理想与现实如何选择的深度思考。在片子开始部分,曾经出现了叶衍艳大学时代的照片,随后是灯红酒绿的都市场景。解说此时告诉我们:当临近毕业时,同学们包括叶衍艳共同的理想就是以后要过上有房有车的“高端生活”。然而毕业后当上了检察官的她,靠着微薄的工资已经很难过上曾经梦想中的生活了。清贫,是她真实的写照,虽然她后来完全可以去谋求薪水更高的职业,但她却执着地坚持着理想。此时,当那张大学时代的照片和灯红酒绿的画面再次呈现于观众面前,人们对叶衍艳为这次职业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对她坚守理想的精神有了更深切的敬佩。

主人公自述的制片手法,往往是人物吐露心声的最佳途径。关于理想与现实的选择,在片中,叶衍艳面对着镜头,微笑着说:“当年的梦想,到今天已经不见踪影。”“这期间,也有同学说我太穷了,愿意帮我到大公司去上班,可我放不下这份工作,拒绝了。”“不管有过什么理想,但我还是喜欢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话很朴实,却将我们的心压得沉甸甸的,不禁会去想:这样的选择是否值得?然而看到她讲这些话时眼里饱含的真诚,我们似乎又一下子读懂了她:在她看来,理想是“虚”的,现实才是“实”的;她之所以坚持自己的选择,其实更证明了她对检察事业的这份热爱,因此才会毫无怨言地埋头于岗位,默默地付出。这种通过主人公自述将理想与现实之间虚实对比的辩证关系进行阐释的表现手法,充分地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露给了观众。

冰与火:冷面和热心的共存

在常人的印象里,检察官应该是表情严肃、神态庄严,尤其像叶衍艳这样的公诉人,专门负责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那更应该是一脸冰霜了。正像巴尔扎克曾说过的那样:“法律总是面无表情的。”这才合乎我们通常的想象。然而,叶衍艳却跳出了这一想象,虽然在面对犯罪嫌疑人时,她始终义正辞严,然而片子更多的画面,却为我们介绍出了一个“热心肠”的她。如何让这“冷面”和“热心”合理地共存于叶衍艳身上呢?编导运用了同期采访关系人和解说音相结合的手法,让冰与火成功地共存了。

对主人公身边关系人进行同期采访,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人物,从而展示出人物隐藏于职业面孔下的“另一面”。如片中有她帮助过的群众的陈述:“小叶姑娘可热心了,明明这事不归她管,她还是忙前跑后的,最后帮我解决了。”有她同事的讲述:“(她)一开庭,就板着脸,眼睛都瞪圆了;但在庭下,她总是笑,谁有啥事,她都主动帮忙。”有她领导的评价:“小叶在工作时很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证据,更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生活中她嘻嘻哈哈的,像个大孩子。”……这些对关系人的采访,为我们揭示出了叶衍艳在工作中的“冰”与“火”,由此冰与火的共存显得合情又合理。

当画面难以表现人物全貌时,解说音就成了勾勒人物性格的替补手段。《重托》运用了相当比例的解说,来描述叶衍艳身上的“冰”与“火”。如:“叶衍艳在法庭上是这样,然而,生活中的她,却不是如此了。”“爱说爱笑的她,也热爱着生活;但就因为热爱生活,当走上庄严的法庭,她更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来守护正义与公平。”……通过解说音的讲述,直截了当地就将她的“冷面”和“热心”凸显出来,让观众清晰认识到这种性格反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重托》的编导在刻画叶衍艳的人物特点时,有意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来营造与观众常规思维相悖的“反差”,并且就在解释这种“反差”的叙述中,成功地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差”式角色塑造,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激发了观众内心最真实的感动和最深刻的思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导理想现实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