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2015-06-18 15:14陈晓业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职业

陈晓业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其本身有着丰富的、极具教育意义的智慧成果,能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度逐步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随之加深,大学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实现转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加。早在2003年就成为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据教育部统计为创纪录的212万,到2005年更是达到了338万。而10年后的今日,根据2014年底教育部统计的数据,2015年即将步入社会求职的应届毕业生达到749万,就业竞争愈发激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发出了全国相关部门和高校必须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号召。立足近些年全国开展的教育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是解决就业难题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办学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院校,在要做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实现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的前进道路上,有着更大的压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一方面,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但同时也发现受限于办学层次和生源的素质,在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自身存在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自由懒散、怕苦怕累、眼高手低等现象,部分学生甚至连所读专业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技能都是依靠授课教师“填鸭式”地灌输,这一现象使得学生由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精通和深入而导致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偏弱。

2.另外一方面,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自我分析、自我定位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首先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但就目前高职学生而言,其自我分析不够客观、不够科学,对自身的定位也相当不明确,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能力不能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无法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其次,高职学生对当前社会需求和职场的了解少之又少,特别是没有将自己所学专业或特长所对应的有关的岗位需求情况了解清楚,因而往往毕业后自身的技能或其他条件无法符合社会或工作岗位的需要,造成了就业困难和个人事业发展不甚理想的现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作用的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练,其本身有着丰富的、极具教育意义的智慧成果,也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自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视。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教育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而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当前高职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认识自我有着丰富的论述,常见的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贵有自知之明”等。这些古人先贤关于认识自我的言论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高职学生的自我分析起到启发的作用,促使学生开始思索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远大志向有什么具体内容,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从事那种职业,以后想成为什么。在引导学生经过自我分析和定位初步产生感性或经验认识后,可通过科学化的手段帮助学生对自我素质与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2.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心理准备和调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困惑分为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其中内在障碍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自信心和自觉意识薄弱、容易妄自菲薄、态度消极,总觉得作为高职学生毕业后无前途可言,会被社会排挤,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或者是自视过高,好高骛远,一心想着毕业后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求职,在“高薪岗位”担任精英角色,却不愿意“俯首甘做孺子牛”,到艰苦的地方去打拼,有些毕业生甚至滋生“宁可在城市中失业,也不愿意在基层中就业”的想法,这些都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以及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两种情况都反映了当前过分追求利益,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影响下,高职学生在认识社会的时候是“物质的脚”长,“精神的脚”短,一长一短,所以没走几步就“摔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大量的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内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帮助学生提升自信,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明确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警醒着学生面对未来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例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着许多修身养性,调剂心灵之道,也包含着不要一味地强调追逐物质利益,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精神核心。这些核心精神和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塑造,一方面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奠定思想基调,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客观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提前形成职业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对于认清自我与职业目标的差距,专业学习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差距,制定职业生涯阶段性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对其实践作进一步的探索。如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实现课程科学理论和优秀文化精神内核相结合。又如开发设计两者融合相关的课程培训包,并运用到,包括以课堂选修课和网络选修课形式出现的教学方式,以训练营、社团活动、德育活动等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现帮助学生加强对自身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简而括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影响,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体制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积极促进作用途径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谢雯.做好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2(9).

[2]邱岷.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J].科学致富向导,2009(10).

[3]王志飞.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职教研究,2010(3):7-9.

[4]林家祥徐珊妮.职业生涯——我规划[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5]梁国英陈霓易定军.国学精粹[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