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后14例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5-06-08 11:28盛银行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胆漏非手术治疗引流术

盛银行*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肝胆是人体重要器官,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变部位。我国肝胆外科疾病患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目前,针对肝胆外科疾病,通常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目前,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在肝胆外科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果手术操作不当,术中常会伴有出血现象,术后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胆漏就是其中之一,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胆漏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相应防治措施。本文选择我院近3年来肝胆外科术后14例胆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近3年来肝胆外科术后14例胆漏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胆漏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1.6岁。所有患者均行肝胆外科手术,且符合相关手术治疗标准。患者术后发生胆漏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痛,患者腹腔内引流管中引出多余胆汁,经过相应影像学检查、穿刺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证实为胆漏,符合胆漏并发症相关诊断标准,临床发现患者产生胆漏时间为 2~7 d。

1.2 胆漏治疗方法:若患者术后出现胆漏等临床并发症状,医护人员应及时认真分析出现胆漏的主要原因,基本确定原因后,针对情况较轻患者,首先对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方法,可在B超等先进仪器引导下行置管引流,取患者右侧半卧位,引流过程要时刻注意 “T”管引流速度,保持引流畅通,并保证腹腔管引流畅通无阻;根据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水分、电解质以及营养补充,并相应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进一步感染;若患者病情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则采取手术治疗,并重新放置“T”管进行引流。

1.3 指标评价:胆漏临床治疗效果评判标准:①治愈:腹膜炎等临床症状消失,引流管内无胆汁排出,且相关检查将胆漏症状排除;②无效:腹膜炎等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引流管内仍然有胆汁排出。

1.4 统计学方法:将实验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胆漏原因:根据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胆漏并发症主要原因:①手术部位分析。14例胆漏患者中胆部操作11例,肝部操作3例,其中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例;②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引起胆漏12例,其中T管放置(或拔除)8例,钛夹钳夹不全2例、结扎线滑脱2例;客观原因引起的胆漏3例,其中局部粘连导致解剖不清1例,创面感染1例,患者体质和其他疾病因素1例;③年龄原因。50岁以上胆漏患者共11例,50岁以下胆漏患者共3例。

2.2 临床干预效果:患者在发生胆漏并发症后,我科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非手术(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14例胆漏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患者治愈时间不尽相同,其中非手术治疗13例患者中,10 d内治愈8例(57.2%),15 d内治愈4例(28.6%),20 d治愈者1例(7.1%);另外1例(7.1%)手术治疗患者15 d后康复出院,结果详见表1。

表1 14例胆漏患者治愈情况[n(%)]

3 讨 论

肝胆是人体重要器官,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变部位。我国肝胆外科疾病患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给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目前,针对肝胆外科疾病,通常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肝胆外科疾病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是现阶段两种主要手术方法,在肝胆外科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果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胆漏就是其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扰。若手术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胆漏状况,一定程度上会延误患者治疗时机[2]。胆漏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膜炎,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并且常伴随感染现象[3]。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多余胆汁可能引起患者局部发生感染,严重时导致患者脏器衰竭。

肝胆外科手术过程中,任何不良因素都可能引致患者胆道出现损伤,进而引发胆漏[4]。通过本组14例胆漏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显示出肝胆外科术后产生胆漏主要原因有:①手术部位。14例胆漏患者中胆部操作11例,肝部操作3例。其中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例。说明多种肝胆外科手术是引起胆漏的主要原因,胆漏也成为术后最为常见并发症;②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引起胆漏12例,其中T管放置(或拔除)8例,钛夹钳夹不全2例、结扎线滑脱2例。若“T”管放置不恰当,则容易导致患者胆管发生梗阻,使得胆管内压上升。提示临床手术医师在行手术时,要注意T管放置位置,避免结扎线脱落,并充分防止损伤患者胆道。针对已出现胆漏,要做到预防感染,并及时进行处理;③客观原因。由客观原因引起的胆漏共有3例,其中局部粘连导致解剖不清1例,创面感染1例,患者体质和其他疾病因素1例。④50岁以上胆漏患者共11例(78.6%),50岁以下胆漏患者共3例。说明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基础病等原因,容易发生胆漏,须得到充分重视。

患者发生胆漏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通常情况下,若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可采取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以及营养支持等。通过合理治疗,多数患者治疗20 d左右均能治愈出院,本组13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充分验证这一结论。同时,胆漏引流量是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指标之一,若患者胆漏流量≥300 mL/d,应考虑胆总管严重损伤,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方法。

[1] 朱卫文.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0):127-128.

[2] 郑璐,梁平,李靖,等.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6(3):205-206.

[3] 何峰,杨海超,彭永燕,等.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3,9(12):39-41.

[4] 何海山,罗成,付小兰.胆道术后胆漏原因与治疗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2,10(15):154-155.

猜你喜欢
胆漏非手术治疗引流术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