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连续性文本特质与教学策略

2015-06-11 16:47李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信息

李琳

摘要:在信息时代,非连续性文本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性、简洁性、实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如何依据这些特点,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这是语文课程提出的要求,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给予回应。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特质 信息 教学策略

引言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是一种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材料。[1]“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而“非连续性文本”,则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使用说明书、清单、宣传标语、广告词、短信等构成的阅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表达形式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丰富性、跳跃性、不确定性,突出表现为全媒体和碎片化,如网上阅读、个人空间、博客、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等。非连续性文本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与以往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阅读方式,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遗憾的是以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依据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的标准——“连续性文本”要占阅读总量的60%,“非连续性文本”应占阅读总量的30%。[2]在现有的阅读结构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远远低于这个比重。可喜的是,随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非连续性文本已经走进学生的视野,步入语文的课堂。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

(一)直观性

非连续性文本常常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甚至音响等多种媒体,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读起来趣味性强。比如现在最流行的微博、微信等。[3]

(二)简洁性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和图表结合在一起,大大地减少了文字,简洁明了,学生读起来省劲,节约时间,能提高阅读效率。

(三)实用性

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非連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4]非连续性文本是服务于生活的,它实用性很强。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随处可见:一张常用药的说明书,一条过目难忘的广告,一组反映所在地区民生状况的调查统计数据, 一个主题活动的醒目徽标……这些虽然不是以正规的书籍出版的形式呈现的, 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内容, 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四)探究性

非连续性文本还具有探究性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常常是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去获取信息,探究规律,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学生个体在自主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过程中具有探究性。学生先要分辨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画或表格;然后要弄清材料中所提供的显性信息,更要挖掘材料所包含的隐性信息。有了这些分析之后,还得对材料或图表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其次,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有时候是要带着一定的主题去阅读的,既要自主探讨,也要和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这一主题的阅读。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其实弥补了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空白,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更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四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5]从课标的要求来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提取能力,相关信息整合能力,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方面。依据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结合这样的教学目标,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开展教学呢?

(一)学习方法,自主阅读

1.掌握方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较多,阅读时主要是从中甄别、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有用信息。学生面对非连续性文本,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去解读、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解决问题呢?这就要让学生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比如,阅读说明书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两种说明书:家电说明书和药物说明书。第二步,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教师及时指导与反馈。厚厚的一本家电说明书,信息杂乱纷呈,看半天,学生未必能看懂。可以提问学生:作为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阅读什么样的栏目信息?阅读药物说明书,提醒学生思考:依据病症,最重要的是仔细阅读哪些栏目?要让学生知道 “适应症”“服用方法”“禁忌事项”以及“生产日期”这些栏目的资讯是最有价值的,能做到“对症下药”。第三步,总结阅读说明书的基本方法:选择栏目、仔细阅读、慎重操作。学生经历了一次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到了方法,下次再读这类文本,就会迁移运用了,就能快捷地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2.关联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碎片式的信息之间、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清它们之间的关联,整体把握文本?对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十分重要的,也是理解某些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特别要注意图文结合的文本,图示和数字结合的文本。图和文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图示和数字之间有什么联系?阅读这类文本,只有让学生学会关联信息,整体把握,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阅读图表这类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应该要掌握基本阅读方法:读题目、看图示、比数字、得结论。尽管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比较自由,但是不同的表达方式还是有一些特点的。我们应该研究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方法,让学生化知为能,化能为智,实现自能阅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比比皆是,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确实给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比如出门要坐车,你得学会看乘车线路;进超市买东西,你得会看商品标签;看病,你得会看门诊安排表先挂号……应该说非连续性文本和生活息息相关。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非连续性文本是“为了解决某项具体任务”而写的,如说明书、游览图、报表、广告等,它们的出现意在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们阅读这类文本也是为了解决问题,给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学生阅读这类文本主要是为未来的生活、生存做准备的。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师要创设情境,把阅读和生活对接起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1.创设虚拟情境,解决问题

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呈现生活中实际会发生的一些事情,创设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完成一些任务,在实际体验中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北京5日游”方案设计竞赛活动,以6人为一小组,先设计方案,然后全班讲述交流,评比最佳方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家旅行社的宣传广告单。方案的设计包括以下几项具体的任务:首先,选择一家性价比高的旅行社;其次,对旅行社提供的线路图和日程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再次,给游客撰写一份温馨的提示,告知游客的注意事项。这样的方案设计,形式是活动,实质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学生在阅读宣传广告单的过程中,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比较、提取、整合,通过阅读、讨论、撰写、讲述等环节的实践,逐步提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创造实际机会,解决问题

在水中学会游泳,在空中学会飞翔,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学习非连续性文本也不例外。再好的方案,没有经过实践检验,那还是计划、蓝图、概念,须经过实践的考验,学生才能知道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所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凡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生活中实际去做一做,在实实在在的过程中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用,检验自己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比如,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本儿童文学读物,建议学生自己到书店去买。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规划自己乘车的线路,到了书店,必须阅读书籍购买指南、商品标签等文本,最后才能“按图索骥”。[6]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就是一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就是一次把阅读和生活融通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离不开非连续性文本,学生今后会更自觉地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关注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能力。

结语

生活需要决定了非连续性文本存在的价值和教学价值,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又决定了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只有实施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效性。语

参考文献

[1]曹媛. 关注“非连续性文本” 丰富多元阅读体验[J].小学语文教学,2012(13).

[2]林其雨.加强生活读用意识,优化非连续性文本教学[J].福建教育,2014(9).

[3]万桂园.让非连续性文本成為语文教学的应用之学[J].福建教育,2014(9).

[4]莫秀蓉.优化教学资源 构建有效课堂[J].广西教育,2013(24).

[5]王黎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

[6]纪坤鹏.小学数学中电教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 2013(12)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信息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