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文化负载

2015-06-09 01:51夏章胜
科教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文化内涵

夏章胜

摘 要 习语是语言词汇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往往富含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被称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英语中大量的习语似一面镜子,多维折射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的谚语更是富载英语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

关键词 英语习语 文化内涵 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24

Culture Load of English Idioms

XIA Zhangshe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Idioms are the most active vocabulary part, often rich in specific ethnic culture, national culture is known as the "living fossil." A large number of English idioms like a mirror, refracted multidimensional cultural traditions of the English nation, which is rich in proverbs values contained in the English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English idioms; cultural connotations; values

1 文化与习语

“文化(culture)”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中外学者从不同侧面给“文化”下过的定义林林总总不少于200种。这些定义措辞表述虽不尽相同,但都是逐渐向着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对自身的塑造延伸的。具体说来,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理论、科学技术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都属于文化现象;大如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社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道德规范等等。其中,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习语(idioms)全称习惯用语,又称熟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词组或短句。广义上,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谚语(proverbs)、俗语(colloquialism)、俚语(slang)等。英语习语形成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又生动地承载和呈现传统文化。

2 英语习语中的文化信息

2.1 生存环境

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一度领先世界,渔业也相当发达。英语中许多关于水、鱼和船的习语都是这些客观环境在语言中的体现,如词组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茫然)、in full sail(全力以赴)、a fine kettle of fish(一团糟)、like a fish out of water(不自在),谚语Still waters run deep.(静水流深)、Water finds its own level.(水往低处流)、A little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千里之堤,溃于蚁穴)、The best fish swims near the bottom.(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轻易得到),等等。

英国的地理位置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中国东面向海的季风性气候迥异,体现在语言上,英语中常跟春天联系的是西风,诗人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便是对春的讴歌;谚语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 is at the best.(风起西方,气象最佳)、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 its 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风起东方,人畜不安)亦是体现。英国多雨多雾的天气同样也能在英语习语中找到反映,如rain or shine(不论如何,风雨无阻)、for a rainy day(以备不时之需)、in a fog(困惑)、have not the foggiest idea(完全不知道咋回事)等。

2.2 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

寓言因其故事短小而富含哲理,被人们广泛喜爱,尤其是广为流传的《伊索寓言》。英语中很多耳熟能详的习语都来源于寓言故事,例如:a fly on the wheel(狂妄自大者)、naked truth(原原本本的事实)、sour grapes(得不到便假装看不上的东西)、cats paw(被利用的人)、the lions share(最大的份额)、cry wolf(谎报警情)、play the ostrich(掩耳盗铃)等。

神话传说是人们在原始社会中因对自然环境和周围世界无解和恐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形成的近乎虚幻的故事情节。世界各古老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体系,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希腊和罗马神话。英语习语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根源)、the wooden horse of Troy(潜伏在内部的敌人)、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Pandoras box(灾祸之源)、Sphinxs riddle(难解之谜)、Midas touch(点金术)、crocodile tears(假慈悲)、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家丑)等都是源于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

2.3 宗教信仰

英语国家多数国民信奉基督教,英语习语也常常带有宗教色彩。既有谚语如Have God and have all(有上帝就有一切)、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流露出人们对上帝的崇仰和敬畏,也有如All are not saints that go to church(去做礼拜者,未必皆圣人)的审慎、The danger past and God forgotten(过河拆桥)的顽劣、Go to hell(去死)的诅咒和Good heavens(天呐)般的惊叹。

基督教典籍《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座富矿,许多英语习语直接源出于此,如短语a crown of thorn(荆冠)、beat the air(白费力气)、fall into a snare(掉入陷阱)、Judas kiss (口蜜腹剑)、land of promise(乐土)、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吃力不讨好)、on all fours(匍匐)、raise Gain(大吵大闹)、turn the other cheek(忍受侮辱)、the writing on the wall(不祥预兆)及谚语 He who will not work shall not eat.(不劳动者不得食)、Pride goes before destruction.(骄者必败)等等。

2.4 历史人物或事件

英语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也给英语留下了许多遗产。透过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可一窥当时罗马帝国的兴盛。历史上曾入主的条顿人留下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赴汤蹈火),维京人留下rain cats and dogs(狂风暴雨)、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对八两),诺曼底人留下stew in ones own juice(自作自受)、return to ones mutton(回到现实问题)等各具特色的表达。

曾经的海外殖民地同样为英语贡献了数量不少的习语。Indian file(鱼贯而行)、pipe of peace(和平烟袋)、feather in ones cap(荣耀)等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习俗,而pan out(淘出)、apple pie order(井井有条)等表达则是美国历史的产物。

还有许多习语典出具体的历史人物。短语cross the Rubicon显示凯撒大帝的坚毅决绝,man for all seasons彰显托马斯·莫尔的旷世奇才,meet ones Waterloo指向拿破仑的惨败。

2.5 文学艺术遗存

有些英语习语脱胎于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中的经典词、句逐渐被定型下来成为具有特定内涵并可独立运用的表达。比如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感情外露——《哈姆雷特》莎士比亚)、ones pound of flesh(合法却悖理的要求——《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a nine days wonder(昙花一现——《特罗勒斯和克丽西德》乔叟)、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沉思录》培根)、man Friday(忠仆——《鲁滨逊漂流记》笛福)、King Charless head(被反复谈及的话题——《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情人眼里出西施——《莫莉·班》玛格丽特·亨格福特)、Catch 22 situation(难以摆脱的困境——《第22条军规》海勒)等。

2.6 外族习语

除了历史入侵民族的语言遗存,英语中还收录和保存了许多来自其他民族的谚语和表达,例如The nearer the church, the farther from God.(离教堂愈近,离上帝愈远——拉丁谚语)、Sweep only in front of your own door.(各人自扫门前雪——德国谚语)、He who forgives others, God forgives him.(宽恕别人者,神必宽恕他——非洲谚语)、A mans tongue is his sword.(舌如利刃——阿拉伯谚语)、Kick a stone in anger and you harm your own foot.(盛怒中踢石头,伤的是自己的脚——朝鲜谚语)、Those who know do not speak and those who speak do not know.(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中国格言)。英语以其强大的包容性,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身。

2.7 生活百态

语言起源于生活,习语莫不如此。各行各业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英语习语。铁匠遵循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牧民牢记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晒草要趁太阳好);裁缝谨守Cut the coat according to the cloth.(看布裁衣)、淘金者谨记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渔民深知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猎人切记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木匠自承Such carpenters, such chips.(什么木匠出什么活),鞋匠悲叹The cobblers wife is the worst shod.(鞋匠的老婆没鞋穿)。

3 英语谚语中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是蕴含在文化中的无形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是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表现出差异的深层原因,是文化的核心。

尽管我国与多数英语国家远隔重洋,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不同,各自语言所体现的思维特征和运用的比喻形象殊异,但在这个人类共同的大自然,人们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是相似的,对事物的属性和价值的判断也大致相同。英语和汉语中就有许多谚语中含有相似的价值观,如:

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语言素材中掺揉着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在学习和了解的同时要加以甄别和摈弃。例如谚语:

4 结语

伴随着英语的推广和普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也传遍世界。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既富载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又体现出独特的亲民属性,学习者极易视其为理所当然,对其承载和传递的文化思想失去免疫力。我们自然应学习和发扬英语习语所承载的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文化精髓,亦需对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保持必要的审慎和警惕。

参考文献

[1] Larry A.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fifth edi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管晓静.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价值观比较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3).

[3]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魏家海,李新星.英语谚语、价值观和英语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5).

[5]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殷莉,韩晓玲.英语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文化内涵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
中西方思想观念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