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艺术化差异化批评策略的运用研究

2015-06-17 04:13范国萍
新课程·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差异

范国萍

摘 要:幼儿年龄不同,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小班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但在幼儿园“批评”教育是客观存在的。本着通过提高教师批评的艺术,优化批评的策略,从而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幼儿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差异;批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3~4岁是幼儿的初级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此时,他们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为了能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形成良好的常规、有效地完成教育目的,教师应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关注差异,巧用批评策略的实践

1.巧借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批评

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其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谜语诗、绕口令、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在批评教育中,我把道理寓于生动的文学作品。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启发诱导,或用正面的事例来引起幼儿的联想、比较,从而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当幼儿说谎时,我用《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幼儿不能欺骗;当幼儿有争抢行为时,我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幼儿不要争抢,并学习分享;当幼儿浪费饭菜时,我用古诗《悯农》教育幼儿珍惜粮食;当幼儿有惰性、不愿努力时,我用寓言《守株待兔》让幼儿懂得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的……一般来说,一件儿童文学作品都寓意一个深刻的道理,当需要教育幼儿明白道理时,巧借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是比较适合的。但小班幼儿年龄小,教师在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时也是有讲究的,作品内容要简短、通俗易懂,如,选择古文或寓言,要用小班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

一天,幼儿园的午餐是鸡丁和大白菜。明明和红红是同桌,红红把大白菜倒到了明明碗里,明明不同意,又把碗里的一半菜倒还给红红。红红还是不甘心,又倒过去。这样一来二去,吵起来了,红红个性内敛、胆小些,先哭了,说:“明明把自己的菜给了我一点,我吃不完了!”见红红的哭势,明明也哭着说:“不是这样的。”因为了解红红胃口小,吃得不多,我看着红红的眼睛说:“撒谎是不对的。”红红低头不语了,明明则点头“嗯”了一声。餐后,我马上组织幼儿围坐在我身边,讲了《狼来了》的故事,讲故事时我发现红红脸红了,低头偷偷看我的眼睛。第二天早上,红红妈妈跟我说:“昨天,红红说‘老师讲的故事好像是在讲我……”

红红性格内向、文静,平时都是爸妈接送、照顾,一些行为习惯相对同龄幼儿还是不错的。因早产一个多星期,她的妈妈在饮食方面比较讲究,定时定量,因而胃口小,便出现了“倒菜”给同桌这一幕,眼见同桌不同意,面临老师发现后被批评的局面,红红先哭并陈述“明明把自己的菜给了我一点,我吃不完了”的情况。

一般教师碰到这种问题时,对着俩幼儿说几句“到底谁先倒的?不许撒谎”“不管谁倒的,都吃完”“撒谎舌头会掉的”。一时间教师的权威或许是把幼儿给镇住了,但幼儿不了解撒谎到底为什么不对,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这里,教师先肯定了撒谎、讲骗话的行为是不对的,餐后,及时巧借《狼来了》的故事来引导幼儿,红红的领悟能力也很强,马上联想到了自己的行为,回家后主动跟妈妈交流。

2.巧设模拟情境、区角游戏进行批评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幼儿的体验性学习;区角游戏则可分为游戏性区角和学习性区角,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主要进行间接指导,为儿童创设游戏情境,提供材料,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

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是利用表演区、角色游戏,设置模拟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从而使幼儿更真切地认识到错误行为将会带来哪些危害,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巧设模拟情境、区角游戏进行批评是比较适合的。

小班幼儿刚入园,推攘、不守秩序的现象比较多见,教师一味地说“请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走”“不要推、不要挤”……但这似乎都毫无效果,幼儿爱怎样依旧怎样。

一次,餐后散步,排在第五个的兰兰看到前方有一支掉落的油画棒,径直跑出去捡油画棒了,使拉在她后面的幼儿也被拖拉着跑,后面的小朋友差点摔跤。当即,我对兰兰说:“兰兰,你这样跑出去是不对的,很危险。等下我拉着你我们到‘马路上跑下试试。”兰兰有点不明所以然。回到教室,在配班教师和阿姨的协助下,角色游戏“马路上捡油画棒”的场景已经布置好了。这次换我拉着兰兰去捡。“哎哟”一个重心不稳,我俩一起摔倒了,兰兰嬉笑着站起来。“好疼啊!我腿断啦!”我“艰难”地说。顿时,兰兰差点哭了出来,其他幼儿也都一脸茫然。

兰兰性格随意,虽然读过一个学期的托班,但规则意识依然非常欠缺,说风就是雨,往往让人难以预防。但其明事理,对教师讲过的道理都能理解。因此,教师设计了同样的情境,发生了类似却后果“严重”的事件,从兰兰的最后表现可以看出她已经明白了随意跑动的危险性,教师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上述事例,日常教学中教师或许简单的一句“别乱跑,回去”“谁要你去捡的,排个队伍都排不好”了事。事后,幼儿照样我行我素,或许“乱窜”的幼儿更多。在此,教师看到兰兰的表现后,回教室将情景重演,让幼儿深刻体会到随意跑动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角色意识还不是很强,要完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能力还比较欠缺,这里教师要及时地介入。

3.巧用拟人手法进行批评

拟人化就是把万物都当作人,任何事物都看成是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带有人性的色彩。

小班幼儿常把物体也当作人,常和娃娃说话,跟桌椅说“再见”。利用这样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做游戏。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复杂的说教变得形象,易于幼儿接受和认可,外在的规范久而久之便成了幼儿的自觉行为,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次与幼儿在园区里散步时,看着沿路小树长出的嫩叶,不少幼儿顺手摘起来。“哎呀,这小树在哭啦!”我变化了嗓音说:“我好疼啊,小朋友把我新长出的叶叶都摘了,我长不大了!呜呜!”幼儿都把手缩了回来,只是轻轻抚摸着新长出的叶子。

这是教师带幼儿户外散步时,常发生的事。很多教师往往直截了当地说“别摘树叶,刚长出来的”“树叶是不能摘的,园林叔叔看见要把你抓起来的。”这样,幼儿反而偷偷地摘,到处张望教师、园林叔叔有没有发现。而教师拟人化的说教,幼儿都凑近了小树,听听它们真的哭了吗?脸上也都是委屈的表情,抚摸着它们,好似因自己犯错在安慰它们。

三、我的收获

1.行为习惯改善了

现在,幼儿在拿物体时懂得了轻拿轻放、玩好后要放回原处、爱护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能自觉地拣起地上的物品;会正确地搬椅子;能保持正确的坐姿坚持10~15分钟;告状声、哭声明显少了,体现出小班幼儿身上少见的自觉性。

2.文明礼貌进步了

幼儿学会了安静倾听,说话先举手,不大声喊叫;日常生活中“请”“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多了;能用“请你给我玩好吗?”“可以借我玩一下吗?”等语言与同伴商量着玩;能注意保持衣物的整洁、不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3.纪律秩序遵守了

幼儿的行动能听从指挥了,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不随意追逐;能与同伴友好地玩;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

4.分享共用乐意了

我们班级区域角的物品是最丰富的,幼儿都愿意把家里的玩具、书籍拿来与同伴分享;把自己最喜欢的糖果带来给小朋友品尝;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金晓星.批评孩子50招[M].民主建设出版社,2009.

·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差异
相似与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