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经腹诊断下段食管癌及喷门癌的临床价值

2015-06-09 14:19刘冬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经腹管壁食管癌

刘冬华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1)

超声经腹诊断下段食管癌及喷门癌的临床价值

刘冬华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淮安 223001)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检查下段食管癌及喷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经腹探查下段食管喷门部,观察声像图与胃镜和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下段食管喷门显示率为93%。正常组厚度约4.1±2.5mm,癌变组约14.5±6.0mm。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以管壁厚度约8.0mm为临界值,超声诊断下段食管癌及喷门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6%,95%。对深度和波及范围的判断符合率为75.2%,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约为80%。结论:超声诊断食管和喷门区癌有独特的优势,能为临床医生做出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

超声诊断;下段食管喷门;癌

食管下段与喷门相连接。临床上称为食管喷门区,在空腹状态下经腹超声,以肝左叶为透声窗,能清晰显示这一结构,本文通过对下段食管癌和喷门癌患者81例与正常人食管喷门区100例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经腹超声检查食管喷门区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检查组为2006-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40-75岁,平均年龄约60±5.6岁。男60例,女21例。食管喷门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下段食管腺癌40例,喷门腺癌41例,有10例周围见淋巴结转移。临床症状为吞咽不适,上腹部饱胀、消瘦。对照组为门诊正常体检患者,年龄在40-68岁。平均在58±8岁,男80例,女20例。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西门子X-300,超声诊断仪。频率为3.5MHz。患者空腹取仰卧位。探头斜置与左季肋下靠近剑突的部位,略向左后方倾斜扫查,以肝左叶为透声窗,侧动探头,在肝左外叶和腹主动脉之间显示食管下段及喷门的长轴声像图。探头变换90℃方向,在剑突下系列扫查,获得局部短轴切面。正常长轴切面喷门呈上小下大之喇叭状结构如同鸟嘴。故称为呈″鸟嘴″征。短轴为靶环样结构。中间强回声为官腔及内容物和粘膜的界面回声。中层的弱回声为喷门肌层回声。外围的强回声为浆膜及周围组织界面之复合回声。必要时适当加压探头,以利于显示结构,此时测取最厚部的管壁厚度,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管壁厚度以X±S,两组的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正常组声像图喷门区长轴的鸟嘴状,短轴的靶环状显示清晰。管壁三层结构清晰。呈两明一暗。由外向内分别为浆膜层,肌层、粘膜层及其内腔界面,肌层呈弱回声。下段食管喷门癌组。均经病理切片证实。其声像图显示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官腔狭窄或消失,管壁三层结构显示紊乱,内外界面可呈不规则凹凸改变。肿瘤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管壁变得僵硬,在此组中发现淋巴结转移者10例,表现为淋巴结正常形态消失,淋巴结门消失,表现为多个类圆形低回声结节,部分融合成团,

两组管壁厚度比较见表1

根据各组管壁厚度情况,以管壁厚度8mm为临界值,诊断食管喷门癌的敏感度为96%,特异性为97%,准确度为95%,测肿块上下径范围

表1 两组下段食管喷门区管壁厚度比较(mm)

3.讨论

食管癌与喷门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以上消化道X线钡餐和胃镜作为上消化道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它们对胃肠粘膜结构有良好的显示,但对粘膜下及管壁外生性病变检出率不高,对肿瘤的内部结构不能很好的显示,也不能同时对病变周围和其周围脏器作出检查,而超声可具有这些优势。近年来,超声诊断食管癌和喷门癌已有报导[],并且下段食管与喷门区的位置相对固定,空腹时,常规经腹剑突下超声,以肝左叶固定的结构作为透声窗,使下段食管与喷门区得到较为满意的显示,根据其特有的鸟嘴状及靶环征,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诊断结果。

综上述结果分析表明,常规经腹部超声对下段食管及喷门区的显示率为95%,能够较准确地判断管壁增厚程度,判断肿瘤的生长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余周围组织的关系。本文超声诊断下段食管癌及喷门癌,其主要依据局部管壁的不均匀增厚,内部回声极低,,内外界面呈不规则凹凸状,或者管壁连续性中断,可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纵上分析其诊断肿瘤的准确率为95%,特异性为97%,敏感性为96%,对伴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0%。

经腹超声具有方便灵活无痛苦,费用低,可反复检查,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患者易接受。近年也有报导,用内镜微超声诊断上消化道疾病[],但其费用贵,有痛苦,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它不能取代经腹超声。同时对因食管狭窄和堵塞而不能进行X钡餐及内窥镜检查的患者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本人认为对于临床怀疑食管及喷门区病变患者。经腹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值得推广,扩大超声的检查范围,为临床下段食管及喷门区的肿瘤定位、范围、肿瘤TNM分期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1] 王玲,李玉兰。体表超声对胸腹段食管癌的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2)85

[2] 董磊,卢兆桐,梁春秀等。彩超在喷门癌中的应用及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8):601~602

[3] 金震东,许国明,邹小平等。经内镜微超声探头诊断胃隆起性病灶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10)35

R322.4+3

B

1009-6019(2015)07-0052-02

猜你喜欢
经腹管壁食管癌
非绝缘管壁电磁流量计的权重函数仿真分析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水辅助共注塑弯管壁厚的实验分析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管壁厚度对微挤出成型的影响分析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