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顶茶山好年景

2015-06-17 00:20徐阳
绿色中国 2015年5期
关键词:佛祖茶园茶叶

徐阳

茫茫中山堂,烟雨采茶季,香风点落花,飞鸟相与还。自古江南茶园繁多,但中山堂茶园,却是摄影人的独爱。高山梯田,天池茶园,横向连绵起伏、有高有低,纵向呈半环抱状。踩在软土上,吸着湿漉漉的清新空气,便有饮醉春风之境。

钱江源头水,开化龙顶茶。每到春天,伴着和风细雨,茶农们便开始采摘。草鞋、蓑衣、斗笠是最美的点缀。穿行梯田间,无论站在何处、如何取景,都有茶香入眼。

农桑给人的印象是艰辛劳苦,但是江南采茶却是赏心悦目。若说茶园雾海是一幅山水画,那么采茶妹便是画中的主角了。明前茶品质最佳,等谷雨一过,姑娘长成了媳妇,“雨后茶”就卖不出好价格了。为了赶在龙顶茶叶完全成熟前采摘,采茶女们每天都要从清晨忙碌到太阳落山。

清明时节雨纷纷,采茶妹们背上尖顶斗笠,以免山雨随时偷袭;她们盖上靛蓝色的头巾,传统的江南印花让她们小家碧玉的文静气质愈发迷人;她们穿着花布中袖上衣和宽松的下装,藤编茶篓中越积越多的嫩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一盏青茗,一段佳话。开化龙顶始产于海拔800米“龙顶潭”周围。据传有一年江西三清山开山第二佛祖云游到此,见潭四周古木参天,烟云漫空,便搭起石屋定居潭边,动手清潭。

忽一日黄昏,铁锄触到潭底硬物直冒火花,挖掉浮土,见一青石形如磨盘,用锄松动青石,有水四溢,并听到隆隆水声由远而近,突然间一声巨响,千斤大石变成碎片,被潭中喷出的水柱冲出九霄云外。随即飞出一条青龙停在潭上空观望许久,然后绕潭三周并向佛祖频频点头,以示谢意,便仰首向东海飞去。

从此涸潭常年泉涌不绝,大旱不涸,浇山下良田,润周围山林,此潭便叫“龙顶潭”。开山佛祖沿潭周围栽满茶树,山上嫩草、林中肥土,年年添铺茶园,加之溪涧湿度大,山谷日照短,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满山香花熏染,造就了龙顶茶的佳茗风格。

相传元朝末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带兵途径大龙山,正感口渴,老农端上新茶,朱喝了之后,满口异香,神清气爽,当即问道:此茶产自何方?老农答:产在大龙山的龙顶潭。朱元璋欣喜若狂:此乃上上吉兆,真龙天子非我莫属!这茶就叫龙顶茶吧!

明朝皇帝大爱龙顶,每年清明前都有快马飞舟赴京进贡,以至年年朝贡,愈演愈烈。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县志有“名茶朝贡时黄绢袋袱旗号篓,专人专程进贡”的记载。光绪之后为国内眉茶主要产区。民国以来为出口茶叶基地县,所产茶叶素以“味精”自居拼配在大宗茶叶中使大宗茶叶提香气、上档次,一度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如今的贡茶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沏一壶龙顶,解万千愁绪。静心屏息,幽兰之气悠然而来,袅袅不绝,逐渐浓烈。那色泽,干时褐绿,上附白毫茸茸,细眉一勾,倒也不俗。一旦水中生花,载沉载浮,褐绿褪为草绿、浅绿、黄绿,杯中舒展跌荡,犹如群峰迭翠满目葱茏。

彼时意境,真正应了佛教中那句“一滴水中看世界”的偈语。有诗云: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品茶讲究“放”的境界,放下心灵中的污浊羁绊,便成了天地间的大自在者。

猜你喜欢
佛祖茶园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老鼠的心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