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2015-06-09 15:36邓毅
科教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邓毅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成为普通高中的教学要求之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章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出发,讲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遇到的问题,旨在提高高中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新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68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DENG Yi

(Guilin Gongcheng Yao Autonomous County Board of Education Audio-visual Station, Guilin, Guangxi 542500)

Abstract In the increasingly well-develop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oday's socie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mastery ordinary high school teaching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new age, a new article from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starting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curriculum,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 so 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curriculum; reform

0 前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事物,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具体来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目的。所以,文章通过分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来实践与探索新课改,旨在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科价值。

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一直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教学活动往往以高考为指挥棒,因而在教学的设置和安排方面,往往只是为了达到升学率的指标而教育学生,所以,凡是高考的科目,都被安排在了重要地位,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考的非考科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真正受到我国普通高中的重视,成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程。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毫不关心,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很难发挥作用,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停滞不前,对其以后的深造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1.2 信息技术课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新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课程上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概念和新内容。大多数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并不能理解和贯彻这一新概念和新内容,这也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很难在普通高中开展。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授这门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他们首先要理解和贯彻新课程中的新概念与新课程内容,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要求他们将新课程的理念与和内容与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这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师力量和实力不够强大也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3 学生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

普通高中设立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适应新信息时代的步伐,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的学习和接受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都接触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容易上手。但是对于一些山区的学生而言,“互联网”可能都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这也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有很大的困难。虽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但是不同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不同,而且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些都使得信息技术新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的开展受到影响。

1.4 学校规模的欠缺造成有关信息技术设备不齐全

这些年虽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普通高中已经配上电教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室,但是仍然有很多高中学校缺少必要的设备,尤其在我国的云贵、川渝地区有很多高中学校没有相关的设备,有的甚至连一台电脑都没有。这些地区经济的落后造成教育的落后,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进行来说,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2.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祖国的未来输送拥有高信息素质的公民,营造优良的信息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兴趣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以学生为根本,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实践,加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交流和合作。

2.2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习,能够做到对信息技术概念与特点的理解,能够通过学习来掌握获取、搜索、交流、表达等基本能力,并能知晓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归纳和管理,能够使用适当的信息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所遇到的信息问题,能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合作、交流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解决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中体验信息技术中的文化内涵,能够刺激学生对信息的求知与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和积极参加相关活动;能够通过学习,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前社会文化、教育以及各方面的影响,能够遵守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健康、文明、负责地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

2.3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

对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应该从“必修方面”和“选修课程”两个方面来设计并加以实施。

对于“必修方面”,设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等四个方面的知识,这部分课程是基础课程。该部分课程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实践为主,旨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对信息的获取、表达、运用等能力,通过实践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前社会文化、教育以及各方面的影响。

对于“选修方面”,设立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等四门选修课。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中,主要教授学生有关计算机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程序设计初步了解以及算法与问题的常见解决案例;在“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中,老师主要讲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多媒体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还有多媒体中的信息采集与加工技术,让学生学会用多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交流;在“网络技术应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因特网的应用、网络应用技术以及网站设计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增加对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在“数据管理技术”课程中,学生会了解到有关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搭建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此课程可以为学生在大学以后的深造方向上提供帮助。

2.4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师改革措施

教师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针对教师进行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措施是,一方面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质量的同时,集中对教授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老师进行培训,努力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理念,只有教师理解和贯彻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才能进一步地教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授课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肯定的教学评价。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统筹全局,不能孤立了某一学生,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个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有趣的话题、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团结合作。

2.5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设备改革

对于校资力量强大的学校,要求这些学校能够开通校园网,并形成以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主的校园网主干路线,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寻求社会、政府以及往届校友等的帮助,建设基本的信息技术课程设备,做到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信息技术和运用基本技术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新课程改革的措施,希望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从而为以后的高中教育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支训.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0(14):308.

[2] 齐国斌.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0(1):64.

[3] 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72-473.

[4] 丁婧,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十年记忆[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9):65-66.

[5] 贺文苑.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1(7).

[6] 张福平.生物新课程中老师的适应性状况[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9).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