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2015-06-09 14:19蔡丽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蔡丽梅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 江苏 沛县 221600)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蔡丽梅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 江苏 沛县 221600)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1.32%)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9.21%)护理风险事件,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高风险专科,患者疾病复杂、病程长、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以致护理管理风险较大,极易导致护理纠纷[1]。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患者护理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患病后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加重,患者通常会出现抑郁、烦躁、焦虑、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不仅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还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需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本文选取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管理中采取安全防范对策的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7例男性,55例女性,年龄45~79岁,病程3~24年。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主要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病等。将选取的152例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45~76岁,病程3~24年;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7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47~79岁,病程3~24年。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为了解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选取的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时间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两组护理管理结果的对比,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风险事件安全防范对策。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患者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作为统计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效果的依据。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表示,将非常满意、满意作为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完成相应的护理管理,研究组发生2例(2.63%)护理风险事件,均为跌倒;对照组发生9例(11.84%),其中3例(3.95%)跌倒,3例(3.95%)碰伤,2例(2.63%)输液出现不良反应,1例(1.32%)褥疮。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对比(%)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相应护理管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9.47%,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871,P=0.0161,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是跌倒、碰伤、输液不良反应、褥疮等,经过调查研究和护理风险事件统计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医疗设备及药物、护理管理制度等,具体体现在:(1)患者及家属。心血管疾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存在极强的危险性,极易导致患者猝死,而且部分患者处于意识障碍状态,增加了护理管理风险。此外,病情较轻,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由于其及家属疾病认识度低,通常会出现私自外出、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差等情况,严重增加了护理管理难度。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若病情进展,患者家属通常难以接受或不理解,认为治疗有误,从而有可能导致护理纠纷[4]。(2)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有些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护理记录不够及时、全面,不够重视护理风险,缺乏主动性和处理护理风险事件的应急能力,以致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甚至导致护理管理风险。(3)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的日益更新,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掌握新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的应用,原因在于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所具有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护理风险,而且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药物种类繁多、用药剂量要求高,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当的应用医疗器械、设备以及药物剂量出现错误,会导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严重的甚至危害患者生命[5]。(4)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到位的训练风险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未完善,以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时,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以致护理风险监督和预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2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安全防范对策

根据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安全防范对策主要包括:(1)加强护患沟通。防范护理风险的关键是良好的护患沟通,加强护患沟通,不仅能根据患者需求提供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还能有效的帮助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变化,从而及时防范护理风险事件[6]。(2)注重培养护理人员各方面能力。定期开展护理操作技能、素质、安全防范等培训,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处理护理风险事件的应急能力,从而使护理人员以"以患者为本"为护理服务理念,满足患者合理的护理需求。(3)安全管理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了解、掌握新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的应用,以避免因应用不当,导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并安排专人管理。(4)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构,严格贯彻落实查对、巡视、无菌操作、风险呈报、风险告知等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有效监督护理过程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理,并根据护理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1] 徐永梅.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风险问题研究及应对措施[J].健康之路,2013,12(10):379-380.

[2] 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01):152-153.

[3] 胡原.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防范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176-177.

[4] 李政红.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173.

[5] 徐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41-342.

[6] 袁敏.如何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5222-5223.

R541.9

B

1009-6019(2015)07-0194-02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