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交联体系硫化CM橡胶的研究

2015-06-09 03:26方文超宋永海阴其文吴新民宋秋生
弹性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交联密度胶料交联剂

方文超,吴 凡,宋永海,阴其文,吴新民,宋秋生*

(1.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22)

氯化聚乙烯橡胶(CM)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特种橡胶,在阻燃耐油胶管胶带、防水卷材、电线电缆等方面应用广泛[1-2]。由于CM的分子结构饱和并含有大量的氯原子,常采用过氧化物类、硫脲类、噻二唑衍生物等进行交联[3-5]。由于过氧化物具有硫化速度快、硫化剂工业化程度高、硫化胶性能好等优点,成为CM最主要的交联体系[6-7],其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是CM胶料配方中最常用的过氧化物硫化剂[8]。近年来,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PB)和2,5-二甲基-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BPMH)等过氧化物在CM弹性体加工中的应用逐渐引起关注[9]。本文以硫化仪为研究手段,选择DCP、BIPB和DBPMH为硫化剂,并与助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三烯丙基氰脲酸酯(TAC)、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等组成硫化体系,以白炭黑、轻质碳酸钙、滑石粉、氢氧化镁等作为无机填料,重点对硫化体系中各组分对CM硫化特性及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力图为优化CM硫化体系提供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CM:氯质量分数为35%,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氧化镁、硬脂酸铅、甲苯:化学纯试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DCP、BIPB、DBPMH、TAIC、TAC、TMPTMA:工业品,安徽安邦化工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炭黑N330、白炭黑、轻质碳酸钙、滑石粉、氢氧化镁均为市售工业品。

1.2 仪器设备

双辊炼胶机:广东省湛江机械厂;平板硫化机:上海橡胶机械一厂;CMT40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深圳市新三思计量技术有限公司;LX-AX型邵尔A型硬度计:江都市明珠试验机械厂;MDR-2000E型橡胶硫化仪:无锡市蠡园电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1.3 试样制备

将开炼机双辊温度调到50 ℃,转子的转速比为1∶1.4,投入CM粉末,待其包辊并薄通3遍后,加入其它组分;混炼均匀后,加入过氧化物交联剂;再次翻炼薄通5遍,放大辊距,下片,备用。实验配方如表1和表2所示。

混炼胶经返炼后,再用平板硫化机硫化试样,硫化条件为160 ℃、170 ℃、180 ℃,15 MPa×(t90+2 min)。硫化试样在室温下静置16 h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表1 CM橡胶交联体系配方1)

1) CM 100;MgO 5;硬脂酸铅 2;炭黑N330 30。

表2 无机填料的实验配方1)

1) CM 100;MgO 5;硬脂酸铅 2;炭黑N330 20;增塑剂DOP 10;BIPB 2.5;TAIC 3。

1.4 性能测试

采用无转子硫化仪测试160 ℃、170 ℃和180 ℃时胶料的焦烧时间(t10)、正硫化时间(t90)、最低转矩(ML)、最高转矩(MH)及交联速率指数(CRI)等。CRI反映硫化速度的快慢,按式(1)计算[10]。

CRI=100/(t90-t10)

(1)

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按GB/T 528—2009进行测试,拉伸速度为(500±50)mm/min;硬度按GB/T 531.1—2008进行测试。

采用平衡溶胀法测试表观交联密度,将0.5 g左右的模压硫化试样放于甲苯溶剂中,在25 ℃下溶胀40 h至平衡,达到溶胀平衡后取出,用滤纸将其擦干,称其质量为m1。按式(2)计算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Vr。

Vr=1/[1+(m1/m0-1)ρr/αρs]

(2)

式中:m0为溶胀前试样的质量,g;m1为溶胀后试样的质量,g;ρr为生胶密度,g/cm3;ρs为溶剂密度,g/cm3;α为生胶质量分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温度和过氧化物对CM硫化性能的影响

表3是不同过氧化物交联剂对CM橡胶硫化特性与性能影响的测定结果。

表3 过氧化物交联剂对CM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下,DCP交联的硫化胶的t10、t90最小,BIPB交联的硫化胶次之,DBPMH交联的硫化胶最大。不同过氧化物的CRI遵循DCP>BIPB>DBPMH的顺序。从硫化胶焦烧时间来看,不同过氧化物的硫化胶遵循DBPMH>BIPB>DCP的顺序,即使用DBPMH更有利于提高胶料加工的安全性。总体来看,DBPMH的交联速率最慢,BIPB次之,DCP最快。

不同交联剂对CM橡胶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方面,随着硫化温度的提高,各配方胶料的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且胶料的表观交联密度也呈下降趋势。说明160 ℃时各配方胶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其中,又以BIPB交联的CM胶料性能最优。综合考虑胶料的性能与生产效率,可以认为CM过氧化物适宜的硫化温度为170 ℃,且当采用BIPB为交联剂时,可获得较高的硫化速率和较好的力学性能。

2.2 BIPB用量对CM硫化性能的影响

表4是BIPB用量变化时CM胶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数据。

表4 170 ℃时BIPB用量对CM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由表4可知,随着BIPB用量提高,t90、t10逐渐减小;而CRI、MH-ML值和表观交联密度则逐渐增大。说明硫化过程中,随着BIPB用量提高,交联网络形成的速度相应上升。当BIPB用量为2.5份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邵尔A硬度都最高,表明当BIPB用量为2.5份时,硫化胶具有较好的交联效率和较佳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BIPB用量,虽然可以提高硫化速度,但不利于形成均匀网络结构,也不利于提高胶料的力学性能。

2.3 助交联剂对CM硫化性能的影响

在过氧化物交联体系中,添加活性助交联剂,是缩短过氧化物硫化胶的硫化时间,提高交联效率,改善硫化胶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11]。表5给出了不同助交联剂对CM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影响的测定结果。

表5结果表明,配比相同的胶料,助交联剂对转矩差的影响遵循TAIC>TAC>TMPTMA的顺序。而以TAIC为助交联剂时,CM橡胶的正硫化时间最短,CRI值最大,交联速率最快。含TAIC或TAC的胶料表观交联密度最高且相差不大,而含TMPTMA胶料表观交联密度最低。力学性能方面,各胶料的指标基本相近。综合考虑各交联助剂对CM胶料力学性能、交联密度和交联速率的影响,认为TAIC是CM过氧化物最佳的助交联剂。

表5 170 ℃时助交联剂种类对CM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2.4 TAIC用量对CM硫化性能的影响

表6是BIPB与TAIC组成的硫化体系,TAIC用量变化对CM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表6 170 ℃时TAIC用量对CM橡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表6结果表明,当BIPB用量一定时,随着TAIC的用量增大,胶料的t90和t10逐渐减小、CRI和MH-ML值逐渐增大,而表观交联密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当TAIC用量为3份时,橡胶的表观交联密度最高。另外,随着TAIC的用量增大,胶料的拉伸强度逐渐提高,扯断伸长率相应下降。这些结果表明,TAIC用量为3份时橡胶的交联网络已经趋于完善,继续提高TAIC用量,胶料各项指标的提升不再明显。

2.5 无机填料对CM橡胶性能的影响

图1是170 ℃时不同无机填料的CM胶料硫化曲线。表7是无机填料对CM橡胶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时间/min图1 170 ℃时不同无机填料的CM胶料硫化曲线

表7 无机填料对CM橡胶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加入无机填料后,胶料的MH会明显升高。其中,白炭黑对胶料扭矩的影响最大,而滑石粉对胶料扭矩影响最小。硫化速度方面,氢氧化镁和白炭黑对硫化速度抑制作用明显,滑石粉对橡胶硫化速度的影响最小。这是由于填料的颗粒形态和酸碱性差异所致[12]。力学性能方面,白炭黑对胶料有明显的补强作用,碳酸钙则使胶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3 结 论

(1) 在相同温度下,DCP的交联速率最快,BIPB次之,DBPMH最慢。而DBPMH的焦烧时间最长,有利于提高胶料的加工安全性。各配方胶料的力学性能和表观交联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又以BIPB交联的CM胶料性能最优。

(2) 以TAIC为助交联剂时,CM橡胶的正硫化时间最短,交联速率最快。含TAIC或TAC的胶料表观交联密度最高且相差不大,而含TMPTMA的胶料表观交联密度最低。力学性能方面,各胶料的指标基本相近。

(3) 当以BIPB和TAIC为交联体系,且其质量比为2.5/3时,硫化温度设定为170 ℃,CM橡胶有较好的交联效率、交联速率和力学性能。

(4) 加入无机填料后,胶料的MH会明显升高,胶料的硫化速度有所下降。另外,填料品种对胶料的补强作用有明显区别,其中,白炭黑对胶料的补强作用最为明显,碳酸钙则使胶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参 考 文 献:

[1] Liu Y,Wang W Y,Zhang Z X.Effects of blend ratio on rheology,morphology,mechanical and oil-resistant properties in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rubber and copolyamide blends[J].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Physics,2011,50(9):1659-1672.

[2] 赵旭涛,刘大华.合成橡胶工业手册: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栗娟,辛振祥.氯化聚乙烯硫脲硫化体系配方优化[J].合成橡胶工业,2007,30(5):358-361.

[4] 易红玲,王洪伟,张燕红,等.橡胶型CPE135B和CPE140B基本性能及硫化体系、补强体系的研究[J].弹性体,2002,12(2):39-44.

[5] 黄明璐,任朋成.噻二唑硫化体系对氯化聚乙烯橡胶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2008,8(55):487-489.

[6] 白杰,孙锦伟.新型氯化聚乙烯橡胶的应用研究[J].橡胶工业,2001,48(6):337-344.

[7] 刘梦琴,谢静,苑立强.电线电缆用CPE弹性体配方研究[J].弹性体,2005,15(2):51-54.

[8] 黄兆阁,马勇.EPDM/CPE并用胶料在耐热输送带上的应用研究[J].弹性体,2010,20(5):57-59.

[9] 龚毅生,熊康,刘运春.助交联剂对硫化剂BIBP硫化氯化聚乙烯电缆护套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2014,61(8):471-475.

[10] M Abdul Kader,Changwoon Nah.Influence of clay on the vulcanization kinetics of fluoroelastomer nanocomposites[J].Polymer,2004,45(7):2237-2247.

[11] 朱永康.用过氧化物和活性助剂硫化弹性体的基本原理[J].橡胶参考资料,2007,37(2):49-55.

[12] 徐加勇,马小鹏,袁玉虎.无机填料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J].特种橡胶制品,2012,33(2):39-41.

猜你喜欢
交联密度胶料交联剂
混炼工艺对丁腈橡胶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以硫化反应活化能评价胶料中不溶性硫黄的热稳定性
双胶料衬套的设计与研究
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点改进研究与应用
低温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制备及应用
橡胶交联密度测试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有机硅高沸物在硅酮密封胶中应用
有机硅高沸物在硅酮密封胶中应用
以改性松香为交联剂的甲硝唑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分子识别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