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2015-06-18 14:43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问题

李 颖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李颖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专业课程的建设应当以情境性为主并以科学性为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职业教育课程所具备的过程属性。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介绍这些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问题;改革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的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短缺严重。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当将社会需求作为教育目标,并将就业需求作为教育导向,从而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专业人才。高职教育的核心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特色的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目前社会的职业岗位更新日益加快,一些传统岗位被职业资格要求严格的岗位所替代。因此对于职业岗位能力变化进行超前的把握,才可以针对变化做出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目前高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滞后,未能针对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第二,课程结构不够完善。实践课以及理论课可以说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课程结构当中最为重要的课程类型,并且这两类课程是互相补充以及互相促进的,为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所服务。但是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未能将二者形成合力,实现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同动手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

第三,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比较差。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应当进行市场需求方面的调研,并且分析行业的重要性。但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分析,这就导致一些课程内容组织与选择无法同企业的需求相契合,从而导致课程教学要求无法适应人才市场要求。

第四,实践教学的规划不够明确。职业教育应当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当中,实践教学学时需要占有一定的比重。不过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当中,高职实践教学的内容存在很多重复的训练,例如维修电工实习以及电子装配的实习等。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安排学生顶岗实践,目的是为学生毕业前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所谓实习本质并非实习,从而导致实践环节沦为形式。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措施

第一,转变电气自动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思路。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改革课程体系前,首先要确立明确的改革思路。电气自动化专业涵盖的内容比较广,并且专业口径比较宽。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改革课程体系的过程当中,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所以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将就业岗位作为重要的指导,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当中满足岗位的相关需求,设置的课程内容应当同职业要求相适应,并将岗位工作的任务当作课程内容组织选择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将适应工作任务当作目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考虑通过校企合作的互动教学模式,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完成教学活动,从而强化实践操作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人员工以及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电气自动化的专业课程内容改革方面,首先要高度重视基础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这是课程内容建设改革的主要目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合理设置核心专业课程,另一方面也决定着课程的实践内容,从而完成课程内容调整。所以为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课程内容需要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内容选用需要将原教材知识作为前提,将专业的前沿技术作为扩展,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的内容。新课程的内容应当强调理论同实际之间的联系,添加实训的项目,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下,经过实训操作,来改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教师需要在实训的过程当中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与引导,从而构建高实效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也要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力求让学生拥有独立完成实训的机会。

第三,建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模式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并且借助于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以及企业联合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项目以及教学标准,共同完成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做这一教学模式借助于教学实训步骤,实现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应当将岗位的工作内容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以及理论只是同岗位工作融合,通过不同学习情境来完整进行某项工作任务。对那些较为复杂的情境,应当根据工作的方式、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的步骤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做好细分。经过细分后的情境教学,可以确保高职学生更能够掌握岗位某个环节要求的知识以及技能。这一工作过程模式教学活动,还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课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高度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还可以培养高职学生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目前就业形势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以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剑凡.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4,10(15):102-103.

[2]吴学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10):236-239.

[3]魏巍,薛鹏,侯云海.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模块的构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10):159-161.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李颖(1972-),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本科,副教授,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现工作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猜你喜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问题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试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