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究

2015-06-15 13:30刘玺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人才培养

刘玺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怎样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怎样培养适合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变得极其重要。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指出了当前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措施来更好地推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TV21-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42-02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暴露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如粮食缺乏、水污染、石油严重依赖进口,其中,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再加之,水污染日趋严重以及资源严重浪费,这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1]。

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的相应对策、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正是为解决水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设置的专业[2]。但是,当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1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受到了各大高校的热捧,纷纷申请开设相关专业,促进了该专业的发展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但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培养体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教育部出台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培养要求指出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以及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仔细观察这项要求,再反观四年学制,我们发现,这种培养体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高校的教学必须要与社会的客观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但是,当前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忽视了与社会客观需求相结合,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此种种,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1.2 课程设置不符合专业实际

当前,从表面上来看,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设置很合理,既注重学生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现象,最终导致课程设置不符合专业实际。由于该专业需要开设大量的理论课程,再加之学制有限,于是,制定相关培养计划的时候,往往要求学生花费将近3 a的时间来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毕业论文也占用了一部分时间,导致接受相关实践操作的时间往往不到1 a,大量的理论知识不能客观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脱轨,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发展。

1.3 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在我国,设置水位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院校有近50所,每所学校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确保相应的基础设施,需要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和教授来确保教学的质量。但目前,我国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相关人才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制约了此专业的发展。同时,国家和地方缺乏对该专业的资金投入,导致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专业需求,不利于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2 新形势下构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措施

当前,怎样构建高效合理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 建立健全课程体制,尝试建立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课程体制。鉴于当前高校一般采取四年制,这与其所需掌握的知识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调整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尝试建立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可以采取分层次的形式,根据学生毕业后的情况,分别制定工作与读研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块;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一定的应用型课程,调整理论课程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2.2 确立合乎实际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高校应该在开设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校既可以在校内开设相关的实验室,也可以采取与某些机构或者企业合作,在校外设立相关的实践基地,采取综合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反馈给高校,促进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培养专业教师

目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师的缺乏制约了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该专业的资金投入。同时,高校要主动聘请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让他们负责该专业的教学,并为其提供配套设施、资金等,提供最大的自由教学空间,提高授课积极性;也可以邀请国内或者国际的专业学者访华,开设相关的论坛和讲座;高校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和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等。采取多种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提出的挑战。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该专业在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和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期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促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淑红,宋孝玉,黄领梅.新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61-63.

[2]王富强.新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4):199-20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人才培养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工商学院“二三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信号系统安全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