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015-06-09 15:36李雅芳
科教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影响

李雅芳

摘 要 研究者对参与问卷的107位家长进行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根据家长们在每种类型的得分情况判断其教养方式的类型,归纳各种教养方式在饮食行为方面的主要实施特征。同时结合访谈资料,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实施现状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就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家庭教养 幼儿饮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73

Influ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

LI Yafang

(Shaoxing Keqiao District Centr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roup, Shaoxing, Zhejiang 312030)

Abstract Researchers involved in the questionnaire 107 parents on Family Education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arents in the case of each type of score which determines the type of rearing methods, a summary of all the main implementation features rearing patterns in diet behavior. Combined with interviews on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enter to dwell on the way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eating behavior.

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children's eating; influence

1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结果

1.1 专制型教养方式

研究者从幼儿进餐的独立性、进餐的专注性、进餐习惯、进餐的速度、偏挑食行为等5个维度考察家庭教养方式的实施状况,图1中显示了家长在专制型教养方式调查项目上的得分情况。

图1 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情况

从图1可知,关于专制型教养方式的5个问题总体分值较高,这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专制型教养方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教养方式之一。共有66人即61.7%的家长得分高于17分,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专制型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由家长选择摄入食物类型,并对幼儿的进餐速度有严格要求,严格控制餐桌上的行为。而当幼儿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绝大多数家长会提出强制要求。因此,专制型教养方式的控制力主要与家长的思想和行为相一致,家长认为对的行为就会同样要求幼儿去做,家长的观念对幼儿的饮食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

1.2 民主型教养方式

研究者从食物的选择、进餐独立性、家长对于幼儿进餐数量的态度、进餐的速度及时间四个维度来考量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实施状况,可发现,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较低,98.1%的家长得分高于17分。民主型体现于无论是在食物的选择、进餐独立性还是对幼儿进餐数量的态度、进餐的速度等方面,家长普遍都会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对幼儿提出相应的饮食要求。虽然专制型的实施率也很高,但与其不同的是民主型教养方式所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家长和幼儿增加了互动和交流,在食物摄取方面家长会主动倾听幼儿的意见。

1.3 溺爱型教养方式

研究者从食物数量的选择、进餐独立性、不喜欢吃的食物、家长对于幼儿进餐数量的态度、进餐的速度及时间5个维度进行考量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实施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溺爱型教养方式的5个问题总体分值较高,只有8.3%的家长得分高于17分。问卷结果显示,在幼儿的进餐速度上,88.8%的家长都不会任由幼儿吃到什么时候,41.1%的家长也不会主动进行喂食。但在幼儿的进餐数量上,却有85%的家长认为无论幼儿吃多少都应该表扬,并没有对幼儿的饭量提出过多要求。总的来说,家长普遍不会过于溺爱自己的幼儿,因此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比重并不大。

1.4 忽视型教养方式

研究者从食物的选择、家长对于幼儿进餐数量的态度、进餐的速度及时间、饮食习惯四个维度进行考量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实施状况,显示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普遍较低,没有家长的得分高于17分,忽视型教养方式较以上三种并不常见。因此,可以认为家长对幼儿的饮食行为较为关注,注重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养成。

通过上文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家长在一种教养方式得分较高的同时另一种教养方式得分也很高,说明现今家庭在幼儿饮食行为方面普遍都实施综合性的家庭教养方式,即采用多种教养行为和教养态度培养幼儿的饮食行为。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饮食行为的不同方面实施不同教养方式,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幼儿的饮食行为水平是多种教养方式共同影响的结果。数据显示,现今家庭教养方式的实施主要是以专制型和民主型相结合的方式,溺爱型和忽视型的教养方式较不常见。

2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1 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提高幼儿的进餐独立性。实施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一般以自己对于饮食的态度和标准来要求孩子,调查发现87.9%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独立进餐,因此他们对于孩子的进餐独立性会提出强制性的要求。在专制型家庭中,91.6%的幼儿都会在家自己吃饭。觉得自己更倾向于专制型的家长F在谈到对孩子进餐独立性的培养时说道:“我认为吃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之一,所以都会让她自己吃,在小班之前我的孩子就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而且无论她怎么撒娇和拖时间我们都会让她自己把饭吃完。”由此可见,家长的强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儿进餐独立性的发展。

(2)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幼儿正常的进餐速度。调查数据显示65.4%的家长对孩子的进餐速度、时间都有明确的要求,一般家长认为适中的进餐速度才有利于营养的摄入和吸收,放任孩子的进餐时间会不利于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在这些专制型家庭中只有24%的幼儿吃饭速度很慢,因此,研究者认为适当的约束可以培养幼儿正常的吃饭速度。

(3)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阻碍幼儿对食物的选择。食物的选择包括主食的选择、饮料的选择、零食的选择、点心的选择等方面,经调查77.7%的家长对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有所限制。如此强制性的要求,易影响幼儿选择食物的能力,长此以往很多幼儿都不知道父母不在时该如何进行食物的选择。

2.2 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发展幼儿的食物选择能力。民主型的家庭中,家长会和孩子共同商讨食物的选择,由双方共同决定。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体现出孩子的主体性地位。相关数据表明,93.9%的家长会跟自己的孩子共同讨论食物的选择。在这些家庭中,97.2%的孩子会自己主动选择自己要吃的食物。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食物选择能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进餐积极性,促进幼儿的饮食兴趣,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2)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培养了幼儿科学的进餐速度和数量。通过调查,研究者发现79.4%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自身胃口对其进餐数量提出要求,86.0%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对孩子的进餐速度提出相应的要求。这些家庭中75%的孩子吃饭速度适中,看来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有利于改善孩子的饮食行为,使他们能够正常进餐。既不会由于过度饮食产生肥胖问题,也不会由于进餐速度的过快和过慢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3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的进餐数量。相关数据显示85%的家长当孩子无论吃多少饭时,都会应积极表扬。这就易导致很多孩子的进餐数量不稳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摄入。(2)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导致幼儿的偏挑食行为。幼儿的偏挑食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家长较为关注的饮食问题之一。有的幼儿偏挑食问题严重,只喜欢某类或某几类食物,或者只吃自已较为熟悉的食物,还有的仅凭食物的外观和味道来判断自己的喜好。有的幼儿偏挑食问题一般,较偏向于软食,或者只偏向于某一种(类)食物,阶段性地喜欢某类食物。调查发现只有15.9%的幼儿不存在偏挑食情况,而存在偏挑食情况的幼儿中46.7%的家庭存在或多或少的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此类家长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饮食需求,总是做一些孩子喜欢的食物,其它具有高营养的食物则很少做。这种教养方式很难保证孩子正常的营养摄取量,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3 幼儿饮食行为中的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合理性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幼儿的饮食行为水平基本为良好,但还是存在进餐的卫生习惯较差,挑食问题严重,进餐过程中喜欢聊天、看电视等共同问题。而饮食行为中的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合理则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过于顺从幼儿加剧了幼儿的偏挑食行为。调查发现只有15.9%的幼儿不存在偏挑食情况,而存在偏挑食情况的幼儿中46.7%的家长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饮食需求,总是做一些孩子喜欢的食物,其它具有高营养的食物则很少做。作为家长,不仅要从幼儿的食物喜好出发,更应该站在科学营养的角度为幼儿选择食物,过于顺从幼儿的心理喜好将很难保证孩子摄取均衡的营养量,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盲目表扬易使幼儿进餐量不稳定。调查数据显示85%的家长当孩子无论吃多少饭时,都会应积极表扬。《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期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采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可以改善幼儿的饮食行为,但盲目表扬有时会适得其反,易使幼儿进餐不稳定,影响幼儿对营养的摄入。

最后,家长自身存在的陋习导致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差。调查显示,只有43.9%的幼儿饭前会主动洗手及12.1%的幼儿有主动漱口的表现。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对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进行教育,但经笔者观察,多数的家长自身并未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没有发挥应有的榜样作用,对幼儿的饮食习惯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强化,这便导致了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普遍较差。

参考文献

[1] 崔爱丽.幼儿饮食行为与其气质特点的关系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Silvia Scaglioni,Michela Salvioni ,Cinzia Galimberti.Influence of parental attitud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eating behaviour[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08.

[3] 李世敏,乔方.家长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4:4-26.

[4] 蒋竞雄,夏秀兰,崔绍珍,宋琴素,袁全莲.三代同堂家庭中祖辈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2:1-14.

猜你喜欢
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