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打造“生态”课堂

2015-06-19 11:33李高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石时态生态

李高英

[摘要]“课堂”非“教堂”,“学堂”非“讲堂”,要能营造最生动最活泼的教学氛围,那就要开展和谐的互动,而互动的和谐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堂时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07

听过很多名师新秀的课,发现很多男性教师的课堂充满了智慧,他们用亦庄亦谐的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而更多女性教师的课堂则是充满了诗意,她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在语文园地里漫步徜徉……

名家新秀们的课堂是用智慧、用诗意打造的,而我一没智慧、二没诗意,但我有女性教师那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所以我便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我的每一个学生,用一腔激情燃烧我的每一堂课,将每一节语文课都当成一堂公开课,一堂参赛课,力争将“最好的”献给学生,从而打造出我的“生态”课堂——让学生们愉悦地学习,通过较少时间、较小精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从导语设计、课堂提问、课堂三时态调控、结束语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 精心设计导入语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为此,尽管带了好几个循环,但每准备一节新课,我必定精心设计一段导入语,并像第一次上课那样将导入语一字一句写下来,有时我写完一段后,突然灵感迸发,脑海中蹦出另一种导入法,通过比较,有时我会推翻先前的导入。若干年下来,我归纳出“温故知新”、“故弄玄虚”、“情境体验”、“情感渲染”、“游戏比赛”等导入法。

譬如“故弄玄虚”法:即设置悬念,卖点关子,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这种兴趣有时是一节课的,有时可能是一阶段的,有时甚至是一生的。如《为你打开一扇门》:“昨天课堂上老师给大家留下了几个悬念:那苦命的祥林嫂后来过上了好日子了吗?那可笑而有可悲的孔乙己为什么总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还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于勒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是怎么死的?不知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揭开这些谜底?……你是如何知道这些故事的?……让我们共同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相信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同学都不会空手而归。”

二、 精心设计提问语

记得在开题活动中,王梦霞老师谈到课堂要巧设问题,她提出了三个讲究——讲究一个“趣”、讲究一个“巧”、讲究一个“精”。为此,我深受启发,努力在备课中设计出精当有效的提问,探讨课堂提问“三字经”,这提问“三字经”即:铺台阶,难为易;投石子,愤而启;卖关子,产动力;找毛病,善质疑;唱反调,学而思。这里我略举两例。

譬如:“投石子,愤而启。” 苏小妹与秦少游的新婚之夜,苏小妹为考新郎官出了这样一则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让新郎官对出下联方可入洞房,秦少游急着进洞房,一时对不出来,这时苏东坡令家人向水中央投去一石子,听到石子入水声,看到水中波光,少游思路活了,对道:“投石冲开水底天。”东坡这种启发式用得好!在妹夫发窘时令人向水中央投去一枚石子,可谓适时、适量、准确,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在教授《小石潭记》时,为了落实“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这一目标,我设计出这样一段话:我国有很多有名的潭,如黑龙潭、日月潭、梅雨潭,听这些潭的名字我们就能想象出潭的形状,感受到其美的意境。而小石潭似乎更像一个人的小名,除了突出其“全石以为底”的特征以外,似乎缺少一点美感,那么我们不妨来挑战一下大师,给小石潭起个好听的学名。(要求抓住景物特征,说出名字的含义)在我的点拨下,不出所料,学生答出“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清泉潭”“玉鸣潭”“清凉潭”……并能抓住文中句子自圆其说。

再如:“找毛病,善质疑。”现在的教辅资料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一些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音频视频资料有不少的确为精品,可也不乏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运用资料,让资料“为我所用”。比如有一段关于《春》的朗读视频,其中“春花图”中的“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视频上实实在在显示了累累的桃儿、杏儿、梨儿,播放前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找茬,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竟然就发现这一画面与文中的“仿佛”一词不吻合,由此自然归纳出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这种“找毛病”的课堂提问法往往可以运用于借鉴资料辅助教学的课型中,当然,事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资料,考证资料,切不可随意否决,弄巧成拙。

三、精心调控课堂“三时态”

最佳时态(前20分钟):精力集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探索新知识的思想趋势。

始抑时态(20—35分钟):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兴趣有转移的趋势。

近闭时态(35—45分钟):似听非听,面无表情,无精打采。

为此,我经常会在课堂上玩一些小伎俩,以帮助学生安全度过始抑时态和近闭时态。比如,用姿态语提示学生适时调整一下坐姿;在课件上巧妙地插入一些与主题相匹配的动画版式;抛出一个问题,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将点名回答问题与随机点学号回答问题相结合;再者,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边讲课边抚摸一下注意力开始分散的孩子。

四、 精心设计结束语

俗话说,好的文章应当是“凤头、猪肚、豹尾”,一堂课犹如一篇美文,切不可虎头蛇尾。好的结束语不仅起到总结全课的作用,更应该给学生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因此结束语应当是充满抒情性、鼓动性、人文性、启迪性的。在搜集很多经典的教学案例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总结出语文课堂结束语“五式十五字”,这“五式十五字”是寄语式、颁奖式、仿句式、激励式、煽情式。下面试举几例。

譬如“颁奖式”。如《台阶》一课的结束语:为造台阶一砖一瓦捡,为造新屋一分一角攒;用双手创造生活,用劳动赢得尊重,奔波劳碌,坚忍不拔,壮哉,父亲!穷其一生的辛劳压垮了强壮的身体,经年累月的贫苦压弯了挺直的腰板。任劳任怨,老实谦卑,哀哉,父亲!让我们从心底敬佩像父亲一样的父辈们,赞美他们,祝福他们吧!

再如“激励式”。《十三岁的机遇》一课的结束语:今天,我们在田晓菲的引领下,一起走近了北京大学,欣赏到绮丽的自然景观,领略了深厚的人文景观,希望六年后的今日,我们在座的同学也能像田晓菲一样走进北大,去品读北大的书,北大的人!努力吧,老师等待你的那一天!

又如“煽情式”。《小石潭记》一课的结束语:满腹才华的柳宗元,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所幸的是,永州的山水接纳了他,也读懂了他的快乐与悲哀,更可幸的是,他在永州的小石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无人问津却秀丽奇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吗?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小石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鱼,在柳宗元笔下,都散落成字字传情的精粹。让我们学习古人寄情山水、陶冶性情的潇洒,在欣赏美文中感悟人生。

“讲台”似“舞台”,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教师首先得排除一切干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进入角色,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最佳的教学情绪感染学生。长期以来,无论是令人犯困的春日,还是酷暑难当的夏午;无论是悲情寂寥的秋日,还是万物蛰伏的冬晨;无论是工作不顺、生活坎坷,还是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只要一走进课堂,我便会提足“精”“气”“神”,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有学生曾经说我讲起课来“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说我的“眼睛也会说话”,虽然有些夸张甚至有点丑化,但我知道我一进课堂,便会忘掉年龄、忘记身份。教授《幼时记趣》我会将讲台、课桌当成“花台”,和学生一起蹲下身子,“定目细视”;欣赏《柳叶儿》,我会带着学生们去想象“我”趴在高高的柳树上,两眼直愣愣地盯着鲜红的太阳,流着口水、舔着嘴唇的痴痴样;朗读《背影》,我会用谈不上标准的普通话和并不好的音色透过模糊的视线用哽咽的声音读着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课堂”非“教堂”,“学堂”非“讲堂”,要能营造最生动最活泼的教学氛围,那就要开展和谐的互动,而互动的和谐开展则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我都在努力用一腔激情燃烧着我的每一节语文课,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最佳的成绩,以最高的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压力。用激情打造“生态”课堂——我永远的追求!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小石时态生态
挡住他
小石印象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捡到一座城堡
盱眙生态藕
动词的时态、语态
现在进行时
易混时态辨析