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灵活筹资顺利推进一事一议事业建设

2015-06-15 11:37张文忠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一事一议因地制宜

张文忠

摘 要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可以拉动内需、促进发展,主要问题有:资金不足、受益不均、筹资筹劳难,而村民受益不均是导致事难议、议难决的主要原因。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采取因地制宜。灵活筹资的办法使得一事一议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主要做法是,把本来应当由村民人口数承担的筹资筹劳分成3部分:一部分资金由受益较多的主体自愿捐资;一部分资金由村里的能人贤人捐资,不足部分再由村民筹资筹劳,这就大大的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另一部分是财政奖补。这样做资金的问题就解决了,一事一议项目就可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 因地制宜;灵活筹资;一事一议;事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096-02

1 平和县农村发展的现状

2011年以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福建省平和县各个乡镇开始推行,各个乡镇的富美乡村、家园整洁、道路硬化、农田水利建设、农民公园等搞得有声有色。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平和县广大农村的社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村级的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农田水利建设、农民娱乐休闲场所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这不但促进了本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农村工作错综复杂,还有农民固有的小农思想,最主要的还是农户们受益不均,导致事情难以讨论,难以解决,遇到了很多难题。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经过调查研究,采取了因地制宜,灵活筹资的办法,使得一事一议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南胜镇农民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是中国柚都平和县南部的一个乡镇。2013年,全镇人口共有28 972,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蜜柚、青枣、美国红桃以及籽壳等。其中,蜜柚的种植面积最大,农民们不但在农田里种植了经济作物,而且山上也都种植了经济作物。近年来,种在山上的蜜柚,由于道路崎岖不平,狭小坎坷,再加上这几年狂风暴雨的侵袭,农民在农忙季节非常辛苦,如果是在下雨天,山路寸步难行,苦不堪言,甚至因为道路问题还会发生安全事故。于是,柚农们就有了硬化道路的想法,但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一是柚农种植的蜜柚不在同一座山上,且种植面积大小不一,导致资金分配有难度。二是而且道路硬化要占用山地面积和部分经济作物,这给解决问题增加了困难。种在田里的蜜柚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农民也有烦恼,原有的引水渠在2006年受到特大洪灾的侵袭,已经破败不堪,干旱季节,得不到灌溉会青黄不接,甚至颗粒无收;暴雨天,道路和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水,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修建新的引水渠就成了当务之急,但一到筹资筹劳时,由于农田分布不均,给水渠的规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修建引水渠还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农田和经济作物,遭到一些农户的抵制。由于当时还没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兴修道路和水利设施的资金就要全部由村民来负担,但由于农民手中的资金有限,导致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直等到2011年,一事一议政策在平和县开始推行,南胜镇党委政府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组建了一事一议工作组,并派工作组进村入户与群众座谈,经过多次与群众商谈研究,最后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表决,最终通过了采取因地制宜、灵活筹资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做法就是把本来应当由村民人口数筹资筹劳的资金分成3部分:一部分资金由受益较多的主体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捐资;一部分资金由村民人自愿捐资,不足部分再由村民筹资筹劳;另一部分是财政奖补资金,这样,就解决了资金问题。在2013年,南胜镇有9个一事一议项目,总投资3 892 708元,其中财政奖补940 000元,筹资筹劳2 002 708元,农民自愿捐资950 000元,这其中有5个道路硬化项目,2个农民公园项目,2个引水渠项目。这些项目很好的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上的难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赞赏和好评。接下来笔者就以前山村2013年的引水渠项目为例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3 前山村引水渠的组织实施及作用

前山村是一个平原村,有3 150个人口,有劳动力2 678人,该村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是辽刀组至和仓组的宽1.5 m,长250 m的引水渠工程,按照财政奖补政策规定的程序,即民主议事、申报审批、项目实施、考核验收、资金兑现、设施管护以及档案保存的顺序进行操作;这个工程通过招投标,中标的价格是925 0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前山村是个空壳村,村里除了每年的转移支付以外,没有其他财收入;前山村虽然有3 150个入口,但这条引水渠受益的入口只有2 000人,资金筹集困难。很多经济比较一般的群众一听到要筹集资金就开始打退堂鼓,刚开始的时候,镇里抽调业务人员和工作队进村入户和群众座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宣传党的一事一议政策,通过座谈,群众的大局意识,参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筹建引水渠的积极性都提了起来,几经研究和商讨,大家制订了资金筹措方案:这条引水渠可灌溉的农田有40 hm2,由农民根据可灌溉农田的亩数进行捐资,每亩捐资500元,一共是300 000元;动员村里的能人贤人自愿捐资150 000元,争取财政奖补资金250 000元,其余225 000元就由农民筹资筹劳取得,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的问题,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辽刀组至和仓组的引水渠工程也得到顺利进行。

工程竣工后,农作物的用水有了保证,农民再也不用害怕干旱天了。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工程一年可以为农民创收200 000元,而且在暴雨天,还可以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全镇5个道路硬化项目和2个引水渠项目每年可为农民创收110万元,很好的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上有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皆大欢喜。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党的好政策才能取得好结果,确确实实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一事一议因地制宜
丹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朝阳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实践探讨
尤溪县联合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