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茶出山正逢时

2015-06-13 11:52王远白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5年34期
关键词:毛尖都匀黔南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姚 远 李 坤 王远白 姚源清

黔茶出山正逢时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姚 远 李 坤 王远白 姚源清

编者按:引领黔茶出山,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赋予都匀毛尖的重任。为此,黔南州上下齐心,每一位茶农、每一个茶企、每一个茶乡都在努力。茶,已经成为黔南人共同的生活主题。

茶人

人是茶的灵魂

张子全很忙。

夏茶要制、茶园要管,800平方米的厂房要新建,他每天在家、茶山、厂房之间来回奔波,皮肤晒得黝黑。

张子全很闲。

黄昏时分,煮水烹茶,看着茶叶在水中翻滚,他不疾不徐地晃动茶壶,脸上始终带着满足的笑。

作为都匀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张子全一辈子都在制茶。幼时从爷爷处习得的制茶手艺,经过40年的淬炼,已经是炉火纯青。

“手工炒制都匀毛尖,讲究火候、手势和时间。比如杀青,要求锅温在一分钟内达到140℃,否则制出的茶就不香了。我的秘诀很简单,杀青用杉桠,升温快,揉捻用青杠材,能保温……”说起家传的制茶技艺,张子全滔滔不绝,称其为“火中取宝”。

“现在许多茶厂都用机械设备制茶,设定好温度和时间,是不是也能做出好茶?”记者问。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张子全说。他伸出粗糙的双手,上面有不少黑色印记,那是在锅中揉捻茶叶时的烫伤。“你看,手心测锅边,手背测锅底,温度一试便知,还要随时调整手法、节奏,机器没有这样灵活。”

张子全用手工制出的都匀毛尖,带着许多“茶毛毛”,品质和品相都属上乘,最贵的售价3600元/斤,批发价每斤也要上千元。“今年清明做了2000斤茶,还没到谷雨就被抢完了,都是老顾客上门来拿。我用夏茶做的600斤‘金毛尖’红茶,现在也卖完了。”

张子全自家有400亩茶园,2009年,他牵头成立了“十里茶香专业合作社”,推出“贵匀山”品牌,茶园的面积增加到700多亩。可是,茶叶产量仍然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有不少公司慕名而来,想与张子全合作,利用他的手艺和名气做大产业规模。

张子全拒绝了。

“公司做品牌包装,茶叶的价格会上涨,那些常来买茶的老客户就吃亏了。我想做的是好茶,能让更多人喜欢喝、喝得起的好茶。所以,我有多大的茶园,就做多少茶叶,关键是保证品质。”张子全说,对于都匀毛尖而言,制茶手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产地和环境。“没有好茶叶,再好的手艺也没用。”

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张子全带领合作社社员精心管理茶园。他既要教技术、又要帮管理。采回的茶青,他按市场价全部收购,到年底还有每斤20元的分红。凡是愿意跟他学手工制作技艺的,他不仅免费传授,还向其支付每斤50元的制茶手工费。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怕别人学会手艺来抢你的生意?”

张子全憨厚地一笑:“不怕,他们学会了可以自己当老板,做大了还可以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这里有品牌、有客户、有渠道,容易卖出好价钱。”

2014年,都匀毛尖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让张子全倍感自豪——都匀市文化部门选择用他的茶作为都匀毛尖茶的代表参选。更让他高兴的是,“十里茶香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因茶致富,每户平均增收1.5万元,还不算手工费、管护费等其他收入。

“我看到了茶的价值。”张子全说,以前常有亲戚乡亲说“炒茶没出路、不养家”,他却看到了小茶叶里的大世界。如今,茶山郁郁葱葱,新厂房即将完工,淘宝店铺也开业在即,张子全对自己走的“茶路”充满信心:这里还要修品茶亭,那里要建垂钓区,要把茶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

“在最好的地方,做最好的茶,这就是我的愿望。”张子全说,他举起杯子细品一口清茶,目光投向阳光下的螺丝壳山。

茶企

一家茶企的营商之道

“黔南的纬度、高度、温度、湿度、森林覆盖度均适宜种茶,茶叶无污染、肉质好,这是企业入驻黔南的理由。”

“我们将把优质的茶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把过去的‘贡品’变成商品,造福一方百姓,美化一方生态,助推都匀毛尖茶品牌走向世界。”

8月21日傍晚,位于都匀市甘塘产业园区内的贵州贵台红制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台红”)加工车间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贵台红公司董事长林光进一边给记者讲述公司的发展现状,一边畅想公司的未来。

时下,当贵州大部分茶叶加工企业已经关停了生产加工机器的时候,贵台红却可以保持在夏秋季节让机器照常运转。其中的缘由,正在于贵台红努力实现对黔南优质茶叶资源的“吃干榨尽”。

“我们喝的,是黄粱酒,还是黄梁酒?我们来到的这个小山村,是黄梁村,还是黄粱村?好妮妮你快给我讲讲!”上官星雨的声音好听,脆生生的,胜业坊里富人家小姐们的腔调,就像二月渭河柳树下正在消融的春冰。她长得也好看,将脸上的灰泥洗去,还算是一个娇俏伶俐的丫头。

2011年,贵台红落户都匀。林光进敏锐地注意到,贵州茶叶加工企业大都只加工绿茶,尤其注重春茶的生产,对夏秋茶青的利用十分有限,造成大量茶叶资源浪费,茶园产值不高,茶农收益受损,形成茶农、茶企和消费者只注重春茶的不均衡局面。

公司入驻后,提出实现春、夏、秋茶均衡开发,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茶叶下树率,实现从单一绿茶向多茶类、多品种的转变,优化茶叶产品结构,最大化增加茶农收益。

贵台红在黔南率先提出了“加工都匀毛尖红茶”的理念,以“贵台红”商标为品牌,以“都匀毛尖系列产品”为方向,相继生产出毛尖金骏眉、毛尖精品红茶、毛尖刺梨红茶、毛尖乌龙茶、毛尖饮料茶、毛尖茶食品等系列产品,目标是“还黔茶之名分,振毛尖之品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茶品牌,贵台红引进从台湾引进先进茶叶加工设备,结合独创工艺,生产出了风味独特精品红茶、乌龙茶,目前年生产原(饮)料茶达5000吨。

“只有做好了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林光进说:“我们引进来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依靠贵州优秀茶原料、台湾的制茶工艺,使得贵台红系列茶产品的口感优于台湾同类产品,最终为我们赢得了大单。”

就在采访当天,在贵阳举行的2015年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上,贵台红展位前来品茗的客人络绎不绝,公司当天就与福建、台湾等地区多家茶企达成销售意向协议。

今年6月,贵台红公司生产的首批红茶出口美国,贵台红与美国一家知名茶叶进出口公司签订了意向合同,该公司将在5年内进口一亿美元贵台红红茶。

目前,公司已在台湾开设三家直营店,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大城市设立六家直营店,全国范围内建立起50家加盟店,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开设了“贵台红”都匀毛尖系列专柜,建设起了高中端销售市场渠道。

未来的贵台红,将以茶产业链建设为核心,立足都匀,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着力打造省内第一、全国知名的茶产业品牌园区,争取5年内实现公司上市。

茶镇

毛尖镇:从茶叶到茶业

“这一片片茶叶,就像是一张张人民币。” 8月22日早晨,都匀市毛尖镇双堡村村民杨恩新和老伴在茶园里有说有笑地采摘秋茶:“这活不累,老人也能干……”当太阳爬上山头,在这对笑容灿烂的花甲老人脸庞上镀上一层金光时,二老背着装满茶青的小竹篓满载而归。

种了大半辈子茶的杨恩新,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有一天茶叶会变得这么值钱。他同样想象不到,他那曾经几近荒芜的茶园,由于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而成为“绿色银行”:他不但使自己甩掉了低保户身份,还有经济能力把儿子培养进了大学。

“小小的茶叶,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坪阳村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光辉,是毛尖镇实现从茶叶到茶业转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以前,茶农自己种植几亩茶,采摘后拿到街上卖,像卖白菜一样,不得几个钱。后来种茶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如何带动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如何让茶叶变得值钱?

“必须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链条。”2008年,种茶能手张光辉与七位村民一起成立了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明黔”茶系列商标。

合作社成立后,坪阳村不少茶农在观望。为激发大伙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张光辉带着村民前往湄潭、凤冈等地参观因茶致富的茶农。回来不久,坪阳村50多家农户纷纷加入合作社。“我们还通过土地流传等方式,让农户把闲置土地和荒山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张光辉说。

经过7年发展,合作社社员从成立之初8户发展到现在360户,茶园面积从当初200亩扩大到现在5000多亩。由于成绩突出,合作社还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今年春茶产量近3吨,销售约1600万元。”张光辉说,茶农年户均收入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坪阳村村民张飞周早年在广东务工,工作累,工资低。村里成立合作社后,他返乡加入了合作社。他家入股的20多亩茶园,为他每年带来四五万元收入。同时,作为合作社加工厂职工,他每月还能领到三千多元工资。“工作在青山绿水中,每月工资也不低勒。”张飞周高兴地说。

近年来,在黔南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等政策扶植下,毛尖镇乡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如今全镇9个行政村已成立2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各个合作社把零散的种植户集中一起,统一管理,统一品牌,建立新厂房,引进新技术,茶产业蓬勃发展。”毛尖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从茶叶到茶业,毛尖镇实现了“生态美”——茶园面积11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4%,获评“中国最美茶乡”、“中国最美田园”、“中国名茶之乡”、“贵州十大茶旅目的地”等称号;实现了“百姓富”:去年全镇产茶439吨,产值25098万元。

都匀毛尖浸润着黔南,滋养着黔南人的心灵与生活,茶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为茶山开摘庆典。(黔南州茶办供图)

茶韵

“匀”端茶韵

泡一壶都匀毛尖。

在快速奔驰的高铁上,细酌慢品,时光便安静下来,茶香缕缕,回味甘甜,更为旅途平添几分惬意。

8月21日,“乘高铁、品毛尖、看黔南”长三角地区媒体黔南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在黔南贵定“金海雪山”景区启动,来自长三角记者、旅游名博纷纷聚焦黔南,感受绿色生态,点赞都匀毛尖。

“近年来,都匀毛尖的品牌形象日益提升。”在都匀市六艺轩茶馆负责人郑露莎看来,这与政府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8月12日,在“都匀毛尖茶仙子国际选拔赛全国总决赛”中,郑露莎凭借气质风度亮相、茶艺PK和才艺展示,斩获亚军。

作为都匀市第一家入驻酒店的茶馆,六艺轩古朴典雅,环境清幽,经营茶水之余,或开展功夫茶培训,分享品茶魅力,或开展主题沙龙,以茶会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茶文化景观。

百子桥茶楼、玉真养心苑茶艺馆、红磨坊茶楼……行走都匀,茶楼茶馆不时可见,这座被茶浸润的山水桥城,氛围日益显露,喝茶和品茶正逐步内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

都匀毛尖产茶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唐、宋、元时就称“都云茶”,明朝时期被列为上贡佳品,深受崇祯皇帝钟爱,赐名“鱼钩茶”。“毛尖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云清鲜味,心旷神怡公关灵。”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的诗句,一语道出了“都匀毛尖”的内在品质和绝佳风味。

近年来,围绕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黔南州创新思维,依托大型文化平台和推介会,大力挖掘和弘扬都匀毛尖文化内涵,动作频频。

2014年6月8日,以“都匀毛尖·香满人间”为主题的第八届都匀毛尖茶文化节在都匀市隆重开幕,省内外各界代表近千人共襄盛举;

2014年12月26日,一组以“都匀毛尖号”命名的“贵阳北站—广州南站”动车正式开通,乘客坐上“都匀毛尖号”动车,便可享用芳香四溢的都匀毛尖茶;

2015年6月8日,首届都匀毛尖茶仙子国际选拔大赛正式启动,10万现金大奖寻找全球最美茶仙子;

……

一方面是手工炒茶、茶艺表演、祭茶神等传统活动,另一方面是现代媒介机构的介入和推广,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都匀毛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为提前给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百年世博纪念活动预热,今年6月10日,黔南州启动“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文化寻访活动,以“绿茶皇后”对接刺绣“活化石”,文化气息十足。

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活动中,黔南日报社联手杭州山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先后分派记者奔赴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名马产地,寻找百匹名马优质马尾。紧接着,三都水族自治县百名马尾绣传承人齐齐上阵,同台刺绣都匀毛尖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质大奖章,该奖章面积100平方厘米,目前已申报吉尼斯记录。

作为都匀毛尖百年世博纪念活动开幕式会场,都匀毛尖茶博园的筹备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茶博园仿100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茶馆建筑群建造,设有陈列馆、茶文化验体中心、茶文化交流中心等楼。”黔南州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里将集旅游参观、休闲娱乐、康体养生为一体,成为国内甚至国际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毛尖都匀黔南
那一刻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论广西新创名茶一桂林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