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共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

2015-06-11 01:12吕楠李响王立婷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吕楠 李响 王立婷

[摘要]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关系始终是我在南中国海方向的战略开展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处理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在东南亚陷入僵局的话,那么不仅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要受到阻碍,今后的经贸活动等方面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失。毫无疑问,虽然中国并不会缺少经贸伙伴,但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战略形势和位置,依旧是我们需要打开和追求合作的必要考虑因素。因而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化共同利益为共同目标,和东南亚诸国共同打造出亚洲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而使得互利互惠进一步的体现出来。

[关键词]中国和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方向

引言

海上丝绸之路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大方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亚所开发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并称,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国家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实际上,一带一路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中国和邻国的关系,保障经济上的来往和互利互惠的实现。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推行更加深远的互助合作方式,来保证国家秩序的良性化发展。因而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来说,东盟国家就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了。我们需要通过合作来加强互信,从而改善和发展多边的国际关系。

1、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理论上一共有两个方向,因为和东盟涉及的主要是南海方向的(另一方向为黄海东海方向的对日本和朝鲜的贸易通道),因而实际上在进行南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的时候,就不可能不考虑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海上絲绸之路的贸易价值非常的巨大,从东亚经南海到西亚地区以及非洲,或者经苏伊士运河开往欧洲,这对于东亚、东南亚国家而言是一个稳定而且巨大的贸易数量。从现状来说中国和西亚、非洲国家的贸易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从这个方向来进行,而同印度半岛的一些国家的交往也在一定程度上需求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事实上,中国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也不仅仅是贸易,还有国际平等合作的理念,以及新国家秩序关系的认识。可以说,中国在通过经济贸易的同时,推行自身的平等观念,进行反霸权和不合作领域的推广,从而改善自身的发展状况,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中国和东盟合作发展的内在因素

2.1经贸结构和合作的完善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表明两者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依存度,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量中,东南亚国家能够占据的份额是不小的。由于距离上的接近以及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可以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很有发展前途,也完全可以说贸易依存度是比较高的。因而这样的经济结构方面的依存,从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经济共同利益的导向,并且可能带来经济上的一荣俱荣的局面,从而使得合作发展以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1]。

而且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交通往来是比较便利的,无论是航空或者是海运,或者是陆地联通国家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联系非常的便捷,也比较容易造成共同的利益联系。

2.2共同利益导向的追求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共同的利益导向可以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重要的依靠。由于无论是中国或者是东南亚国家都需要一定成上依靠西亚和非洲国家的部分资源,因而这种程度的贸易实际上是不可能缺少的,如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能够完善,贸易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这个在东盟国家同美国贸易量有所缩减的情况之下,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弥补。而且毫无疑问,更好的经济往来可以更好的带动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合作的加强,对于东盟国家来说,其益处不言而喻。

此外,中国对于国家关系的扩展,本身也是持平等意识以及合作共赢的观念来进行的,因而中国并不想、也不认为应当有太多的其他附加条件。因而实际上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我们并不会强求他人有什么付出,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给东盟国家更多地自护选择权利。

2.3文化交流的深入

文化交流的深入则是从另一个方面加深了双方的交往,我们可以认为,文化交流以及旅游的扩展,在事实上对于国家之间的互信还是有很多的良性推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具体利益上的确有一定的冲突,但是毫无疑问,在共同利益为主的情况下,有些东西是可以忽略并且留到以后解决。

同时,中国和东盟国家本身的文化联系就非常紧密,毕竟源自同宗的文化传统是不容易分割的,因次。双边在文化的融合性和接受度上更容易实现互补。

3、中国和东盟共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建议方案

3.1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的链条合作以及基础设施的共同建设

从各方面来看,经济联系才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因而经济结构的互补以及对于经济依存度的加强可以认为是现阶段最需要保障的东西。对于东盟国家来说,如果能够使之得到更好的经济利益的话,毫无疑问导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没有人会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而产生冲突,任何因素都不可能阻止经济联下的发展需求[2]。

并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应当保持一定的强度,能够共同建设就代表着能够进一步加强双边联系。实际上,长远而密集的往来也代表着中国和东盟的巨大的共同利益,从而能够推广进步和发展。

3.2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改善东盟和中国自贸区建设水平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对外开放的程度是还可以继续扩大的,对于东盟来说,其对于投资和发展的需要还是分巨大。而毫无疑问,中国有这样的实力来接受,也完全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权益,这样并不会有什么不当之处,而且加强了经济的互助,也能够使之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扩大我国企业的出口范围。

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可以说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和各种考验,由于实际上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如果能够实现战略互信以及达成更高层次的协议的话,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4、结语

中国倡导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和周边外交战略的重大举措。丝绸之路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一种创新合作模式,也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邹立刚.中国-东盟共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

[2]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J].学术论坛,2013(12).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泰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