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5-06-09 12:33胡建利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致残率致死率大面积

胡建利

(中煤一公司岭北职工医院 河北邯郸 056000)

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胡建利

(中煤一公司岭北职工医院 河北邯郸 05600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开展亚低温,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对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结果:(1)GC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GCS评分分别为(11.28±4.57)分、(13.45±5.4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NIHS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NIHSS评分分别为(15.53±5.14)分、(11.53±5.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意识障碍状况与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

亚低温;大面积脑出血;体会

低温技术最早由Temple Fay医生在193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1],研究证实当患者处于低温状态时其机体各方面耐受会出现明显下降,而且治疗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凝血障碍等并发症的风险也降低。目前,在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亚低温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中将观察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出血量>30 ml)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76岁,平均(63.58±4.26)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3-78岁,平均(62.57± 5.7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并发症给予相应的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亚低温治疗:采用美国ALSIUS公司生产的COOL GARD 3000血管内热交换系统及其配套的IC-3585AECool Icy热交换导管;亚低温治疗目标温度33℃,持续时间48 h,复温目标温度36.5℃,复温时间106 h[2];治疗时将室温控制在30℃左右,经股静脉置入三腔导管,连接导管与温度感应器,对膀胱内温度进行监测,以控制球囊导管内循环盐水的温度,实现降温与复温。

1.3 评价标准[3]

意识障碍评价参照GCS评分进行:理论得分3-15分,其中13-15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参照NIHSS评分,理论得分0-45分,其中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GC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GCS评分分别为(11.28± 4.57)分、(13.45±5.4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NIHSS评分分别为(15.53±5.14)分、(11.53±5.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对比(±s)

组别GCSNIHSS第一周第二周第一周第二周观察组(n=30)11.28±4.5713.45±5.4315.53±5.1411.53±5.71对照组(n=30)7.12±1.518.53±1.6419.53±5.7716.28±5.59 P <0.05<0.05<0.05<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临床中脑出血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7 h内脑组织会出现水肿、坏死[4],导致病情恶化,增加致残率、致死率。常规药物治疗起效慢,效果非常有限。

低温技术又可以根据温度将其分为亚低温(33-36℃)、中度低温(26-32℃)、深度低温(13-25℃)、绝对低温(6-12℃)及超低温(< 5℃)五种,有动物实验证实[5],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在30℃~34℃的中度低温或亚低温环境下可以降低脑耗氧量,维持正常的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同时保护血脑屏障,缓解脑水肿;另外,低温环境有助于减少神经细胞结构蛋白损伤,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亚低温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机制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血脑屏障;(2)降低缺血区脑代谢及耗氧量;(3)抑制中性粒细胞粘附,减少自由基的产生;(4)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白三烯。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经低温状态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均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意识障碍状况与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

[1]孔权,罗春强,陈华斌,等.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8,29(5):849-851.

[2]任德馨,刘继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1(3):451-453.

[3]黄德玖,尹智.体温控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225-227.

[4]赵会萍.微创穿刺清除技术结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1015-1017.

[5]王海峰,王俊玲.亚低温联合丁咯地尔防治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害20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3):67-69.

R722.15+1

B

1009-6019(2015)11-0105-02

胡建利(1976.8),男,河北邯郸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致残率致死率大面积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S. longicaudum X—7线虫对草坪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