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气流控制下陕西两次大范围降水天气分析

2015-06-09 14:24郭大梅陈小婷
陕西气象 2015年3期
关键词:比湿西北风东移

郭大梅,陈小婷,刘 勇

(陕西省气象台,西安 710014)

西北气流控制下陕西两次大范围降水天气分析

郭大梅,陈小婷,刘 勇

(陕西省气象台,西安 710014)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资料对2013年陕西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有系统性降水,虽然低层转为西北气流,但500 hPa陕西及其上游位势高度均较低且有低槽存在时,会继续产生大范围降水或局地强降水;850 hPa、700 hPa的北风或西北风之间的风向或风速辐合,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由于前期降水,近地面湿度较大,为后期大范围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500 hPa低槽附近较强的上升运动,使近地层较暖的暖湿空气得以抬升,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低层偏北风;低槽;上升运动;水汽条件

水汽条件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之一。低层受暖湿气流控制有利于降水的产生。我国大部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来自沿海低层的偏东气流、偏南气流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1-5]。从理论上讲,西北气流带来的是干冷空气,当低层为西北气流控制时,不利于系统性降水的产生。但是在预报实践中发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前期有系统性降水天气出现,后期低层虽然由偏南气流转为西北气流,但500 hPa陕西及其上游地区位势高度均较低且有低槽存在,此时尽管低层受西北气流控制,有时也会产生系统性降水,甚至局地出现强降水。此类降水一般不会带来较大的灾害,但经常会造成降水结束时间预报的失误。由于对此类降水形成原因研究较少,因此通过分析2013年6月8—9日、11月22—24日陕西两次降水过程的降水机理,试图找出此类天气发生的原因并给出预报着眼点,为预报此类天气提供参考。

1 降水实况

2013年6月8日08时—9日08时陕西全省出现降水天气,以中到大雨为主。9日08—20时除榆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仍有明显降水。关中中东部部分地区、陕南东南部出现中到大雨。

11月22日20时—23日20时陕北南部、关中、陕南出现降水天气,关中大部分地区、陕南中部为中雨天气。23日20时—24日08时全省大部分地区仍出现小雨天气。

两次天气过程类似,都是前期出现系统性降水,后期低层为偏北风的情况下出现了较明显的降水。24 h降水预报预报员均能较准确的把握,之后12 h的降水预报由于700 hPa和850 hPa均转为偏北风,考虑到低层为偏北风时水汽条件不足,很容易漏报。

2 高空天气形势

2013年6月8日08时欧亚中高纬度呈两脊一槽型,500 h Pa(图略)西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地区、渤海湾附近分别有一高脊,贝加尔湖至蒙古国西部有一深厚的低槽,其底部分裂出两个西风槽,一个位于新疆中东部地区,另一个位于内蒙古西部至甘肃中部地区,同时甘肃中南部有高原槽移出。700 hPa在甘肃中南部、内蒙古中部至甘肃中部分别有一切变线,850 hPa在河套地区及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也有一切变线。8日20时整个大的环流形势变化不大,上述各系统略有东移,新疆中东部的西风槽东移至新疆东部,高原槽和北部的西风槽在河套至甘肃中南部结合,陕西位于500 h Pa槽前,700 hPa在陕西有一切变线,850 hPa在陕西中南部也有一切变线。这种高低空系统配置很容易出现降水天气。9日08时高空系统继续缓慢东移,500 h Pa(图1a)蒙古国为一宽广的槽区,甘肃至陕西位于槽底部位势高度的低值区中,700 h Pa(图1b)、850 hPa延安、西安已转为北风、西北风。此时地面除陕北西部无降水外,全省大部分地区仍有降水。

图1 2013-06-09T08 500 hPa高度场(a,单位为dagpm)和700 hPa风场(b)

2013年11月22日08时500 hPa(图略)亚洲中纬度地区以纬向气流为主多短波槽活动,日本海至我国东南沿海有一低槽,河套以西有一短波槽,青海东部也有一浅槽,新疆中部有一低涡;700 hPa在甘肃中南部有一切变线,850 hPa陕北也有一切变线。20时,500 hPa整个环流形势变化不大,河套以西的短波槽及青海东部短波槽东移到陕西西部,新疆中部低涡缓慢东移至新疆东部,高原上有偏南风,700 hPa在陕西中西部仍有切变线存在。23日08时500 hPa亚洲中纬度地区气流更为平直,新疆低涡东移与高原低槽同位相叠加,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青海地区形成多短波槽的位势高度低值区,700 hPa与850 hPa陕西地区仍有切变线存在。20时500 hPa(图2a)在河套西部至甘肃中南部有一低槽,陕西位于500 hPa槽前。但此时700 hPa(图2b)、850 hPa陕西地区均转为北风或西北风,地面上除陕北北部大部分地区仍有降水。

图2 2013-11-23T20 500 hPa高度场(a,单位为dagpm)及700 hPa风场(b)

两次天气过程具有一个共同特征,虽然后期低层大气由偏南风转为西北风,但是500 hPa陕西仍然位于槽前。只有当500 hPa高空槽东移,陕西位于500 hPa高空槽后,降水才完全结束。

3 地面图分析

2013年6月8日08时地面图上,我国西部至蒙古国被冷高压控制,蒙古国西北部附近有一1 027.5 h Pa冷高压中心,青海地区处于冷高压的前部,气压为1 015 hPa,在四川中部有一1 000 hPa闭合低压中心。内蒙古中东部至四川有一较狭长的低压区,蒙古国中东部—河套西部—甘肃中东部—青海南部有一冷锋,此时地面降水区在冷锋及其后部,陕西基本没有降水天气。8日17时,与蒙古国西北部接壤的俄罗斯地区仍有一1 022.5 hPa的闭合冷高压,在青海西北部也形成了一个1 020 hPa的闭合冷高压中心,青海地区冷高压加强,说明其北部冷高压有冷空气向南补充,冷锋东移至山西西部、陕西中西部地区。此时,陕西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天气。9日08时地面图(图3a)上,我国西部至蒙古国仍被冷高压控制,在蒙古国中北部及其以东地区仍有一1 022.5 hPa的冷高压中心,青海西部至甘肃西部冷高压中心值增大到1 022.5 hPa,可见其北部一直有冷空气南下补充,冷锋东移至山西东部—陕西中部地区。此时陕西大部分地区仍在降水。9日14时,陕西关中位于青海冷高压的前部,等压线仍较为密集,青海冷高压不断有冷空气东移,造成地面上关中大部分地区仍有降水天气。以上分析可知,本次降水天气过程地面上有较强的冷高压、暖低压,在冷高压前侧有明显的冷锋,冷空气迫使暖空气爬升造成降水天气;此外,降水开始时,青海高压较弱,北部高压中心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使得青海地区的冷高压加强维持,冷高压前部不断有冷空气东移,抬升其前侧的暖湿空气,造成地面较长时间降水,这也是低层转为偏北风后陕西降水仍维持的原因之一。

图3 地面气压场(单位为hPa;a 2013-06-09T08,b 2013-11-23T20)

2013年11月22日14时地面图上,巴尔喀什湖至新疆西北部有一1 042.5 hPa冷高压中心,冷锋位于陕北西部、甘肃东南部,冷空气抬升其前侧暖湿气流,陕西西部开始出现降水天气。23日08时,冷高压东移南压至新疆南部,中心值达到1 045 hPa,冷锋已东移至河北西部、山西中东部地区,陕西位于锋后的等压线密集区中。23日20时低层700 hPa、850 hPa已转为偏北风,但地面冷高压东移南压至青海东部地区,中心气压值为1 037.5 hPa (图3b),此时陕西地区的等压线仍非常密集,除陕北北部外,位于等压线密集区的陕北南部、关中东部、陕南东部仍维持降水天气。可见从青海冷高压不断有冷空气东移抬升其前侧降水区的湿空气,造成陕西大部分地区仍维持降水天气。

地面分析表明,新疆地区不断有冷空气补充青海地区冷高压,使得青海地区的冷高压不断加强,冷高压不断有冷空气东移,冷空气在陕西抬升暖湿空气产生降水,当低层转为偏北风时,地面仍然湿度较大,在陕西地区气压梯度较大,说明青海冷高压东移南压的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冷空气抬升陕西地区相对较暖的暖湿空气,仍能产生降水。地面较暖的暖湿气流为本次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

4 物理量诊断分析

4.1 散度

从6月8日20时沿107.5°E纬向散度剖面图(图略)可以看到,在35°N附近500 hPa以下均为辐合区,在850 hPa有一辐合中心,中心值为-3.5×10-4s-1;在300 h Pa附近为辐散区,中心值为1.5×10-4s-1,此时对降水十分有利,陕西大部分地区有降水天气。

9日08时,低层850 hPa、700 hPa陕西转为偏北风或西北风,850 hPa散度场(图略)上,除陕北北部外,陕西大部分地区均为辐合区,中南部散度达-2×10-4s-1。此时探空站点资料显示,延安为12 m/s偏北风、平凉10 m/s西北风、西安8 m/s西北风,延安与西安之间有风向和风速的辐合,平凉与西安之间也有风速的辐合。700 hPa散度场上(图4a)陕西地区均为辐合区,陕北南部到陕南的散度达-2× 10-4s-1。此时,延安为8 m/s偏北风、平凉16 m/s偏北风、西安4 m/s西北风,仍存在风向和风速的辐合。沿107.5°E纬向散度剖面图(图4b)上仍可以看到,35°N附近850~700 h Pa辐合区的散度值小于-1.0×10-4s-1,中高层400~300 h Pa为1.0×10-4s-1的辐散区。

图4 2013-06-09T08散度场(单位为10-5s-1;a 700hPa,b沿107.5°E纬向剖面)

从11月22日20时沿107.5°E纬向散度剖面图(图略)可以看到,在35°N附近400 h Pa以下均为辐合区,在850 hPa有一辐合中心,中心值为-1.0×10-4s-1;在300 hPa附近为辐散区,其值为1.5×10-4s-1,此时对降水较为有利,陕西大部分地区有降水天气。23日08时,低层仍有辐合,降水持续。23日20时,低层850 h Pa、700 h Pa转为西北风,850 h Pa散度场(图略)在关中中东部、陕南中东部为辐合区。平凉、延安为8 m/s西北风,西安10 m/s西北风,由于西安风速较大,关中、陕南西部地区为辐散,西安以东为辐合区。700 hPa散度场(图5a),陕西大部分地区为辐合区,散度达-1× 10-4s-1;延安为10 m/s西北风,平凉14 m/s西北风,西安8 m/s西西北风,延安和平凉分别与西安存在风向和风速上的辐合。低层偏北风之间的辐合为降水提供了必要条件。沿107.5°E纬向散度剖面图(图5b)上可以看到,35°N附近850 hPa散度值在0线附近,700~400 h Pa为辐合区,在500 hPa附近有一辐合中心,其值为-2×10-4s-1。300~200 hPa为辐散区,在250 hPa有2×10-4s-1的辐散中心,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仍有利降水。

以上分析可知,两次降水天气过程中,当低层由南风转为偏北风或西北风时,北风与西北方之间仍然有风向或风速的辐合,850 hPa、700 hPa辐合较强。由于低层仍维持较大的湿度,对出现降水比较有利。

图5 2013-11-23T20散度场(单位为10-4s-1;a 700 hPa,b沿107.5°E纬向剖面)

4.2 垂直速度

从6月8日20时沿107.5°E纬向垂直速度剖面图(图略)可以看到,33°N~37°N均为上升区,500 hPa垂直速度在35°N附近为-3.5×10-4s-1,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从9日08时沿107.5°E纬向垂直速度剖面图 (图6a)上仍可以看到,850 hPa以上33°N~37°N均为上升区,在400~500 hPa附近上升运动达最大,其值为-5× 10-3hPa·s-1。850 hPa、700 hPa西北风区域仍有着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6 沿107.5°E纬向垂直速度剖面图(单位为10-3hPa·s-1;a 2013-06-09T08,b 2013-11-23T20)

从11月22日20时沿107.5°E纬向垂直速度剖面图(图略)可以看到,35°N附近整层均为上升运动,在400 hPa附近垂直速度为-2× 10-3hPa·s-1。从23日08时沿107.5°E纬向垂直速度剖面图 (图略)仍可以看到,35°N附近整层为上升区,陕西降水天气持续。20时 (图6b),35°N附近850 h Pa垂直速度在0线附近,700~200 h Pa均为上升区,在400~500 h Pa附近上升运动达最大,为-3×10-3h Pa·s-1。850 hPa、700 hPa西北风区域仍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对降水非常有利。

分析表明,两次天气过程在低层西北风区域及其上空均有着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4.3 水汽条件

2013年6月8日08时700 hPa关中西部、陕南除东部商洛外比湿大于6 g·kg-1,20时陕西全省比湿均在6 g·kg-1以上,地面上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9日08时(图7a),700 hPa陕北、关中已转为偏北风,但在陕北等比湿线较为密集,说明此处为干湿的交汇区,关中大部分地区、陕南比湿仍在6 g·kg-1以上。8日08时850 hPa比湿场中除陕北西部地区外陕西大部分地区的比湿在8 g·kg-1,20时,全省比湿均增大到8 g·kg-1以上,9日08时850 hPa(图略)陕北、关中转为转为偏北风,比湿有所下降,陕北北部等比湿线较密集,但陕北东部、关中大部分地区、陕南仍超过8 g·kg-1。

图7 700 hPa比湿场(单位为g·kg-1;a 2013-06-09T08,b 2013-11-23T20)

2013年11月22日08时700 hPa比湿场关中大部分地区、陕南比湿为2 g·kg-1,22日20时陕北南部以南比湿为2 g·kg-1,23日20时(图7b)陕西均转为北风或西北风,但除陕北北部外,陕西大部分地区比湿仍在2 g·kg-1以上;22日08时850 h Pa关中中南部比湿为4 g· kg-1,22日20时关中以南比湿在4 g·kg-1以上,23日20时850 hPa(图略)陕西均转为北风或西北风,关中中部以南比湿仍在3 g·kg-1以上。

以上分析可知,这两次过程虽然陕西转为偏北风时比湿有所减小,但低层仍维持较大的湿度。

5 结论与讨论

(1)此类天气的特点是500 h Pa高空陕西地区及其上游位势高度较低,上游有低槽或冷槽;前期一直有降水;低层700 hPa或850 hPa前期为偏南风,后期为偏北风;地面在新疆地区有较强的冷高压存在。若满足上述条件可考虑降水持续。

(2)低层为偏北风或西北风,北风与西北方之间有风向或风速的辐合,850 h Pa、700 hPa仍有着较强的辐合,仍然维持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由于前期一直降水,近地面层湿度较大,低层为偏北风时,还保持一定的湿度,为大范围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3)地面分析表明,新疆地区不断有冷空气补充青海地区冷高压,使得青海地区的冷高压不断加强,冷高压不断有冷空气东移,冷空气在陕西抬升暖空气产生降水天气。

[1] 郭大梅,李萍云,胡浩,等.一次春季暴雨与盛夏暴雨物理量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2014,(6):8-10.

[2] 牛乐田,崔钜胜,胡伟,等.2013-05-25陕西中南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解析 [J].陕西气象,2014,(1):4-8.

[3] 纪凡华,徐娟,韩凤军.鲁西北西部一次大暴雨过程成因诊断分析[J].陕西气象,2014(4):24-28.

[4] 刘慧敏,高维英,李爱华,等.陕西北部一次对流性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J].陕西气象,2014(4):1-6.

[5] 司东,柳艳菊,马丽娟,等.2011年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J].气象,2012,38(5):601-607.

P458

:A

郭大梅,陈小婷,刘勇.西北气流控制下陕西两次大范围降水分析[J].陕西气象,2015(3):6-11.

1006-4354(2015)03-0006-06

2014-12-12

郭大梅 (1978—),女,江苏那州人,硕士,高工,从事天气预报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比湿西北风东移
谁回错了家?
基于探空资料的1961—2018年新疆高空大气比湿气候特征分析
南方比湿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一周天气预报
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引发的强降水诊断分析
卫星掩星资料研究对流层/下平流层ENSO响应
2017年朝阳市地面比湿特征分析
西北风
在玩中“悟”出逆推策略
——数学实验课《巧移汽车》教学设计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