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震泽镇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调研

2015-06-09 14:19吕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精神病病人康复

吕华

(苏州市吴江区康复医院 江苏 苏州 215200)

苏南农村震泽镇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调研

吕华

(苏州市吴江区康复医院 江苏 苏州 215200)

1.问题之提出

在我国,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群体与现有的精神卫生机构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不成正比,能力极为有限。而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散在分布于各社区。因此社区"精防"康复工作在今后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现,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张雪静、骆焕荣(2008)指出: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仍生活在社区中,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良好的社区康复环境将有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及减少疾病的复发。因此,如何开展精神病人院外(社区)治疗工作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实际住院的精神病人仅占精神病人的极少数(<10%),精神分裂症住院者不超过30%。况且像精神分裂症之类的较为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一旦急性期病情控制或缓解后,至少70~80%的时间回到社区中长期生活。而精神分裂症病人被传统的医院封闭式治疗和管理后,往往副作用较大,病人社会功能丧失严重,残疾率高。

由于我国精防康复事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受社会形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重型精神病人能长期得到家人照料,家庭接纳程度高,遗弃行为会受到公众和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患者单位也依法承担照顾义务;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无家可归的患者较少,这是中华文明传统家庭伦理的优势。但我国能被社会所接纳的病人极少,绝大部分患者被排斥在正常人群外,使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难以恢复,严重限制了病人重返社会的机会和能力,形成患者治愈后频繁复发的恶性循环。传统的住院管理模式导致了患者明显的住院依赖倾向,住院越久退缩行为就越重,因此,发挥我国家庭伦理文化的优势,加速发展社区家庭照顾式的精防康复模式,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分析苏南农村精防工作实例,相对于而言,农村社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虽较城市社区薄弱,但农村社区由于地缘紧密、血缘密切,村民们感情淳朴,朝夕相处,往往更能接纳患者,促使他们在关爱的氛围中能更快、更好地康复并回归社会。

我国政府的管理决策过程,主要采用实验(Experiment)-经验(Experience)-扩展(Extension)的"三E"方法。即先提出宏观政治目标,明确改革战略、策略,然后在局部地区试点验证,最后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将国家精神卫生的政策转化为农村社区具体精防康复的工作实践,实际上是政府的施政过程。正是由于各级政府在新型社区的建设中,将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提供经费保障,严格考核评估以及完善相关制度等综合措施,有效促进了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的稳步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效。本文拟用吴江区震泽镇精防康复工作的实例说明,基层政府部门如何在实施国家的精防康复项目中,确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步骤,有效巩固发展家庭照顾式的精防康复模式,为切实扶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1 苏南农村社区精防康复实践典型-震泽镇

1.1.1 历史回顾

震泽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2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

全镇现有精神病患者483人,占总人口的7.1‰;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351人,占病人总数的72.67%,有87个病人发生过纵火、杀人等重大肇事肇祸史。由于过去主要靠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未采取综合防治康复措施,重病人每年要送医院,导致多数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部分无钱住院的病人药物时服时停,造成病情加重、致残,甚至发病时杀人放火毁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秩序,如曾发生夏家斗村一病人连续打死3人,新幸村某患者杀妻等恶性事件。

国家在"八五"期间,对全国64个试点市、县的70多万精神病患者开展了"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防康复试点项目。震泽镇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把精防康复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精防康复工作体系。政府逐年增加经费投入,近来已达到每年30多万元。

1.1.2 震泽镇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的做法

1.1.2.1 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防康复组织管理网络。镇党委、政府将精防康复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以分管镇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精防康复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1.1.2.2 建立以医院为依托、村卫生服务站为骨干、社区为基础的精防康复业务技术网络。专科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精防康复技术指导组;各街道、行政村成立以分管主任和站长为组长的精防康复管理、业务指导和精神病人监护三个工作组;为每个精神病人确定1名亲属、邻居担任监护员,对少数独居患者,安排进入残疾人庇护中心或日托服务中心收容监护。

1.1.2.3 建立精防康复工作机制。全镇每年召开两次精防工作会议;各级组织经常开展活动,利用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精防康复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人道主义思想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每年助残日前,镇政府召开病员家属及亲友座谈会,并在残疾人庇护中心和敬老院召开病员座谈会,宣传精防康复工作的重大意义,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介绍家庭康复的成功经验,启发缺少信心的病人和家属积极参与社区精防康复活动;建立工作电话联系制度,随时掌握病人动态,根据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切实解决他们在康复治疗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1.1.2.4 注重高复发季节预防工作。根据春季患者易复发的规律,每年春节后,及时召开村(街道)负责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会议,并分片召开病人家属会议,重点布置春季强化观察治疗预防复发工作,将"预防春季患者复发的告病员及家属意见书"分发到每个病人的家庭,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有效控制了复发率。

1.1.2.5 严格执行精神病人排查制度。及时掌握辖区患者发病情况是做好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的核心工作。该镇做到责任到人,每年初由村主任组织妇女主任、生产队长、社区医生逐户排查,逐人筛选,初诊患者登记存档,社区医生每月例会将病人变动报告卡上报社区中心精防医生,每月底转报区精神病院和卫生局,最终由专科医生确诊后列为社区精防康复工作对象。

1.1.2.6 实行分级管理,开设家庭病床。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分级管理方案,加强家庭随访。一般病人由村医每月随访一次,并做随访记录;重点病人由镇精防医生家庭随访记病程录。镇专职医生每月分片开设康复门诊,了解病情,心理疏导,免费给药,指导治疗,发放精防资料,坚持医患电话联系,需要时及时上门服务,实施社区精防康复服务的全面覆盖。在服务中发现患者复发预兆,较轻者立即调整药物剂量控制,预后较重者安排去区精神病院治疗。对低保户或住院有困难的病人开设家庭病床,做到严密观察,写好病程录,按时上门查床,待病情完全稳定后转入常规随访。

1.1.2.7 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防康复。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许多热心公益的村干部、村民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由社区精防医生、病人家属及邻居组成的家庭看护小组作用显著,对病人家属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患者医疗、生活和工作、有利于病人康复的良好氛围,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住院率,控制了肇事肇祸率。该镇民营企业家李振林感恩国家的致富政策,于2007年主动捐资建成精神病康复患者关爱庇护站,给48名患者提供了常年康复活动的场所。每年庇护所都组织康复者分组走访近百户病人家庭,以亲身康复经历与走访对象倾情谈心提高其参加社区家庭康复的依从性,收效显著,成为该镇社区精防康复工作中的闪亮点。

1.1.3 震泽镇社区精防康复工作成效评估

1.1.3.1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全镇现有精神病患者483人中病情显好率达78.6%;社会参与率达87.1%;病人服务的覆盖率和监护率均达100%;2013年全镇病人因复发住院仅7人(1.44%);23年来无重大肇事祸事件发生,并有120余人顺利回归社会,原连杀3人的患者病情持续稳定。仅以过去病人每年住一次医院需花费1万元计算,目前全镇483个病人仅有7人入院,即每年为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减少了476万元开支,若加上发病后家属陪护误工,毁物、放火、伤人、杀人等肇事肇祸的处置等费用,数量将达数千万元,为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震泽镇的社区精防康复工作做到了群众满意,领导肯定,群众赞誉精防康复工作是政府的阳光温暖工程。该镇的社区精防康复工作作为国家和省、市的典范,多次受到各级嘉奖。

1.1.3.2 群众对精防康复的科学认识水平有很大提高。2013年7-9月,作者在苏州市吴江区,分别选取常住人口6.7万人震泽镇和临近的七都镇(常住人口7.3万人),进行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的调查评估。评估标准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24号)中标准样表。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震泽镇夏家斗村、龙降桥村抽取15岁以上常住居民4102人作为调查对象为,同时在七都镇沈家湾村、隐读村抽取3505人作为对照组,共得到问卷6226份,其中有效问卷5857份,有效问卷占比94.07%。两镇调查人群的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调查问卷共12道题,满分60分。经统计分析,震泽镇人群平均总分为43.24±9.26,七都镇平均总分为37.73±4.42,两镇人群对精神疾病和患者的看法态度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表明:群众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文关怀中,最核心的就业和婚恋态度,震泽镇显著优于七都镇。

1.1.3.2.1群众支持精神病康复者就业的认可程度显著提高。对康复患者的就业态度,震泽镇的平均得分为3.74±1.12,而七都镇的平均得分为3.12±0.84,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震泽镇中,有67.57%(1722/2991)的调查对象会聘用康复患者就业,七都镇仅有32.97%(945/2866);震泽镇调查对象对聘用康复患者就业有19.06%(570/2991)持"不好说"的中立态度,而七都镇达40.33%(1156/2866);震泽镇不同意康复患者就业者为23.37%(699/2991),七都镇不同意者达26.69%(765/2866)[]。震泽镇群众对精神病康复患者就业、回归社会认同人数比对照镇群众人数多了一倍以上,更为认同。

图1 两镇群众支持精神病康复患者的就业态度比较

1.1.3.2.2群众对精神病康复患者婚姻支持程度显著提高。对是否同意与康复患者恋爱约会,震泽镇调查对象平均分为2.90±1.54,七都镇2.60±0.83,两镇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震泽镇有44.97%(1345/2991)调查者表示愿意同康复患者恋爱约会,而七都镇仅16.71%(479/2866);对恋爱约会持中立态度者,震泽镇仅8.63%(258/2991),七都镇达28.68%(822/2866);表示不同意和康复患者恋爱约会者,两镇间差距不大,震泽镇为53.59%、七都镇54.61%,无统计学差异。

图2 两镇群众对精神病康复患者婚恋的支持程度比较

1.1.3.3.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夏家斗村重型患者钱根宝曾于1989年连杀2人,2001年始安排进镇敬老院社区康复,14年来未曾复发,还能主动参加日常劳动,关心、照料其他老人。

案例二:新兴村患者沈火荣曾于1998年发病时杀死妻子,经社区康复多年来病情基本稳定,未发生肇事肇祸[2]。

案例三:贯桥社区患者汤伟清即经社区康复后病情稳定,经常主动带领其他康复患者一起积极参与羽毛球、门球等活动,使一批康复患者从闭门不出变得如同常人,很大程度改变了群众对精神病患者不能治愈的传统观念。

案例四:大船港村谢纪妹村民坚持数年如一日作为志愿监护员,为2位邻居患者监护服药,并一起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一直保持着病情稳定、安宁生活[3]。

2.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工作开展模式探讨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震泽镇农村社区十年的精防康复工作探索与实践表明,只要结合各地农村社区的实际,坚持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开放式的患者管理,家庭照顾式的精防康复模式行之有效,可取得非常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4]。

精神病防治康复,是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高度注重农村政府部门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辅以治疗康复业务技术的社会化,每个社区的精防康复组织管理、业务技术和精神病人监护三个工作组密切配合、有效运作,持续建设、巩固、发展家庭照顾式的精防康复模式,才能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防康复工作机制[5]。事实证明,家庭照顾式的精防康复模式,发挥了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优势,在相当的历史阶段内,非常适合我国的农村精防康复工作实际,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模式,各级政府应大力倡导推进,进而达到使康复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的奋斗目标。

[1] 精神病学诊疗模式亟待转变健康报2010-10-13

[2] 澳大利亚]Neil Preston,王晓慧等:《现代社区精神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3] 张雪静,骆焕荣:《"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对社区精神病人康复的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3期

[4] 苏保育,吴丽珍等:《南海区精神病病人社区防治状况及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研究》,《护理学报》,2008年8月

[5] 仝历历,刘南华:《精神病防治康复社区干预研究》,《现代临床医学》,2007年12月

R246.6

B

1009-6019(2015)07-0020-02

猜你喜欢
精神病病人康复
谁是病人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