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的美学价值

2015-06-11 12:18郑春元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5)02-0057-06

收稿日期:2015-01-22

作者简介:郑春元(1949-),男,广东培正学院学报编辑部执行主编,编审,研究方向:明清小说、地方文化。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园地中的异卉奇葩,它植根于深山僻野之中,它有强劲的身姿、亮丽的颜色,散发出浓郁的乡野气息。故事内容丰富,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荆楚区域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了荆楚区域的历史风云、民俗风情,记载了当地历史前进的脚步,反映当地民众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反映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是下层民众审美意识的结晶。透过这些民间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下层民众纯洁的心灵,美好的理想,独特的审美情趣。伍家沟民间故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多方面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奇的幻想美

美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幻想美是文学作品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幻想是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之一。没有幻想就不可能有民间故事。” [1]幻想是民间故事不可或缺的元素。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的幻想更为丰富、更为神奇、更为瑰丽浪漫。伍家沟村的幻想故事类型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异类婚配故事,人与异类﹙动、植物精灵、鬼怪﹚之间的婚恋,故事讲人和动物修炼得道可成仙,狐、獐、蛇、虫都能修炼为人,或幻化为美丽善良的女子,嫁给贫穷青年为妻。如《田螺精姑娘》、《蚌蛤精姑娘》、《珍珠眼泪镶皮衣》都讲的是人与异类的婚恋故事。展现了她们的善良和勤劳。其二,神仙在人间助善惩恶故事,如《武当火星爷》、《徐神仙》等,他们用法力在人间扶善惩恶。其三,神仙法术故事。讲神仙法力无边,能移山填海、呼风唤雨,创造出人们匪夷所思的奇迹。《邋遢张种芝麻》篇讲张三丰能让一颗芝麻,流出像泉水一样芝麻粒装满屋子。《赛武当》、《抓髻山》篇讲真武大帝成仙后一箭可以射下一个山顶,一声号令可以使山上不长高树。他竟用箭射断一座高山,挥剑砍出一条河,叫“剑河”。他高踞于天柱峰上,竟使群山臣服,形成“七十二峰朝武当”,都俯身对着它。《羊子洲》篇讲神仙帮忙修武当山庙宇,竟然把石匠做成的石头栏杆、石和尚头、石板、石条、石凳、石桌变成一群羊赶到所应安放这些东西之处。有仙术的道士能将一块砖头变一座山,一碗水变一片海洋。这些传说表现了民众改造自然,改变山川环境、改善生活的愿望。表达出人们渴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理想。奇幻瑰丽的想象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虚幻性。其四,关于“宝物”的想象。伍家沟民间故事中,出现了不用米能煮出饭的宝盆、有非凡功能的阴阳扇等之类的“万能型”宝物。《天书》篇讲一石头精得到诸葛亮的饭食之赠,给诸葛亮天书,还设法使诸葛亮得到莲花道人的宝物——宝剑。《诸葛亮的羽毛扇》篇讲,一只修行五千年的乌鸦精受到诸葛亮的恩惠,送给诸葛亮羽毛扇,诸葛亮用这把扇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这种宝物幻想包含着人们渴望揭破大自然奥秘。令人神往的幻想产生了最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1.场景之美

伍家沟幻想故事有许多引人入胜,无奇不有的场景超越常态的场景,如一座院落在天空中飞翔几千里落在武当山山下,无比奇异而壮观(《玉石院子》)。鲁班骑着做木工活的木架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上下班,非常神奇有趣。有法术的道士竟用蛇搭凉棚,使毛巾变得像扁担,可以挑水;将一块砖头变一座山,一碗水变一片海洋,这种场景神奇壮观,美不胜收。《何首乌精》篇讲,一道士吃了修行千年的何首乌精,小道士成为神仙,把煮何首乌的水浇在道观的四周,道观伴着云彩飘飘然飞升到天上成为仙宫。道观飞升的景象的幻想景象具有飘逸的美,人们好像看到一座庙宇在仙气的托举中冉冉飞升,这种景象令人无限神往,感受到目睹仙境一般。

2.人物之美

伍家沟故事中的幻想人物有神仙、有精怪类形象,这些人物具有多方面的美。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42年,修行非常刻苦专心,竟至茅草根扎穿了脚,鸟在头上做窝也不知道。这种怪异形体、怪模怪样,令人可笑,表现了形象的怪诞美。伍家沟故事中精怪所幻化的女性大都年轻貌美,姿容出众,魅力四射,她们嫁到贫苦人家后,贪官恶霸都千方百计想抢夺霸占她们。伍家沟故事中的幻想人物更多是具有精神美,故事中的女鬼没有阴森之气,面貌不是青面獠牙,而是如世间平常女性,开朗活泼,生活乐观,热心助人。《一餐浪浆饭》中的女鬼见到一个素不相识的醉汉躺在自己土坟门上,担心他被动物伤害,就精心看护,放弃看戏和聚餐的享受机会。她舍己为人,其心灵至善至美,是一个有美好人性的善鬼、佳鬼。其他精怪所幻化的女性形象大都心地善良、勤劳、聪慧、美丽,同情受苦人,痛恨害人的恶官,在她身上反映了劳动群众的才智和优秀品德,是集心灵美、形象美于一身的典型形象。

3.结局之美

伍家沟的爱情婚姻故事的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无论是人与鬼、人与仙、人与精怪相恋无论经过怎样的磨难、出生入死,或几番转世最后终于得以结合,有情人终成眷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大多是“大团圆”结局。《娘十七,儿十八》篇的主人公与女鬼相爱经过生生死死的磨难,最后夫妻终于团聚。在善人与恶人斗争的故事中,恶人在做尽坏事之后必将自食其果,落得自我毁灭自取灭亡的下场。“美战胜丑”、“正义战胜邪恶”的定律一定实现。故事中的贪官恶霸见到一些贫苦农民得到精怪幻化的美妻后,色欲爆发,用种种恶毒的计策来抢夺霸占。而精怪仙妻用法术、法宝来抗恶、治恶、惩恶。《田螺精姑娘》中的县太爷想杀死家有貌美仙妻的贫苦男子,然后霸占其妻,结果被男子的仙妻用法术烧死。《蚌蛤精姑娘》中的作恶多端的土霸王起色心想夺取王狗的仙妻,蚌蛤精姑娘送给土霸王一个小瓶,瓶中突然发出滔天大水,把土霸王的房子财产冲光,土霸王也被大水淹死,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王小打鱼》、《王老二种瓜娶媳妇》中的龙三小姐也都用法宝烧死了作恶的县官。这些幻想故事用幻想取胜的方法,表示必胜的信心,满足听者读者的愿望。在封建制度下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压迫,有很多不幸的遭遇,通过这些幻想故事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获得一种慰藉。也表现了歌颂善良的道德倾向和审美理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正如高尔基所说:“故事在我面前展开了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之光,在那种生活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在活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2]

二、强烈的道德美

道德美是善与美的结晶。道德美是通过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美是蕴含了道德理性内容的形象美。

几乎所有的民间故都承载着人民群众道德观念的载体。恩格斯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一文中指出:“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3]恩格斯的这段话指出了民间故事寄托道德愿望,有道德教育的作用。伍家沟民间故事的许多故事或对中国传统美德加以颂扬,或对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让听者受到道德熏陶。很多善恶内容故事贯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旨,运用鲜明的对比方式,把勤劳勇敢、舍己为人、济贫扶弱、孝敬父母、善良谦让、助人为乐作为善的准绳加以传颂,对真善美的事物尽力褒扬,把自私自利、贪得无厌、忘恩负义、无情无义当作恶的标志而痛加谴责,对假恶丑的事物进行抨击鞭挞,使人读之感到大快人心。这些扬善惩恶的故事不仅成为下层民众对丑恶进行斗争的武器,也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好教材。伍家沟故事的道德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良美

“善为人们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最伟大的一种。与人为善是达到这种道德品格的必然要求。中国古代思想家把人生终极目标定为‘至善’。” [4]善为美的表现,西方哲学家普洛丁认为善是“美的本质” [5]。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就内容而言,它和善相同。”也可以说,凡是“善的”,就是美的。

伍家沟村道德美故事,把善视为一种美德,视为一种美好的人性,进行种种善的劝导,歌颂种种善行,如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造福乡邻等等,以此表达了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主要表现人物的善良美。故事中的人物善心待人,同情人、热心帮助人,《田螺精姑娘》中的贫家青年看到家乡缺水,就在家中打井,把水送给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的穷人。这些贫苦人不仅与人为善,对动物也有爱心,对受伤的动物有悲悯之心,进行救助。《蛐蟮精害道士》中的青年砍柴人在山上把一条身体断为两截的蛐蟮接起来,带回家中养伤。后来得到好报。伍家沟民间故事中的神仙都极有善心。他们不是远离人间,高高在上,自己优哉游哉享乐,而是用法力济世救众,时时关注人间疾苦,把解救人们的苦难、干预人间不平之事,把扶善去恶,惩恶扬善作为自己的天职,他们在人间的主要活动就是行善去恶,他们的责任心很强,时时察看世间人们的行为表现,见善良人有难,用法力及时救助,恶人作恶及时惩处。他们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落实者、执行者。《贞节寡妇烧龙头香》中一孝顺儿媳精心照料公公被小人诬陷,她为自证清白身坠百丈悬崖的瞬间,玄武大帝用五条龙托起她,送她回家,还送她一块贞节匾,昭示表彰她的清白。《武当火星爷》篇讲武当山的火神爷在当地四处查访,见到使用黑心秤的店铺将其烧掉,留下使用标准秤的店铺。他惩恶是为了扬善,这种惩治不善来引导善、褒扬善更有意义。人们可以感受到故事对善的强烈引导力量。故事的结局总是恶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善者得到幸福和奖赏。表达了善是劳动人民最为推崇的做人行事的原则,是全人类共同认同的社会价值 [6]。

2.孝道美

伍家沟故事的道德美的另一体现是孝道美。孝道历来被中华民族所推崇,俗语云:“百善孝为先”,伍家沟民间故事极力称颂孝道,将子女尽孝养老看做是一种神圣职责。努力弘扬孝悌美德的文化,把孝视为一种善的美德,视为一种美好的人性。伍家沟故事主要是讲的贫苦人的孝,贫苦人家儿女在自身生活艰难、衣食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他们时时把父母放在心中,时时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千方百计想办法为父母解难,这种行为是最朴实的孝,这种孝发自内心的孝,是真情真意的孝。这种孝心极为可贵、极为难得。表现出浓郁的亲情,极为感人。《贞节寡妇烧龙头香》中的一年轻貌美的贫苦寡妇,很多媒人来说亲,说有钱人迫切想娶她,可以让她过上好日子。但她想到如自己出嫁,家中的年长害病的公爹就无法活下去,坚决不改嫁,要为公爹送终,精心照料公爹的生活,冬天用体温为公爹暖被。她的善行感动了真武大帝。《老大与老二》中家贫的老二媳妇,对婆婆极有孝心。她在赴一家婚宴上把自己应吃的肉块包起来,带回家给长年吃不到肉的婆母吃。她上厕所时不慎将布包掉进厕所里,心痛得痛哭不止,婆母让她把布包捞出来,说肉洗洗还能吃。老二媳妇照作。这时天上打雷,二媳妇朝天下跪祷告,说自己不孝,请雷公劈死自己,不要吓坏了婆母。风停雨住雷止时,在她面前出现一个布包,里面是金豆子,还有一首诗:“为人行孝,天地知道。天赐礼物,金豆一包”。 [7]她的孝心受到了上天的奖赏。她对关爱婆婆重于自己,关键时刻愿舍去自己的生命保护婆婆的孝心孝行,感天动地、感人至深。在她身上体现了最高尚的人性美、道德美。产生了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美的力量。

3.恩义美

伍家沟故事的道德美还体现在恩义美,恩义美即知恩图报,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一贯颂扬的传统美德,“报恩”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人们普遍认为,知恩不报、忘恩负义是极不道德的行为。如俗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恩的观念,在施恩者方面说,是仁爱同情、利人助人的道德行为,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在受惠者的知恩图报方面说,则表现为一种忠厚淳朴、诚信善良的道德品质。” [8]伍家沟故事中的一些异类与人相处过程中均表现了重情重义的品格。面对贫苦人无法娶妻,这些异类或以身报恩,嫁给恩人为妻,和丈夫一起辛勤劳作,帮丈夫兴家,在异类为女性角色的故事中,这些异类所幻化的女性温柔体贴,大度善良,贤惠能干,还用法术保护自己和家庭不受恶人侵犯。或帮助恩人找到佳偶。《周成和长虫精》篇讲受到樵夫周成救助的小蛇,回到山林长大后,不忘周成的救助之恩,帮助周成救了遭难的皇姑,周成得以与皇姑结婚,成为驸马。《老鳖精当儿子》篇中无子的黄员外救了一只大鳖的性命,大鳖对黄员外多方面报答,提出给黄员外当儿子,用法术取得很多金砖,并得与刘员外的小姐结婚,与刘小姐生了儿子和女儿。使黄家有了后人,得以延续香火。《蛐蟮精害道士》中被青年砍柴人所救的蛐蟮精知恩图报,变为女子嫁给砍柴人为妻。故事中的受恩者都知恩、感恩、不忘恩,对恩人予以厚报,尽最大努力和全部所能来报恩。无论现时报还是延时报,都表现了美好的人情、人性。

伍家沟故事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人性善进行颂扬,对好德行进行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是民众追求真善美的秉性之体现,对善良的执著追求。可以说伍家沟民间故事是优秀的道德的教科书。

三、感人的爱情美

爱情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情感需要,也可以说是民间故事的永恒主题,“爱情美,就是在爱情的过程中,即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美和生活美。” [9]爱情美即人的内在美,即人格美、人性美,也就是人的心灵、素质、性格和情趣的美。它是一个人魅力之大小,对异性吸引力之强弱,和其爱情的品位与格调之高低的决定因素。伍家沟村有多篇爱情婚姻故事,其类别主要有:人与人恋、人与精怪恋、人与仙恋、人与鬼恋,爱情故事多姿多彩。其表达之情特别感人特别令人震撼,表达出多种形态的美,有崇高的壮美、缠绵的优美、哀婉的凄美。

伍家沟故事中的爱情之美的表现,其一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非常纯洁,不受世俗物质的污染,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田螺精姑娘》篇中的一贫苦农民在家中打井帮助乡亲解决吃水困难,还送水接济那些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的穷人。他在打井时把挖出的一个螺蛳捧回家中放在水缸饲养,螺蛳化为美女与他结为夫妻,帮他盖房买地。《蚌蛤精姑娘》中的有孝心的贫家青年王狗收养一个生病的蚌蛤,精心养护,蚌蛤变成美女与他成亲。这些异类美女虽然是水族精怪所变,但她们有最美好的人性,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既有心灵美,又有行为美。她们感恩图报,善良纯洁,多情多义,不计较男方家庭的贫苦,生活的艰难,看重对方良好的人品,与之真心相爱,她们爱得自然、爱得淳朴、爱得直接、爱得大胆、爱得执著,她们的爱像水晶般的纯洁。她们结婚不是为了享受,而特别勤劳,与丈夫一起奋斗,改变贫穷的境遇。这类故事表达了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寄托着他们的爱情理想。希望配偶是劳动能手,夫妻共同以辛勤的劳动建造美丽的家园。

伍家沟故事中的爱情之美其二是,主人公对爱情追求的坚贞之美。《姊妹山》篇中的一对青年男女相爱极深,渐渐的他俩变成一座很大的山。真武大帝不准他们成亲,拔下七星宝剑把他们变成的大山劈为两半,让一条大河把两山隔开,但分不开二人的心,在真武大帝离开时,两座山又立刻合在一起了偷偷团聚了。真武大帝要回武当山,两座山才慢慢分开。此则传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变成山也要相聚,剑砍不断,河隔不开,爱情之坚贞令人无比震撼和感叹 [10]。伍家沟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坚贞之情更为动人他俩死后又重新投胎,来到阳世,梁山伯变成魏奎元,祝英台变成蓝玉莲,两个人在蓝桥上相好。又遇父母阻挡,还不能成亲,于是双双跳河而死。到第三代祝英台投胎是玉堂春,梁山伯投胎是王三公子,经过又一番磨难,两人最终终于团圆。这对男女主人公真情延续三代,始终不泯,他们锲而不舍,奋斗三世,永不停歇,追求团聚的真情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10]。这种旷古未有的爱情之美深刻地表现了人类在舍生忘死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爆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显示出来的伟大与壮丽,这种理想美,这种忠贞品格还更多地表现在伍家沟人鬼(妖)相恋故事中,这种人与异类的相恋结合要经历更多的磨难,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但他们不离不弃,经历几番生死追求不止,也是忠贞爱情的卓越体现。

四、超人的奇智美

一般民间故事都有崇尚智慧,嘲笑愚蠢的内容。这类故事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幽默感。能产生审美娱乐作用,因而被下层民众所津津乐道。由于伍家沟人一直生活在深山峻岭之中,环境比较封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对智慧的尊崇较之其他地域的民众显得更为突出和强烈。因而伍家沟故事有较多的表现智慧美的内容。

1.机智伙计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智慧

封建社会的一些黑心的地主老财生性极端贪婪、狡诈、刻薄,想尽各种手段,用尽各种损招来盘剥劳动者,想让长工白白给他干活,又想让长工一无所有。可他们打错了算盘。伙计用一种民间的机智,利用地主因贪婪吝啬而蒙心的愚蠢,采用“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技巧,巧妙作弄、惩罚地主,让他们吃一些无法言说的哑巴亏。使为富不仁的财主成为民众愚弄、惩罚的对象。伍家沟故事《能伙计(三)》讲极端贪婪愚蠢的地主对伙计提出一个非常荒谬可笑的要求,让伙计把一天的饭一顿吃完,省出工夫多干活。聪明伙计不动声色,吃完早饭就回屋蒙头睡大觉,地主来问他为啥不干活,伙计回答吃了晚饭不睡觉干啥。地主无话可说。吃了亏的地主又要求伙计明天只准吃一锅烟(即吸一次烟),第二天伙计一下地就吃烟,一直吃到晚上。地主问他为啥不干活,伙计回答说一锅烟还没有吃完,怎么能干活。伙计将一锅烟的时间无限延长,使算计伙计的地主又吃了亏而无计可施 [7]。伙计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地主荒谬要求的漏洞,用诙谐可笑斗争的方式斗败了地主,是对贪婪地主的嘲弄和戏弄,极大地满足了民众惩恶扬善的心理要求,也满足了他们惩罚那些为富不仁者的报复心理;表现了劳动人民对贪婪的剥削者的嘲弄和斥责,渴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嘲弄他们的愚笨,鞭挞他们的灵魄。

2.巧女教训惩治卑劣好色者的智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一些民间长相出众的女性常常受到品行不端者的骚扰、调戏,想占有看中的女性,满足自己的淫欲。民间有才智的巧女,通过自己高超的智慧来教训心怀不轨的坏人,伍家沟故事中有多位这样的才女,她们才思敏捷,冰雪聪明,言谈机智,博学多识。与行为不良者无论是较量才学,还是面对恶意调戏,都能巧妙应对,挫败调戏者,使其吃亏当众出丑,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伍家沟故事《大姑娘对诗》篇讲,某自命不凡的穷酸教书先生得知一学生的姐姐是一才女,心生歹意,前来调戏。开始以对诗的方式与学生姐姐较量,学生姐姐从容应对,先生见到右边墙上的画中有美女,对学生姐姐出亵语进行戏弄道:“墙上美女身有孕?”学生姐姐反应敏捷机智,有力回击:“肚里怀的是先生”。一下子置教书先生难堪至极的境地,自取其辱。《教书先生挨打》篇讲,一个好色的教书先生用天天打学生的卑鄙手段逼漂亮的学生母亲献身。学生母亲设了一计,让教书先生到家来。先让教书先生干挑大粪、挑水等活。然后学生母亲说丈夫要回来让教书先生钻在麻袋躲起来,她把麻袋口扎好,学生的父亲说,要找拳桩练拳,就提出麻袋当拳桩左一拳右一拳狠狠打起来,教书先生被打得鼻青脸肿,却不敢吭声,学生母亲找个机会把麻袋口打开让教书先生逃走 [10]。学生母亲教训色鬼的办法无比巧妙,民间有关门打狗的办法,学生母亲是袋子里打狗的方法,使其既无法逃遁,又无法声张,还有漂亮的借口,又打得随意。其方法令人捧腹,又大快人心。故事具有幽默美。这些机智人物的活动呈现滑稽诙谐的形态,体现出喜剧美。寓智慧美于滑稽诙谐之中,让读者获得精神愉悦。

五、迷人的山水美

各地的民间故事都有关于家乡的风物故事,来表达热爱家乡之情。伍家沟故事也是如此。伍家沟村地处深山之中,青山连绵起伏,森林茂密,河水蜿蜒,流水潺潺,一畦畦田地在山脚下伸展,条条山沟中绿树掩映下的房舍错落有致,气候温暖,山间野花飘香,环境优美。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的伍家沟人对自然之美有深刻的感受,故事创作者对家乡的奇山秀水进行美化、神话化,讲述不少名胜和各种地名的由来,把家乡的一山一石,一峰一洼附着以美好的传说,针对自然景物的形象,发挥联想,用优美的传说加以解释或富有意义有情趣的说明,增大了秀美风光的审美价值,表达了对故土家园无限地依恋和无限的亲切感。《金沙坪的来历》篇讲金沙坪是由泼在沙滩上的金豆子所变,天天闪闪发光,展示了此滩富丽堂皇梦幻般的美,其地名十分具有诗意。汉江中的沙洲是神仙张三丰所投的金笛所变,可以想象到此地带有梦幻仙境一般的美,朦胧的美(《张三丰度亲家》)。《马思山》篇讲樊梨花在房县作战的地方山明水秀,风光绮丽,带兵回朝时战马不想走,后来这座山叫马思山,这一传说可以使人想象到此地如诗如画一般的 [9]。这如画的风景还融合了人物的精神美,当年樊梨花在此练兵马,为平定西北边患作出重大贡献,这一风景具有多重的美,更令人神往。这些故事中把这些景物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连起来就是一个五颜六色的风景长廊。画面古朴而清新,通过画面能使人们领略到当地大自然的秀丽和风土人情的优美。这些风物故事的美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伍家沟民间故事,蕴含着的多姿多彩的美,给人不尽的审美享受。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魔法糖的故事(一)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魔法糖的故事(三)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端午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